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作者:黄柏山人
简介:
何殊是带着前世记忆胎穿到这大安朝,原以为她这辈子最大的劫难,就是她在前面有四个姐姐的情况下,被亲爹亲娘联手炮制成一位假太子;
事实证明,她还是太天真,低估了命运多舛的真正威力;
老爹苟命功夫举世无双,却不具备当皇帝的一切技能。
为了能够苟住小命,也为保全一家老小,何殊只得早早担起大任,努力做一位隐在幕后掌控大局的苦逼太子。
赚钱、修路、兴修水利工程等,奋斗了十几年,逐步完成自己的布局后,何殊才从梦中得知,自己这辈子竟然生活在一本由小说衍生的世界中;
她早年结识的好兄弟,也就是少年状元沈卓,正是这个世界的大男主。
而她何殊,只是一位给男主送江山,软弱无能的亡国太子,在书中没活过三章的那种炮灰。
内容标签:天作之合,穿越时空,爽文,基建,古代历史
搜索关键字:主角:何殊┃配角:沈卓┃其它:
《公众号:gn 5853 》获取资源 女主要当真女帝
立意:只要足够努力,命运便可逆
简评:
何殊女扮男装当太子,辅助她爹赚钱搞基建,大力发展国防与民生教育,不动声色的努力提升女子的社会身份与地位,总算得以光明正大的公开女儿身,正式登基为帝。
本文女主很帅、很有魅力,剧情饱满,基本符合逻辑,配角虽然着墨不多,却能刻划得很生动,值得推荐。
第一章
“启禀陛下,惠娘娘已于辰时二刻诞下十三公主,母女均安!”
听到内侍的禀报,正宁帝的脸色骤然变得有些难看,旁边却传出一道尤带稚气,却又显得格外沉稳的声音。
“惠嫔娘娘为皇家孕育子女有功,重赏,汪大伴亲去!”
御前秉笔太监汪林立刻躬身应下,并在随后带着御书房中侍奉的内侍宫女悄声退下,室内凝重的气氛,让他们从始至终都无人敢抬头。
周围没有外人后,正宁帝才深深地叹了口气,神色萎靡地瘫坐在椅子上。
“天不佑朕!”
同样瘫坐在一旁的何殊也叹了口气。
“天不佑孤!”
见何殊那婴儿肥的小脸上写满生无可恋,倒是成功取悦到正宁帝,让他心中的郁闷也因此而消散大半。
要不是家里有皇位要继承,正宁帝本身对生儿子其实并无执念,毕竟他前半生看了太多父子反目、手足相残的人伦惨剧,主角还是他爹与他的兄弟们。
可他现在身为皇帝,没有亲生儿子,不仅会影响到朝堂与江山社稷的稳定,还会直接关系到他膝下十多位公主的未来前程。
何殊这个女扮男装的假太子更是时常拿这件事激励他,要求他要努力做位好皇帝,以免他用女儿充作儿子的事情曝露时,他们一家下场太过凄惨。
“看来这就是命运的安排,我们只能顺承天命,殊儿,你就安心的继续当好你的太子,好好保守秘密吧!”
何殊心中真是无比郁卒,哀怨地看着她这辈子的亲爹,“可我好想也当个无忧无虑的小公主啊,父皇,您当年怎么就想不开,当了这个皇帝呢?”
落得如今这进退两难的境地,连累她这个因上辈子被累得猝死,这辈子只想当条咸鱼的嫡公主,不得不当个女扮男装的太子。
面对何殊的抱怨,正宁帝也觉得自己很委屈。
“我当初只是为了想要省钱省事,才会在你出生时,对外宣称你是嫡子,要不是你皇爷爷将各府皇孙都召入宫中学习时,你表现得太过优秀,这皇位也不会落到我头上啊。”
她这辈子的祖父,也就是她那位英明神武,活到高寿的先帝,在其晚年时,将自己的儿子处理了一家又一家。
这让何殊对其畏惧不已,生恐哪天稍有不慎,自家也会成为皇权争夺战下的牺牲品,才想好好表现,展现自身潜力。
“说到底,根源还是在您身上,要不是您对外宣称我是男孩,还让我当世子在先,我也不至于被召入宫中啊。”
谁知道先帝竟然那么不靠谱,竟然认为当时年仅三岁的她资质过人,是大安的未来与希望。
于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先是将她爹立为太子,接着又在驾崩前宣布将皇位传给她这个未来与希望的爹。
要是早知道后面会发生的那些事,何殊一定会在当时问问先帝到底看中她哪一点,她改还不行吗?
这是一笔注定掰扯不清的糊涂账,相对无语的二人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瘫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反省自己是如何将一把好牌给打成如今这困局。
先帝活得久,膝下子女特别多,年龄大的、有底气争储的那些儿子,在漫长的夺储过程中死的死、残得残,有被流放发配的,也有被罚去守皇陵的。
剩下那些要么是因为年龄太小,没能赶上趟,要么是真的没什么雄心大志,早早地摆烂。
何殊这辈子的爹,正宁帝就是一位在皇子中排行在中间,为了避免被卷入夺储的纷争,早早就摆烂的存在。
为了表明自己绝无夺嫡之心,他一直深居简出,寄情于书画,达成书画造诣不俗的成就,不仅从不与文人士子接触,还半点不沾朝堂事务,与一干兄弟姐妹也没什么往来。
因无功于江山社稷,又无势力强大的母族做靠山,只能靠着皇帝儿子这个身份熬资历,才给自己熬个郡王身份。
这么一位郡王,几乎注定其未来只会成为闲散宗室,谁也没有想到他竟能有登基为帝的一日。
刚被立为太子不出两个月,先帝就寿终正寝,正宁帝完全是在一脸蒙逼的情况下,匆匆当上太子,又匆匆当上皇帝。
当上皇帝后,他才知道,原来是自家那位女扮男装的世子太出息,深得先帝喜爱,他才能在一干兄弟中脱颖而出。
可事实真相却是,正宁帝自己做梦都不曾肖想过皇位,对当皇帝这活也不感兴趣。
当初在膝下已有四个女儿的情况下,将王妃生下的五女充作男儿,固然有面子方面的些许因素,最关键的其实是为拒绝那些拿他没儿子一事当理由,为他府上送美女的人。
要知道当初的正宁帝因身上没有职务,除郡王爵位带来的收入,基本没有什么额外收入,府上经济状况十分窘迫,实在养不起闲人。
正宁帝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就因自己当初一拍脑门做出的骚操作,竟然能将他送上皇帝之位。
这不仅让他的闲散宗室梦碎,也让何殊的咸鱼梦碎,父女二人从此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累得半死,还没机会撂挑子。
毕竟身处皇权中心,从他们被先帝钦点为继位者起,他们就注定只能进,不能退,身后是随时可将他们一家吞噬的万丈深渊。
“不生了,以后再也不生了,要不是你会赚钱,朕养这些公主都艰难,更别说是还要嫁公主。”
这是正宁帝的肺腑之言,他在受够郡王府经济穷困的苦楚后,本以为当了皇帝纵有万般不好,但有一条,至少应该不用再受穷。
却没料到,先帝给他留下的竟是一个大烂摊子,不仅国库空虚,连私库中都只剩下一些华而不实、不能卖的器物。
登基之初,面对那一贫如洗的困境时,所生出的绝望与无措,让正宁帝此生都觉刻骨铭心。
穷怕了的正宁帝至今已登基九年,在何殊的帮助与带动下,才好不容易攒了些家底。
可是每个女儿从出生到出嫁所需要的巨大花费,让他一想到自己还有十个女儿要养要嫁,就觉压力山大。
何殊很欣赏她老爹的这个决定,在她上辈子生活的那个世界中,已用科学研究证明生男生女有大概率取决于男性。
正宁帝虽然不懂科学,但是根据他成亲二十多年,多位妻妾相继为他生下十多个女儿的经历中,也能意识到,没儿子可能是他自己的原因。
只是何殊也一直寄希望于概率,盼着她这辈子的爹能生个儿子,好早点让她解脱,可以让她当个悠闲自在的公主,才会一直怀着矛盾的心情期待着。
如今这残酷的现实表明,她这辈子已经注定没有机会解脱,也就只能接受并面对自己将不得不肩负起江山社稷的未来。
“也好,您已年过不惑之龄,也是时候该好好休身养性、保养自身,争取能比先帝更高寿,尽量为我多保驾护航个几十年。”
这话让正宁帝听了特别感动,年过四十,面对后宫,他早有力不从心之感。
后宫近三年来,只有惠嫔一人有孕的事实,从某些方面讲,其实也是一种信号,只是为了能够拼出一个真正的儿子,他一直在勉力坚持。
“皇儿果然是这世上最能体谅为父之人,你说得对,为父会从即日起,就开始好好养生、保重自身,看着我儿不负先帝厚望,成为一代贤君,将大安治理得更加繁荣昌盛!”
换了史上任何一位皇帝,都不可能这么跟自己的继承人说这种话,然而这些都是正宁帝的肺腑之言。
因为他在被立为太子前,不曾与朝政有过任何交集,对朝堂上那些大权在握的王公大臣,也都只是有所耳闻,基本不认识。
被仓促地立为太子,临朝听政不过两月,刚弄清楚朝堂上的组织框架,将朝堂上的重臣给认个大概,知道当皇帝日常需要面对的工作流程,就匆匆登基。
各方面都没做好当皇帝准备的正宁帝,完全可以说是靠着何殊这个当时伪三岁的小孩,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当皇帝的工作,没出什么大差错。
登基九年来,也是靠着三岁就开始上朝的何殊为他出谋划策,正宁帝才能在人前扮演好皇帝这个身份,在朝野上下获得不少赞誉,不至于被骂昏君。
所以正宁帝是打心里认为何殊这个女扮男装的太子,绝对能在将来成为一代贤君。
就是相对于她的太子身份,本为女儿身的事实让她多有不便,而且她的性格特别像他这个爹,一心只想悠闲度日,视权力地位为枷锁。
可是责任心强,嫉恶如仇的性格,又让何殊纵然经常抱怨日理万机的辛苦,也会尽心尽力地辅助他当个好皇帝。
任由自己沮丧片刻后,父女二人收拾好心情,再次投入到各种奏折中,处理那些繁杂的国事,不时召见或接见各部臣工,一起议事。
等到当天的工作告一段落,已是日暮时分,二人才回皇后所住的凤元宫。
看到父女二人过来,皇后蒋秋宁面带笑容的过来迎接。
“你们这是忙完就过来了,怎么没去景华殿看看?”
相较于正宁帝与何殊很希望后宫嫔妃能生个皇子的心态,身为皇后,蒋秋宁的心情其实有些复杂,或者说是矛盾。
受传统思想影响,在自己陆续生了四个女儿,已有多年不曾再有身孕的情况下,她也不可避免地会期待其他嫔妃可以生下皇子。
毕竟庶子也要认她这个嫡母,甚至她还可以挑个庶子记在自己名下,有了真正的皇子,也可解决一些隐患。
可是在她的丈夫是皇帝,亲生女儿占着太子之位的情况下,她私心里又不怎么希望别的嫔妃生下皇子,从而给她的中宫地位,以及四个亲生女儿带来未知风险。
这种不便诉之于口的矛盾心理,让她对后宫那些怀上孩子的嫔妃,不仅不会做出什么加害举动,还会让人多加照顾。
名义上的解释,就是她很希望后宫嫔妃能多生几个皇子,能在将来成为太子臂膀,这让皇后在皇宫内外都颇有贤后之誉。
哪怕出于心中的一些顾忌,皇后与其他嫔妃的关系其实颇为疏离、淡漠。
这也让正宁帝对自己的皇后相当满意,两人虽然谈不上是两情相悦、琴瑟相合的恩爱夫妻,但也绝对称得上是相敬如宾,彼此相互尊重。
“还是老规矩,洗三的时候,朕会亲去,对惠嫔的封赏已然过重,不可一再破例。”
第二章
皇后知道正宁帝的意思,惠嫔的家世普通,选秀入宫后的位份本来较低,被查出怀有身孕后,直接将其晋为有封号的嫔位,已属破例。
这让皇后的笑容更加深了一些。
皇宫内外都知道皇帝的女儿多,儿子只有太子一根独苗的现实,这在世人看来,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因为这将意味着太子一旦出事,正宁帝就没有第二个皇位继承人。
所以正宁帝的那些妃嫔怀孕时,每个都会无比期待自己能生个皇子,因为那样一来,自己说不定能有机会母凭子贵,成为这后宫之主。
身处这世间最顶尖的名利场中,最少不了的就是存有野心之人,也少不了会觊觎中宫之位,乃至太子之位的妃嫔。
再加上正宁帝从不掩饰他对子女的重视,后宫嫔妃仗着有孕在身就得意猖狂的现象,可谓是屡见不鲜。
再加上皇后自家知道自家事,用女儿充作儿子占据太子之位的事,纵然是正宁帝亲自干的,她也难免有些心虚。
这种事一旦被泄漏,若正宁帝有真正的儿子还好说一些,在正宁帝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情况下,势必会引起宗室与朝野上下的反噬,可她母家在朝中势弱,注定帮不了她。
所以皇后一直以来,确实是在努力做位宽容大度的贤后,非常用心地经营自己的贤名。
对待后宫嫔妃仁慈贤惠的形象深入人心的同时,也会让那些存有野心的妃嫔不将她放在眼里,因有孕而一步登天的惠嫔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不会因对方的不敬而做什么,但是知道那位自认最受宠爱的惠嫔在正宁帝面前,可以说是毫无特殊之处,皇后当然会心情舒畅。
皇后刚将晚膳安排下去,八岁的八公主何欣婉下学归来,看到正宁帝与何殊也在皇后宫中,瞬间露出充满惊喜的笑容。
规矩地行过礼后,她立刻拉着正宁帝的胳膊撒娇,“父皇,听说过几天宫外会举行春游会,我也想要出宫玩。”
皇后满脸不赞成,“婉儿,不得胡闹!”
正宁帝不以为地笑着拍拍八公主的手,“那种场合人多,不安全,你要是实在想出宫玩,等到春游会过后,父皇许你出宫看看你的大姐姐、二姐姐。”
宫中已出嫁的公主有三位,分别是大公主、二公主、四公主,其中大公主与二公主都是皇后所出的嫡公主,与何殊、八公主是一母同胞,关系更为亲近。
八公主闻言,不满地拉着正宁帝的胳膊摇晃,“大姐姐和二姐姐府上都去腻了,没什么有趣的,我就是想去见识一下春游会,可以让太子哥哥陪我一起去。”
听到这话,皇后瞬间警觉起来,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赶在正宁帝开口之前道。
“是谁告诉你春游会的事?你怎么会想到要让你太子哥哥陪着?”
八公主不以为意地回道,“谁不知道太子哥哥是父皇唯一的儿子,被保护得最为周全,有太子哥哥在,我的安全肯定不成问题吧。”
打三岁起就开始出入朝堂,辅助正宁帝处理政务,除必要的休息外,不得不将大多时间都花在御书房与校场中,余下时间还要放在自己名下的产业上,所以何殊与这些姐妹们接触不多,姐妹们对她也是敬畏多过亲近。
作为嫡公主中年龄最小的那个,八公主可谓是备受父母宠爱,性格难免被养得有些骄纵,与何殊的关系虽然并不亲密,却不影响她理所当然地为对方做好自以为是的安排。
毕竟在她看来,何殊总是被正宁帝拘在身边习文练武,基本没有出去玩的机会,肯定会很期待可以出宫看热闹、长见识的机会。
八公主不会知道的是,她避而不答皇后的第一个问题,给出的这个看似是由她自己分析的答案,让皇后与正宁帝更加警惕。
知道说这话的八公主本身并没有复杂心思,身为当事者的何殊恍若未觉般接过话,语气温和地笑着道。
“哟,八妹出息了啊,小小年龄就知道这么多事。”
见八公主在她的夸奖下,面露得意之色,何殊接着道,“是刘太傅给你们讲的,还是王小姐、或张小姐她们那些伴读说的?”
八公主极其自然地回道,“是蒋家三表姐说的,她说今年举行春游会的地址,已定在城外温泉山周围的百里桃林,那里在每年的初春之际,就会早早开满桃花,特别漂亮。”
皇后的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不管这些话的背后有没有其他人的撺掇,她娘家侄女这般在背后怂恿她女儿,都是她所不能容忍的。
在外人,尤其是她娘家蒋家人看来,她不仅是皇后,还是正宁帝唯一的儿子太子之母,中宫之主的地位稳如磐石,无人可撼动。
谁也不知道她心中那些无法诉之于口的忧愁与矛盾。
要不是何殊特别给她争气,小小年龄就展现出让人惊艳的治国理事之才,深得她丈夫的信任与重用,心中藏着的那些让其忧惧的秘密,早已让她不堪重负。
娘家侄女怂恿女儿邀太子一起出宫游玩的心思,能瞒得住八公主,却瞒不住在场三个大人。
若何殊是真正的儿子,皇后虽然不喜,但是出于对娘家的提携,她说不定还会给些面子。
但在当前这种处境下,蒋家的心思盘算无异于是在戳她的肺管子,何殊本是女儿身,怎么可能娶妻纳妾?
“蒋家真是不知所谓,竟敢为一己私心,试图让我儿置于危险之地,我这就派人去敲打他们!”
正宁帝拍拍妻子的手,“算了,不过是人之常情而已,打这主意的肯定不止蒋家一家,既然知道了,我们早做应对便是,没必要闹大。”
皇后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只是她一想到娘家帮不上她也就算了,还露出吃相如此难看的嘴脸,心里忍不住有些郁闷。
八公主一脸茫然看看她父皇,又看看她母后,不明白他们在说什么。
“父皇、母后……”
听到她开口,皇后直接打断她的话。
“出宫的事,你想都不要想,好好看书写字去,修学宫的课业先暂停一段时间,今天这事提醒了我,有些伴读的年龄都不小了,是时候该换一批了。”
正宁帝没有儿子,为了让修学宫能够继续发挥价值,就将年满五岁的公主都送去读书。
给公主挑伴读时,为了能让那些伴读照顾下公主,同时也为了起到让伴读可以给公主做个好榜样的效果,选的都是年龄比公主大几岁的女孩。
听到皇后不仅阻止她出宫,还要将与她关系亲密地伴读给送出宫,八公主顿时脾气上来,哭着喊着不依不饶。
可惜在关系到何殊的事情上,皇后无比警觉与慎重,不仅她娘家,她最宠爱的小女儿也要靠边站。
所以皇后不仅没有安抚劝慰八公主,还直接叫来的八公主身边侍候的宫人,将其带回去思过。
毕竟皇后心里十分清楚,在她没有儿子的情况下,占着太子之位,能够上朝理政,还特别擅长赚钱的三女儿,就是她的最大依仗。
是她能够享有当下一切,同时也是能够庇护她的其他三个亲生女儿,以及她娘家的保证,比她的丈夫正宁帝可靠的多。
所以即便何殊打出生后就被充作儿子,被丈夫亲自安排人收养在身边,相比较其他女儿,对方与她的关系不够亲密,皇后最重视与上心的也是这个三女儿。
知道皇后决定要将一些公主伴读清理出去的原因,是为了防止某些起了心思的伴读利用公主,伺机接近她。
何殊不仅没有阻止,还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父皇、母后,妹妹们换伴读的事,就交给儿臣来办吧。”
听到她的话,最了解她的行事风格的正宁帝立刻来了兴致。
“你又在打什么主意?”
“父皇,你不要说得我好像要干什么坏事似的,我就是觉得修学宫的教育资源浪费了可惜,打算让人甄选一批有上进心的女孩进来。”
等到那些女孩培养出来了,将来可以给她当女官,比浪费资源培养那些受出身环境的影响,或是肩负家族赋予的重任,总惦记着要给她爹,或是她这个太子当妃嫔的伴读有意义得多。
正宁帝迅速明白她的意思,捊着长有一撮胡须的下巴颔首道。
“嗯,你这个主意不错,像你三姐姐那样有能力的女子,做起事来比男儿更可靠。”
三公主赵欣玉生母早逝,从小养在皇后身边,所有庶女中,皇后对她最为上心,听到丈夫提起,赶紧接过话道。
“陛下,老三今年已经十八岁了,这亲事还没着落,比她小一岁的老四都已经出嫁了,她这个当姐姐的连亲都没订下,实在不像话啊。”
何殊的情况特殊,皇后不仅自己丝毫不愿提及她的亲事,也听不得别人提起她的亲事,可是三公主的情况显然不同。
提起这件事,正宁帝也觉头大,“我们都在明里暗里跟她提了那么多次,她都不买账,还要求我们不要干涉她的亲事,除了随她,还能怎么办?”
早在登基之初,就曾有过不满四岁的女儿教他左手杀鸡儆猴,右手让人拿钱赎罪,从而实现整顿朝堂、充实国库的目标,顺利达成教他坐稳皇位这一成就的经历。
所以正宁帝早已认清女儿们越有能力越有主见的事实,现已变得特别佛系,就是皇后还一直看不开。
皇后不关心政事,却很在意自己身为母亲,在女儿亲事方面该享有的权利,尤其是当她丈夫在这件事情上选择摆烂的情况下。
“这种人生大事怎能随她?我们当父母就这么看着不管,也太说不过去了吧。”
“没什么说不过去的,她可是公主,只要她愿意,等到十年后她二十八岁时,照样可以选个十八岁的小伙当驸马。”
极其自然的顺口说出这番话后,正宁帝才意识到以自己的身份,说这种话实在不妥,只得端起面前的茶杯战略性地喝了口茶。
听到这番荒诞不经的话,皇后凌厉的目光瞬间落在何殊身上,她十分清楚,这绝对不是正宁帝的本意,而是来自其他人。
何殊郁闷的扫了眼正宁帝,干笑着回道。
“母后,父皇这话其实也不算错,三皇姐能力出众,在下面锻炼几年后,肯定要提上来,到时候她不仅是公主,还大权在握,肯定会有大把的好男儿排着队任她挑选。”
皇后没好气地回道,“都排着队任人挑选了,还能有什么好男儿,你就跟你父皇一起糊弄我吧,一个个的都是年龄越大,越有主意,我是管不了了。”
好在恰逢宫人过来禀报晚膳已经布置好,这件事才算是暂先放下,要不然,何殊又得耗费不少口舌安抚她这位正值更年期,在某些方面心思格外敏感的母亲。
第三章
在皇后宫中用过晚膳后,何殊没有多留,就直接回了自己所住的东宫。
在东宫的时间,是何殊处理她个人名下产业的时间,每天都会有多位前来禀事的掌事等着候见。
这也是何殊会期待她爹能生个儿子,可以名正言顺的接过太子之位的原因所在,她这辈子过得实在辛苦。
比她前世还要苦,在她前世,好歹是从她大学毕业后,一边读研究生,一边干兼职时,才开始感到生活辛苦。
在那之前的二十二年,她一直过得还算轻松潇洒。
这辈子她却是从三岁起,她就承受了本不该由她承担的重担,活得劳心费力。
可是受上辈子的三观习性影响,何殊深知自己所处的位置,也知道自己身上所背负得责任与义务,怎么都无法选择摆烂。
更何况她这辈子是生活在封建王朝,让何殊十分担心自己若无法辅助亲爹当个好皇帝,会被人给推翻统治。
毕竟不管是当太子,还是当公主,都建立在当皇帝的人是她爹的基础上,她爹若是坐不稳皇位,她这个太子的下场势必也会很凄惨。
不想这辈子再次英年早逝,何殊只能选择两害取其轻,让自己辛苦些。
先帝早年是个明君,曾为大安开创了几十年的盛世。
可是随着他日益年迈,精力大不如前的同时,还要面对膝下十来个儿子争储夺嫡。
各种权利争斗搅得朝野上下都乌烟瘴气、国库空虚,百姓负担沉重、生活艰辛,说是民不聊生都不为过。
正宁帝登基时,所面临的就是这么一个困局,整个大安百废待兴,朝廷却难以维继,朝堂上的众大臣之间派系林立,大多都只想着争权夺利。
对于这么个烂摊子,正宁帝可谓是完全束手无策,因为他不仅没有从政经验,性格说好听些是温和仁善,说直白点,其实是耳根子软,性格软弱无主见。
何殊只得站出来,一边绞尽脑汁的帮正宁帝从那些世家豪门口袋里搞钱,一边挥着大刀梳理、整顿朝堂上的势力。
好在先帝晚年再怎么糊涂,始终将兵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给正宁帝这个继位者奠定了一定基础。
当然,这也是先帝在年老体衰的晚年,仍能斗赢他那些儿子的关键所在。
站在前世的巨人肩膀上,积累了许多理论知识的何殊很清楚,掌握武力,固然能让她与正宁帝享一时太平,但是长此久往,势必会暴露出更多的弊端。
所以靠着用那些不怎么光明的手段搞到一些发展资金,勉强堵住当前的一些大窟窿后,她就开始整合手边资源,开始做起生意。
这些生意涉及方方面面,既有肥皂、玻璃之类的暴利产业,还有精盐、白糖、印刷等在传统技术上升级的产业。
这般过了两三年,才成功让国库与私库都逐步变得宽裕起来。
如今九年过去,随着何殊与朝廷合作的生意越来越发展壮大,她个人名下的东宫产业也已遍布大安国内外。
......
[附带番外]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黄柏山人) 全文免费观看_夸克网盘点击观看
继续浏览有关 附带番外 的文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