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想看最新完结小说?想看流行小说?想看最新电影?想看VIP热门电影?
最近书荒?剧荒?看看别人都下了些什么吧!
添加微信号:创课笔记(进资源群),每天分享无偿最新汁源,资源不断,~影视推荐~~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本文档只用作读者试读欣赏! 请二十四小时内删除,喜欢作者请支持正版!
━━━━━━━━━━━━━━━━━━━━━━━━━━━━━━━━━━━━━━━━━━━━━━━━━━━━━━━━━━━
免责声明:【本作品来自互联网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请下载后于24小时内及时删除,如不慎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麻烦通知我们及时删除 】
-----------------------------------------------------------------
《寒门首辅养成记》作者: 吾栖春山
简介:
乱世起兵戈,顶层世家争权,末流世家逃命。
乱了许多年,终于等到了天下一统!
新朝初立,梅羡渔一个胎穿来的地理老师能做什么?
梅羡渔咿咿呀呀叫唤:宝宝饿呀!
梅家举家迁居叙州府,梅羡渔在爹娘的庇护下衣食不缺,还有小竹马陪她玩闹,少女时期过得十分快活。
元吉十六年,寒门和世家的斗争从朝堂传向天下,梅羡渔的安稳日子没了。
小竹马贺文嘉洗心革面考科举。
梅羡渔夫唱妇随,走进京城这个斗兽场。
许多年后。
贺文嘉,被称为掘了世家最后根基的最强首辅!
梅羡渔,封建时代集大成的地理学家!
大晋朝的史书为夫妻俩单开一页!
备注:
1、男女主青梅竹马,欢喜冤家。
2、前期故事偏日常温馨,后期涉及朝堂斗争。
内容标签: 豪门世家 欢喜冤家 天作之合 穿越时空 青梅竹马 甜文
主角视角梅羡渔贺文嘉
一句话简介:我与夫君名垂青史!
立意:积极向上
第1章 南溪县梅家
元吉十四年,秋。
南溪县在叙州府一众州县中拔得头筹,今年院试,叙州府统共取了二十五名秀才,南溪县中了四个,其中两个禀生就够打眼了,偏偏其中考的最好的王苍中了头名。
大晋朝建立至今,王苍还是叙州府出的头个小三元。
南溪县的县尊罗大人到任还不满一年,就得了这天大的好处,喜不自胜,待四个秀才从叙州府回来后,立即给县里的教谕、有名望的乡绅等下帖子,赶在重阳前,他要见见今年的四位秀才。
罗县令下帖后,县令夫人给被邀的几家传话,只说秋高气爽气候好,县令夫人种的几丛秋菊开得正盛,该多带家里小辈出来交游才是。
得了县令和县令夫人的话,接到帖子的各家老爷夫人们,纷纷给自家的孩子装扮起来,待到那日随长辈一起赴宴。
南溪县南街,梅家。
“渔娘呢,快把渔娘叫来。”
“哎,奴婢这就去。”
梅家主母林氏身边的大丫头明秋利落行礼后转身出门,跨出正院大门才快步往西跨院去。
梅家老爷梅长湖出身淮安府末流世家,勉强在前朝的世家谱上挂了个名儿。但世家终究是世家,就算是分宗后的世家旁支,普通庶民跟梅家比不了一点。
梅家十多年前逃难到南溪县,经过这些年经营,梅家从刚来时勉强挤在临时买来的杂院里,到如今坐拥一座三进院,并东西两个跨院。
梅家安稳下来后,家里奴仆尽皆接了过来,里里外外男女老少奴仆大几十人。不和以前风光时比,只说在南溪县,梅家也是数得着的体面人家。
梅家老爷和夫人成婚后,历经了许多风雨才走到如今,感情十分深厚。因此,梅家没有小妾侧室之流,夫妻俩也只得了一双儿女。
梅家小娘子梅羡鱼,家里人喊渔娘,乃元吉初年生人,虚岁十四。小郎君梅羡林,元吉十年生人,虚岁四岁。
小郎君年纪小,和爹娘住在正院。渔娘喜欢一个人住,稍大后,就带着伺候的丫头婆子住在西跨院。
穿过游廊,绕过几座庭院,明秋还未走到西跨院门口,守在院门口的小丫头笑盈盈地行礼:“明秋姐姐来了,可是有事?”
明秋笑道:“有事,夫人找大小娘子过去试衣裳,小娘子可在忙?”
“不知道,我帮姐姐去问问?”
明秋摆摆手,一边进门一边道:“你当你的差吧,我进去瞧瞧。”
明秋未进门时,院子里已经有丫头瞧见她了,已跑去屋里传话。明秋进去跨院没走几步,渔娘身边的大丫头阿青就迎了出来:“明秋姐姐,咱们主子在书楼里。”
明秋脚下一转,和阿青往西南角的书楼去,明秋笑问:“大娘子这几日还在画图呢?”
“且画着呢,咱们小主子搜罗了好些讲山川地势的书,只要书里有舆图的,都翻开比对着瞧,这些日子还在画云南府的舆图。”
也不知什么原因,别家小娘子爱针线爱打扮,他们家小娘子就爱画舆图,还常闹腾着出去远游,家里老爷夫人哪里能叫她如愿?
老爷夫人被小娘子烦得没办法了,前些年答应小娘子在西跨院修了一座藏书楼,三层的书楼,既能藏书,也能让小娘子在楼上登高望远,散散心情。
出不了远门,小娘子就爱收集讲山水这类的书籍,最近更是痴迷上舆图。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罢了,就当望梅止渴吧。”
明秋还没上楼,在楼下就听到大娘子不甘心的话。
明秋轻步上楼,笑着道:“奴婢给小娘子请安,小娘子看书也累了,不如去正院转一转?夫人请您过去。”
渔娘懒洋洋地靠着圈椅,望了眼窗外的天高云淡的盛景:“也罢,今儿天气好,走动走动吧。”
渔娘领着两个丫头去正院,一进门就看到母亲的陪嫁妈妈捧着一匹湘妃色织锦给她母亲看,渔娘惊道:“咱们家哪儿来的好东西?这是苏州的吧?”
林氏拉她过去,把织锦往她身上比划,温声道:“前两日淮安主支那边送来的中秋节礼给了匹湘妃色的织锦,估摸着那边想到你明年就十五了,大姑娘要做几身体面衣裳,特地送来的。”
这颜色和花样只有她闺女这样的小娘子适合,林氏一猜就知道淮安那边的意思。
“还挺大方的哈。”没见过多少好东西的渔娘拉着织锦细瞧。
林氏感叹道:“一匹织锦算什么好东西,能用罢了。”
以前还未分宗时,家族聚居在淮安,家里做的又是丝绸酒水茶叶这些贵货的买卖,绫罗绸缎都是可着家里的女眷使。
前后二十来年,又是战乱,又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大晋朝建立后,别说梅家这样勉强够着世家的排面的小家族,就是顶头的那几家老牌世家,也是大受打击,死的死,散的散,明面上的土地、生意、人脉,都不剩下什么了。
“主支那边还是厉害,这才十多年,败落的生意又做得像模像样了。”虽说都过去十多年了,渔娘至今都还记得,她刚出生时,听到爹和娘说,淮安族里家产被朝中新贵占了大半时,语气里的凄惶不安。
“勉强过得去吧,咱们这样的普通人家,走南闯北也就挣点辛苦钱,家里没个当官的,家产还不是说被占就被占了。”
不说这些不开心的话,渔娘给母亲倒茶递过去:“您这是准备拿织锦给我做一身,过些日子县令大人的宴会上穿?您不怕县令夫人拿话刺您?罗县令一个月的禄米也买不了一匹织锦呢。”
不仅罗县令的俸禄买不起织锦,罗县令家单薄的家财就算买的起,估计也舍不得买。
罗县令夫妻都是普通人家出身,罗家从罗县令往上数,罗家的先祖别说当官,连做吏员的都没有。罗县令能读书读出来,一是他自己能读,二是他那做点小生意的岳丈肯舍钱供他。
罗家祖上没人,没有来历,寒门的门槛都够不上,碰上同僚吵架骂战时,别人骂他一声庶民他也只能忍着。
罗县令夫妻这个出身,南溪县下面的乡绅与之来往,更要注意些,别穿的太贵,落了罗县令夫妻的脸面。
“罗县令家没多少钱财,县令夫人家也是做买卖的,买匹织锦还是买的起,单看舍不舍得了。”林氏笑道:“罢了,这匹织锦先收起来吧,这次就不做了。”
渔娘不在乎布匹,她双手搭在林氏肩上揉捏按摩,说起罗家请客的事来
“娘,这次院试咱们南溪县中了四个,还有个小三元,县令请秀才乡绅们聚聚是应有之理,县令夫人掺和一脚,非要把我们这些未定亲的小娘子叫去做什么,娘可知缘由?”
林氏舒坦地闭上眼睛享受闺女的孝心,顺口搭了句话:“听你的口气,你知道?”
“我知道。”渔娘得意地笑:“是因为县令夫人要给她娘家侄女找女婿,所以才叫咱们过去凑数。”
林氏睁开眼:“你从何得知?”
“前两日隔壁贺叔家的布铺新到了货,我和淼娘进去看了眼,看到县令夫人身边的大丫头陪着一对母女在看布料,我听那丫头喊那个年轻的表姑娘。”
林氏忙问:“你贺叔可知道?”
县令夫人若是想给侄女选女婿,大概是看中了今年的四个秀才。县学的两个秀才已经成婚,只剩下王苍和贺家的二儿子贺文嘉。
“知道。”
林氏放心了。
“娘您别多想,我看那家看不上贺文嘉,就算要选,肯定是选中了小三元的王苍。”
再说了,王苍今年十七,说亲也使得,贺文嘉跟她一样是元吉初年生人,今年才十四,年纪不合适。
“王苍没可能,王苍她娘指着他考举人中进士,以后娶个对王苍为官有助力的官家小姐。别说县令夫人的侄女了,就是县令夫人的亲生女儿也没可能。”
十多年前前朝战乱时,从江南逃难而来落户在南溪县的没落世家共有三户,除了他们梅家,隔壁的贺家,还有住在城外白水村的王家。
按理说,他们三家出身相仿,又是外地人,关系应该处得亲近些,然而只有梅家、贺家关系亲近,王家跟梅家和贺家都处得淡淡的,逢年过节也不走节礼。
渔娘一想也是,如此说来,县令夫人的侄女选中贺文嘉几率就大了。
渔娘正想着了,二门上的小厮来报,说是隔壁贺家二公子来了。
“快请。”
过了片刻,贺文嘉笑着进来:“林婶婶,我给您送好东西来啦。”
林氏亲热道:“来就来吧,怎么还抬东西来。”
“在叙州府给您买的好东西,前两日跟着我爹见人没空闲,今儿才把行李收拾出来,这不,就给您送来了。”
贺文嘉和小厮一起抬着个竹木箱子进来,看着好似很重,渔娘连忙过去:“你买的什么东西?”
“你看看就知道了。”
贺文嘉把箱子放桌上,打开一看,嚯,都是吃的,酸腌脆笋尖,竹荪干、叙州火腿、叙府大曲……十来样。
林氏一下乐了:“二郎,这些都是给婶娘的?”
跟他一样爱吃爱玩的可不是她这个长辈,这些一看就不是送给她的。
贺文嘉嘿嘿直笑:“都可以吃嘛,这些都是我吃过的好东西。”
渔娘指着叙府大曲,瞪大眼:“哟,你还喝酒啦?”
贺文嘉叹气:“我一点都不想喝,可宴席上一点不喝又不像样,我就尝了尝,辣得很,不好喝。”
渔娘大笑:“不好喝你还给送来?”
“梅叔喜欢喝酒,这酒送给梅叔。”
两人凑一起翻捡箱子里的美食,林氏也不看布料了,挥挥手叫丫头们把布料抬下去收起来。
贺文嘉见状连忙道:“哎,我都差点忘了,婶婶,我爹留了几匹好布搁在家里,我娘请您过去瞧瞧,看看有没有用得上的。”
“好,一会儿我就去。你可要家去?”
“一会儿一会儿,我去书楼找本书就家去。”
林氏笑着点点头,出门前扭头看了林妈妈一眼,林妈妈得了令,在屋里伺候着。
“云南的舆图画的如何了?”
“大差不差了吧,还有些细节要填充,回头我再找找书对照看看。”
贺文嘉从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拿出一本手写的《云南府食经》,渔娘惊讶得眼睛都睁大了。
“这本书我找了好久,不是说前朝就失传了吗?”
贺文嘉万分得意道:“院试的时候碰到一个从东川府回叙州考试的学子,他们家就藏有这本书,我请他去状元楼吃了好几顿饭,他才答应借给我抄写一本。”
“东川府啊,东川府和云南府接壤,有这本书也正常。”渔娘翻着《云南府食经》,上面的美食地图,还有各种景点,可太得她的心了。
“贺文嘉,你厉害了。”
贺文嘉傲娇地轻哼,就知道她一定喜欢。
贺文嘉比渔娘大半岁,两人又是邻居,又都喜欢吃喝玩乐,两人就是标准的狐朋狗友。
看着书渔娘叹气:“可惜,天下之大,我去不了。”
上一世她是个地理老师,大学毕业一年存了点钱,正想趁着暑假去见识见识大好河山,却没想到就这么在车上一睡不起,没了性命。
如今倒是家有薄产,有钱有闲,可惜她是个小娘子,小娘子出远门可不容易。
贺文嘉勉强安慰道:“我爹常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倒是男子,等我长大了可随意出门,可我也走不了,我爹指着我读书做官呢。”
贺文嘉就想当个爱好吃喝的纨绔,读书都是被逼的。
两人对视一眼,心有戚戚。
“咱们认识的人里面,真心喜欢读书的只有王苍吧。”贺文嘉感叹:“我感觉他能考中状元。怎么办,有点嫉妒。”
“行了,人家拿出十二分力气读书,你最多五六分,你还有脸嫉妒人家?”
也是哦。
渔娘鄙视他一眼。
“别想不开心的事情了,把火腿拿去厨房,叫厨娘炖上。”
“炖上炖上,晚上我在你家用晚食。”
今天吃火腿,过几日去罗县令家吃宴席。王苍小三元定然得摆宴办一场,还可以再吃一顿。
这点小愁苦几顿美食就可缓解。
果真,人生在世,吃喝二字。
第2章 罗县令宴请
“姐姐,抱抱。”
“不抱,咱们二郎已经是大孩子了,要自己走哦。”
三岁多的小娃娃被拒绝了也不哭闹,姐姐不抱,他就捏着小拳头,鼓着圆圆的脸颊,迈着小短腿,一步步跟在姐姐的屁股后面走,虽然慢,但每一步都走得稳当,从正院到二门处,竟然一下都没摔。
渔娘冲爹娘笑:“你们看,我说的没错吧,他都三四岁了,哪里需要人抱进抱出的,像什么样子。”
“他不喜欢走路就不走嘛,何必要逼着他,三四岁又不大。”梅长湖心疼儿子,等不及了儿子过来,一把抱起儿子。
“你看儿子胖成什么样了,他还不爱走路,如何使得,就该听渔娘的,让他多动动。”
林氏悄悄捏了梅长湖胳膊一把,疼的梅长湖龇牙咧嘴的。
当着这么多下人的面呢,不孝女还在一旁看热闹,梅长湖到底要脸,不好痛叫出声来,赶紧催促道:“日头不早了,赶紧出发吧,一会儿各家都到了,咱们可不能落到最后。”
今儿正是去罗县令家赴宴的日子。
林氏看了眼日头,又看了看一家四口身上的穿戴,都没出错儿,这才扶着丫头的手上马车。
“走吧。”
管门房的梅大拆了门槛,今儿负责赶车的梅五叔轻挥鞭子,精心养着的高头大马矜持地迈着长腿出门。
今儿天气好,日头高照,惠风和畅,宽大的车厢顶檐压着一圈庄重的黑漆,顶檐下头右侧的车壁上,铁笔银钩刻着一个梅字,黑底朱绘,在阳光下十分显眼。
高头大马拉着大车走前头,大车后头还跟着两架质朴低调的马车,上头坐着跟去伺候的下人,三辆马车排成一行走在路上,刚转弯进县衙所在的主街,罗家的管家远远就看到了。
罗管家小声提点刚从乡下的侄子:“瞧见没,那是梅家的马车。梅家是淮安来的,走水运发家,加上他家又姓梅,遇水则发,梅家祖上留下的规矩,家里崇水德,梅家的马车的顶檐儿、窗棂、车辕上这些地方,都喜欢饰以黑漆,家徽上偶尔几笔朱绘。”
“叔,淮安那可是好地界儿,梅家怎么来咱们这儿了?”
罗管家微微一笑:“只能说,世事无常啊。”
梅家的马车还未停稳,罗管家忙迎上去:“梅掌柜到了,快里边请。”
梅长湖下马车,迈步进门,轻拍了下衣襟笑道:“贺兄比我先出门,可是到了?”
“贺掌柜带着贺二公子刚到一会儿,王苍并其他两位秀才公也到了,正在里头说话。”
“哦,可是在谈论学问?”
“哈哈哈,咱们县令昨儿就说了,四位秀才考完不久,该让他们松快几日,今儿就不谈学问了,只赏花喝酒。”
“罗县令真是体贴这些小子啊。”
梅长湖说话中气十足,罗家前院正厅里的客人,远远就听到他的声音了。
贺宁远放下茶杯,贺文嘉、王苍都站起身迎接,另外两位秀才也跟着站起了身。
“梅叔,快来坐。”贺文嘉让出座位。
梅长湖进门口拍拍贺文嘉的肩膀,又笑着拱手道:“来迟了来迟了,贺兄,诸位秀才公别见怪。”
贺宁远也站起身,笑道:“早上还是你先催我出门,怎得到的比我还晚?”
“还不是二郎那个小子,走路慢慢腾腾,等他从屋里走出来,一盏茶的工夫就过去了。”
“哦,二郎今儿肯走路?”
“渔娘硬要他走,不走就不带他出门,也是被逼的。”
贺宁远和梅长湖坐下,四位秀才这才跟着坐下,贺文嘉说:“梅叔,我听婶婶说过几日要带羡林弟弟去清江村住几日,正好秋日天气好,让二郎去乡下跑跑也使得。”
说要去乡下住几日的是渔娘,在外面不好提姑娘家的名字,贺文嘉就只说婶娘。
王苍如何听不明白,笑问道:“婶娘可是想去南山上的白云观上香?”
梅长湖点点头:“你们婶娘身子骨不好,趁着冬日前日头好,去白云观给三清老爷上炷香,冬日就不去了。”
贺宁远问:“日子可定了?日子定下了你且使唤人来家里说一声,我和你嫂子也要去白云观还愿。”
梅长湖笑着看了眼贺文嘉:“给文嘉还愿吧。”
贺宁远含笑点头。
两人正说着话呢,又进来几位,有城北的开私塾的何秀才,有城西开书铺的秦掌柜,另有三四个在南溪县有些文名的童生等,这些人一到,屋里就热闹起来了。
一群人厮见完,罗县令、县学的王教谕,王苍和贺文嘉的先生孙浔三人到了,现场气氛更加热闹起来。
“孙先生呐,您的高徒这次院试可让咱们开眼界了,老夫在南溪县教了大半辈子的书,这还是头回见到小三元呐。”
孙浔笑道:“何兄客气,您以前也是教出过秀才的,王苍这次有幸得中小三元,除了他读书认真,主要是运气使然。”
何秀才大笑一声:“王苍是咱们南溪县远近闻名的才子,若不是他稳重,压后两年才去院试,我看他两年就中了,孙兄,你就别谦虚了。”
王苍忙忙起身拱手道:“何秀先生夸的小子脸红,小子不敢当。”
早两年?早两年这份政绩哪里能落在罗县令身上?
罗县令请众位落座,一边道:“本官看压两年好,学问之事不可急躁,稳扎稳打才长远。”
“县尊大人说得很是。”
前院男人们说得热闹,后院的气氛也不差分毫。
县令夫人刘氏坐在右边上首,左边坐着王教谕的夫人朱氏。下首分散坐着王苍的母亲赵氏、贺宁远的夫人阮氏、梅长湖的夫人林氏、县令夫人的娘家大嫂张氏,以及其他几位秀才的家眷等。
“赵夫人,这次你家大郎得中小三元可不得了,我家大人念叨了好几回,说不出十年,你们王家又要多一位翰林了。”
赵氏嘴角带笑,为表尊重,身子微微向县令夫人上首侧了下,笑道:“王苍才中秀才,哪里当得起夫人夸奖,夫人过誉了。”
林氏向着王苍说话:“赵夫人可别谦虚,你家的大郎是文曲星转世,以后呀,金榜题名,入翰林,入阁拜相都指日可待。”
“哈哈哈,林夫人说的是。”
旁人忙附和。
“阮夫人,别说赵夫人家的大郎了,你家二郎也不差,才十四就中了秀才,还是廪生,这也是难得读书根苗。”
阮氏笑道:“我家文嘉不比王苍,我家文嘉有今日,全靠他爹拿棍子训出来的。不瞒诸位,他中秀才前呐,我日日担心,生怕这根苗还没长起来,就被他爹一棍子抽断了。”
......
《寒门首辅养成记》作者:吾栖春山 全文免费观看_夸克网盘点击观看
继续浏览有关 bg 的文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