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一场没有结局的报复
作者:叶天心
简介:一夜之间,省内发生了三起谋杀案,凶手分别效仿“开膛手杰克案”,“绫濑女高中生水泥埋尸案”和“HelloKitty藏尸案”进行模仿犯罪。
警方调查期间,案子依旧频发。
比警方先找到凶手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受害者家属。他们分别用自己的手段制裁凶手,可也因此成为了下一个恶魔,引导新一轮的报复。
一场接着一场的复仇没有结局,可所有违背道德的人都无法剥离法律而存在,真相无法被掩埋,罪恶也终将被制裁。
*案件原型皆来自百度百科
避雷tips:
1.非爽文
2.多视角(都是第一视角)
3.不管是案件原型还是写作风格都很古早了,不是流行网文风,读不下去切勿强求
第1章 电视专访
[犯罪心理学专家的采访记录:]
【——各位观众朋友们,下午好!今天真的非常荣幸能够请到冉专家。冉专家已经很久没有上电视了,这次也是顶着非常大的精神压力,配合我们进行了一次短暂的采访。】
【——冉专家您好。】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再次相见。
其实本来是计划三天前接受访问的,但是因为一些私人的事情不得已拖到现在,耽误了很多人的时间,实在是非常抱歉。
相信很多了解我的观众朋友们都知道,我从事犯罪心理学顾问之职多年,也算是小有名气。这档节目大多数受邀嘉宾都是明星人物,大家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想让我接受访问,更多的原因其实是想让我分析一下近期发生的几场凶杀案件,所以我也跟节目组商量好了,此次采访问题以案件为主。
【——那是当然的,此次专访就是以“变态连环杀手”为题,能不能请您具体讲述一下这起案件呢?】
没问题。相信很多人已经从新闻或者短视频上得知了案件的大概经过,既然你们想听,那我就再讲讲吧。
大家有没有路过放学时的校门口呢?那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一堆学生聚集在一起,要么挤在小卖部里买东西,要么围在一圈儿聊聊当天发生的八卦杂事?总之绝对不会立刻回家。远远看去,别提有多热闹了。可是,近期再次前往同样的地理位置,却早已是别样的光景——原本热闹喧嚣的校门口,如今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学生。
近期我受邀进过一次高中校园,发现每班请假的学生竟都至少有半数以上,究其原因到底为何?
相信很多人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说出答案了——没错,就是因为那两个可恶的连环杀人犯。
昨天,有一位高中生的母亲写了一封长达几千字的信寄到我的工作室,内容很简单——就是她儿子的同班同学失踪了几天,最后被找到了尸体的事。
由于真凶一直没有被警方捉拿归案,导致本省以至于全国都有大量的学生不敢出门,不仅耽搁学业,甚至还受到了生命威胁,闹得可谓是人心惶惶。
小理和小斤是同一所高中的同班同学,两人都是孤儿,在郊区的一所福利院长大,理所应当成了最要好的朋友。由于没有父母的教导,她们成天和一群不良少年混在一起,养成了一些恶劣习惯。
正逢国庆节放假,两位少女因恶意霸凌同学被校领导严厉批评,气愤难平的她们在放学后去了一家地下酒吧,随即消失无踪。鉴于她们经常夜不归宿,又正好是假期的开始,管控没有那么严,校方没能第一时间发现二人的失踪。
凶手行凶的手法尤为残忍。他们把两位少女打晕,脱下她们的上衣,划破她们的腹腔。没错,他们就是想模仿曾经轰动全球的“白教堂连环杀人案*”,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开膛手杰克”进行犯案。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凶手的心理素质太差,他们没有继续把女孩们开膛破肚,转而模仿起了另外两起案件——“凌濑女高中生水泥埋尸案”和“HelloKitty藏尸案*”。
两具尸体被发现的地点都在同一位置,她们腹部的伤口早已溃烂化脓,少女小斤的头更是和躯体被分开遗弃。也就是说,凶手将腹部受到重伤的两名少女搬回去,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处理伤口,防止她们提前死亡,随后囚禁了她们一个多月,折磨到身心的极限才残忍地将其彻底杀死。
警方给出了相应的凶手侧写,我可以透露个大概。
凶手是一男一女,极有可能是对夫妻,二人经济水平不低,不存在仇杀、抢劫等可能性。经推断证明,导致他们犯案的,纯粹是完全非人类的变态心理。
两次抛尸的具体时间不同,把路过的行人吓得半死,第二具尸体的发现者更是因心脏病发而进了医院。
前天在网络上,我看到有人认为凶手的目标都是对社会没有贡献的废物青年,凶手的做法其实是在为民除害。我认为提出这种说法的人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这的确有可能是凶手为了逃避责任的推卸之词,但绝不可能是其犯罪的主要动机。退一万步说,即使她们对社会毫无用处,也轮不到你们来多管闲事!仅因为自己内心的黑暗就残忍将无辜之人杀害的行为,实在是人神共愤的大罪!
好了,这些是我想对杀人犯说的话。经我的判断,你一定也在看吧。
【——冉专家,我们很理解您的心情,但我们现在是直播。】
啊,真是不好意思。
【——我这里有一个问题,两名死者都是高中生,那是不是意味着其它年龄段的人就不用担心了呢?】
虽然很多人都这样想,但是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的儿子小失直到临死之前,做的都是这样一番感想。
没错,小失在上学期间确实不算是个好学生。他经常和老师顶嘴、翘课、逃学跑到外面去玩,直到毕业之后,他也仍然保持这副习性,不愿意去找工作,一混又是三年。他和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别管那么多,我已经是成年人了。那个凶手的目标不是高中生吗?没事的,你就爱整天瞎操心。”
我真后悔那天没能阻止他出门。
从小失上小学起,我试过无数种方法——温柔的劝导,严厉的命令,奖励制度的诱惑等等。你们可以想到的教育方法我全部都试过,可结局总是以失败告终。可能是因为他遗传自父亲的基因更多吧。
说到这里,我想问问大家,到底怎样的教育方针才是正确的呢?
聊到这个话题,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同一时期发生的另一件案子了。想必大家多少也有所耳闻。尽管不是同一凶手,但是拿在一起讨论也并非不可。
这是一起非常复杂的家庭案件,出自一个由母亲带领孩子的单亲家庭。
女方温某疯狂迷恋男方乔某。温某深知自己和乔某之间有着非常显著的差距,所以用了一些非法手段,逼迫对方和自己结婚。婚后不久,二人便迅速离婚。温某因此加重了原有精神疾病,整日里疯疯癫癫,甚至在几年后打断了亲生儿子小A的双腿,将他长期囚禁在家。
其子小A是一个十七岁的天才少年。他曾自学了很多有关化学的知识,其中就不乏药物的使用。他因为受不了温某的长期压迫,从而两头挑唆,致使乔某将温某毒杀,后者则是把前者的手脚砍断。而少年小A呢?由于证据不足,被无罪释放了。
结局就是这样,一个人因此丧命,另一个人痛苦终身。只有一人达到目的,从此得到解脱。
【——请问您为什么要讲述这件案子?】
原因很简单,模仿犯的连环杀人导致孩子们惴惴不安,但真正让无数人去思考人性之恶的,却是这起家庭案件。
得知小失已死的消息是在第二天清晨。警局的老朋友打电话告诉我,在另一地点发生了这场悲剧。
赶到现场时,我看到小失以及他另外两个好友的尸体。凶手完美复刻了开膛手杰克的行凶手法,他们的死状不同,但都极其惨烈,身中数刀,肠子被拖拽出来……
非常抱歉,原谅我实在无法继续说下去。
我把自己关在家里抱头痛哭,不吃饭也不睡觉。就这样过了一天一夜。邻居担心我的情况来敲门,这才发现我晕倒在客厅里,着急忙慌地把我送去医院。
心情稍微平静一些后,我打电话给小失的父亲。我们自离婚后就没再联络过,居然还能找到联络方式,我感到非常吃惊。
小失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大学时期我们一起参加登山活动,他为了救差点掉下悬崖的我而受了伤。自打那时起,我们便两情相悦。
本来我们婚姻幸福,家庭美满,直到他开始酗酒,长时间夜不归宿为止。我实在是忍无可忍,提出了离婚。
虽然只和儿子相处了不到两年,但是听到儿子的死讯,他也感到无比的悲伤和后悔……
好像时间也差不多了。
【——是的。】
那好,我最后再对凶手说一句话。
我已经察觉到了你的身份,但你行凶的手法缜密,我还找不到能把你捉拿归案的铁证,所以不能在公共场合说出推测。不过呢,我有一点线索想要公之于众。
所有死者的无名指指腹处都被划破。经过我们的分析,凶手很可能在同样的位置也有一道伤痕,并且这道伤痕对他来说十分重要。
最后,我无比真心地请求你们,停手吧!你们心心念念想要模仿的“白教堂连环环杀人案”已经完美收官,请不要继续残害其他的无辜之人!
【——非常感谢冉专家的到来,今天的采访到此为止。下一次的采访时间三天后的下午一点钟,欢迎观众朋友们在线收看。再见!】
第2章 世界上没有母亲会杀死自己的孩子吧?
8月7日(温芙)
【世界上应该没有母亲会杀死自己的孩子吧?】
【或许有也说不定。】
能平淡地写出这个开头我实在是太可恶了,但是不管舆论风向如何,我都是绝对不会改变这个想法的。
今天又是一大早就醒了。
温雅还是不让我出门,书也看完了,只好靠写日记来打发时间。
从哪里开始写好呢?
腿又开始痛了。
既然如此,就先从那件事情写起吧……
我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虽然当今社会父母离异的孩子很多,但是我的情况又有所不同。
我的父母高中时期可以说是毫不相干。温雅是典型的不良少女,初中还没毕业就辍学离家闯荡社会,乔莽则是人人称赞的阳光青年,吸引了无数同龄女生的爱慕之情。
他们初中时就读于同一所中学,也就是从那时起,温雅开始迷恋乔莽,成为他众多仰慕者中最疯狂的一个。等乔莽高中毕业之后,温雅用极其下作的手段威逼利诱他跟自己结婚,乔莽不得不答应了下来。
可是强扭的瓜终究不甜,他们不到一年就光速离婚了。温雅死活不肯接受事实,精神病因子达到了最狂热的巅峰。乔莽差点被她偏执到病态的爱折磨到发疯,丢下我这个本不该来到世间的孩子,独自一个人逃之夭夭了。
温雅跑到乔莽就读的大学胡搅蛮缠,导致乔莽被要求退学。后来也因温雅从中作梗,乔莽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工作。
最后,他们达成协议——温雅不再妨碍他,前提是由乔莽支付我们的生活费,并答应时常来看望她。
从我会说话起,几乎就没怎么出过门。温雅把我锁在房间里,她自己不进来,也不让我出去。房门中间还有一扇小的活动门,方便她来给我送饭或者查看我有什么异动。
就这样,我像个囚犯般生活了十七年之久。
我所在的地方是一个书房。前屋主好像是个科学家,留下了很多书籍。尽管我大多数都看不懂,但是仔细找找,还是能找到一些稍微看得懂的,我便从那些开始看。直到今年年初,我终于把书房内所有的书都看完了。
除了有关化学的书以外,房间里还有不少世界名著、世界经典小说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本名叫《穰穰满家》的长篇小说。
获取这本书的途径不算有趣。去年十一月,温雅嚷嚷说想换家具的陈设,乔莽不得不顺了她的意思。
装饰架很大,策划师说最好放几本书,以免太过单调。乔莽听取意见,胡乱买了十几本,《穰穰满家》就在其中。后来温雅嫌书本碍眼,便一股脑全扔进了书房里。
我原本不应该对乔莽给的书感兴趣,但当我面朝书架发呆时,却被作者的笔名所吸引——虚无——是个有趣的笔名。
翻开书粗略看了几页,讲述的是一个三十几岁的女人在世界各地旅游的事。
女主人公旅行过的地方很多,甚至囊括一些我从未听说过的国度。她在那些截然不同的地方遇到了风趣横生的事和性格迥异的人,并把它们改编成小说。或许正因如此,小说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在全球的影响力都非同凡响。
作者本人在后记中写道:
【本书中大部分人物事件均为虚构,但大自然的美景毋庸置疑……因本人身患绝症,不愿死后仍陷于世俗纷扰,遂未留真名,望各位读者谅解。】
这点在前文中很难看出。
作者文笔非常细腻,同时也很擅长将读者拉入营造出来的静谧氛围。美妙却又不失真实性。不同于梦境或幻想中的仙境,这是真正体会过幸福的人才能创作出的文学绝唱。
其实书中的很多场景并不优美,甚至有些落魄。但透过她的文字,我总是能感受到源自心底而非大脑的温度。
前屋主留下的旧台式电脑没有被温雅丢掉。
我退出化学实验视频,登上作品论坛。
有人骂作者过度乐观,立刻引起大批网络攻势:
——人家乐观一点怎么啦?又没有耽误事儿,还顺便拿奖拿到手软。不像某些悲观主义者,整天只知道垂头丧气,最后一事无成~
——嫉妒人家可以去周游世界呗!
——我就是悲观,你有什么意见吗?这才是被社会毒打的劳动人民真实写照。
——这位大哥,你到底有没有看过书?主角从小无父无母,后来又被收养她的家庭扔掉了,成年后几经辗转才找到一个安逸的工作。明明过得很惨好不好?况且作者还是位绝症患者。
——鬼知道他是不是为了博同情,故意卖惨,故意装的?
——楼主指定受过啥刺激,看谁都不顺眼。
——就是,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呗,自己心态不好怪谁啊?
…………
争吵还在继续,我退出网页,关了机。
虚无眼里的繁华世景,我倒真想去看一看。
【事情发生在那片血红的天空之下:】
房内有窗,但我不敢靠近。
不是因为恐高,而是因为害怕。
我怕我会羡慕路边打闹的孩童,也怕我会贪恋落日余晖……这些东西皆与我无缘。我无数次告诉自己,心底千万不可以亮起那束可笑的光,因为它只会带我步入更痛苦的绝望。
可最终,我还是败给了那一线希望。
八年前的某一天,我翻过这单三楼的窗户,踩着二楼窗沿跳入观赏性的半米花丛中。
我走在傍晚的街道上,看着那些刚离校的学生,第一次觉得自己不那么嫉妒他们。至少,我已经逃离了那座关押犯人的牢笼,我离成为幸福的孩子又近了一步。
我孤零零坐在公园偏僻的长椅上,思考今后该何去何从。我很清醒地知道不能再回到那个囚笼中,却不知道该走哪条路。浪迹天涯直到死亡的那一刻吗?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想着,一道冰冷但不薄情的童音似乎在跟我说话。
“你是谁?”声音的主人这样问我。
那是一个看上去比我小一点的女生,穿着与年龄不太相符的深色连衣裙,身上还淡淡的医院消毒水的味道。
“旁边的位置都有人,我能坐这儿吗?”
“可以。啊,你好,我……”
我见过的人很少,大多数又根本不需要我开口讲话,一时间发觉自己竟忘了人与人之间该怎样交流。我犹豫着要不要告诉她我的名字,她倒是一点都不好奇,像是单纯为了缓解尴尬而发问。她一直背着手,怪不得我没看到她还拿着本书。
当看到书的封面时,我惊呆了。我之前也在书架里翻到过那本书,讲的是高等生物化学之类的东西。以我当时的水平,根本一点都看不懂。
“你看得懂吗?”
“为什么这么问?”
“我之前看过,讲的是很深奥的东西。”
“是吗?”
“你专门来这里看书啊?”
“嗯。”
“为什么不在家里看呢?”
“不喜欢。”
“啊?”
我心底的小人在狂喜。
难道她跟我一样?
不可能。我到底在胡思乱想些什么?这个女孩一看就是有钱人家的千金,还能拿着书出来,她怎么可能和我这种人一样?
整个对话的过程几乎都是我问一句,她答一句。见我不说话,她也不发声,任我一个人低着头思绪万千。这时,我看到她手臂上有一块伤疤,不像是利器伤害的。
“你的手怎么了?”我鼓起勇气问她。
“你指什么?”她毫不在意地继续看书。
“你左手手腕上的那个,看上去感觉挺痛的。”
我指了指她手上的伤疤,她无所谓地瞟了一眼。
“这个的话……做实验的时候不小心被药品腐蚀到的。”
…………
彼此相对无言地坐了很久,直到太阳变成很深的橘红色。
“天快黑了,你还不回家吗?”她没有合上书,说话的目的可能只是为了驱赶我离开。
“我没有家。”这是我下意识的回答,但是对方极其顺畅地接了下去,“没地方住……那就来我家应聘保姆吧,包吃包住,还有工资。”
我时至今日也分不清这到底是玩笑还是正经的邀请。
人生就像过山车,只要到达最高点,便会迅速跌落谷底。
“小歆,该回家了!”
远处的一个年轻的女人朝我身边的人喊。这个人看年龄应该是她的姐姐。
“好。”她回答完欲走。
不要走!求求你,不要这样走掉!拜托,回来……我心里疯狂呐喊,但现实里却呆呆地看着她离开。
黑夜盖灭刚燃起的火焰,配合着成精的水草将我吞入海底。行人都陆陆续续回家了,四周静得出奇,只剩下一盏路灯和一个溺水的伤者。
我漫无目地摇晃于房屋瓦舍之间。从未独自出门的我不可能知道何处适宜栖身,失魂落魄地坐到花坛边的石凳上。
倘若我不曾遇到火,兴许也感受不到黑夜的冷。墨中闪光的星辰将一切吞噬,我沉沉睡去,或许是晕倒也说不定。
***
我醒来之时,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熟悉的房间,熟悉的桌子,还有……一条不熟悉的手铐?
和现在一样,我的右手和定在墙上的铁环都被铐住。链子不长不短,差不多够我在房间里活动。
被搬回来都没醒,我竟不知道自己睡得这么沉。
门把手转动,啪的一声,门被打开了。不是活动门,而是房门。这扇门打开的次数我单手都数的过来。与我而言,这扇门的开启就等同于恶鬼的到来。
笔盒、水杯,还有那些书,所有能挪动的东西全都砸在我的身上。我拼命闪躲,但无济于事。我被铁链绊倒在地,温雅举起半人高的花瓶,猛地砸在我的膝盖上。
我的腿骨,和花瓶一起碎裂了。
直到那天我才明白,原来痛到极致是无感。
温雅掐住我的脖子,因为力气不够,她把我卡在床头柜上。
真是矛盾,房间里分明没有放床,居然还有床头柜。
她咒骂着说了一些脏话,内容大概是问我为什么要跑,为什么丢下她一个人之类的。这些都不重要了,双腿早已麻木,满身的伤痕感觉不到丝毫痛楚。
我是要死了吗?我该喊救命吗?实际上我很清楚地知道,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人来救我。
视线越来越模糊,好像有个人靠近我。
是天使,还是下一个恶魔?
我好像恢复了一点意识,但还是动不了。
推车迅速移动。
是在医院吗?
怎么回事?突然有一种新鲜的疼痛。不是已经麻木的双腿,也不是满身的伤痕,而是……有人在掐我?
手术成功——我很想听到这句话,但事实上,因为就医时间太晚,我的双腿废了。
温雅笑得很开心。
听说温雅不久前才找到的亲姐姐温冬正好过来,看见我遍体鳞伤的躺在地上,于强制带我去医院就医。
实在是太巧了,家里的客人只会是各式各样刑具,我从未见过有什么人。
几天后,温冬请了律师,说温雅的精神不正常,她想收养我。结果不出所料,以失败告终。
后来,我的生活中喜提了轮椅和铁链两位朋友。
温雅喜欢跑到乔莽在的公司去找他,但通常都会无功而返。好像半年前听谁说带着我去会更有用,所以我出门的次数也日渐增多。
乔莽公司老板的女儿好像对我这位父亲有意思。那个女人叫山夏。温雅还没发觉,山夏是为了和我传信才准许门卫放她进去的。
今天就先写到这里吧,我嗜睡的毛病好像越来越严重了。
第3章 恨父母与杀人同罪
8月13日(叶雨青)
辞去医院主刀医生的工作,我今天就可以回去了。
我发消息给妹妹,“亲爱的妹妹,我今天就要回来咯,你有没有想我呀?”,她只回了个“没有”。这家伙还是跟以前一样,对家人都不太亲近。
毫不夸张的说,小歆实在是个高深莫测的小孩,因为她一眼就能把陌生人看穿,就像跟对方生活了几十年似的。自我出国念高中以后,爸妈就非常不自在,只好搬到别的地方去,把这里留给她一个人居住。早知道这丫头这么厉害,我当初就应该把她栓在身边,寸步不离。
住在隔壁的校长曾经是生物化学系的知名教授。小歆经常跑过去玩,校长也很喜欢她,夸张地说她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天才,教她很多知识,还陪她做实验,对她比对亲女儿还照顾。在此顺带一提,那个整天乐呵呵,看起来慈眉善目还有些滑稽老头是个单身汉,他做起实验来就像个不知疲惫的疯子,指定是他把妹妹给带坏了。
......
《一场没有结局的报复》》作家:叶天心 全文免费观看_夸克网盘点击观看
继续浏览有关 bl 的文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