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国求生攻略》作者:西瓜拌酱 全文夸克网盘观看

时间:2025-04-21分类:小说浏览:8评论:0

西 图 澜 娅

本书名称: 三国求生攻略

本书作者: 西瓜拌酱

本书简介: 正文完结

一朝穿越,睁眼一看,光和六年,过完年黄巾起义该爆发了……

幸运的是,身为颍川韩氏子,虽为庶族,衣食无忧,起义爆发仍可保命。

不幸的是,女扮男装不能停,这不重要,一直男装一直爽。

大汉的江山风雨飘摇,剩下的时间已然不多。

没有系统,没有商城,没有空间,没有王霸之气,如何求生是个难题!

苟过黄巾之乱的爆发,韩珏不想咸鱼,北上雒阳经商掘金。

结果掘到一块千疮百孔群狼环伺的地盘,还得硬着头皮经营下去。

流寇说:我想打劫!

山贼说:你得交保护费!

刘备说:你教教我……

袁绍说:跟我还是跟公孙瓒?

曹操说:咱们一块先做小弟吧!

……

眼看越来越多的大佬有话要说,韩珏愁的不能行,独木难支,她需要帮手!

然而:

某知名谋士,自从被掳来后,就消极抵抗不干活……

还有某将要名扬天下的谋士,委婉的拒绝了自己的邀请……

韩珏:看来得想办法坑蒙拐骗些帮手过来!

PS:

1、时间线前期尽量按历史,之后蝴蝶效应。

2、有男主,感情有戏但不多,主线搞事业。

公告:预计2023年7月24日入V

开V当天会连更3章,有倒V章节,请大家支持!

鉴于读者争议,作者排雷如下:

非女帝文,非女尊文,结局势均力敌的联姻。

如果认为联姻孩子必须要跟女方姓,认为不当女帝不能接受,勿入。

韩珏掉马后非议漫天……

郭嘉:我被骗了,等等,我好像还被看了……

司马朗:我也被骗了,而且我们还执过手……

某某:怪不得她不愿与我抵足而眠……

某某:所以我就说不喝酒的男人都是假的……

某某:???!!!原来我没有龙阳之好,哈哈哈!!!

…………

预收文《穿越后重新入行,跟小奶狗一起!》

女主版:

大律师简云穿越成为即将被离婚的家庭主妇。

想着自己就是律师,自己的离婚案件自己办理,没毛病!

再一想,糟糕,她还没有拿到执业证……

于是不得不找一菜鸟小白律师当工具人,自己背后操刀。

这个工具人,本打算用完就扔,结果发现还能继续用……

男主版:

傅然,半路出家的刚执业菜鸟律师,独立执业的第一个案件就是离婚案件,而当事人居然比自己还懂行……

最最离谱的是,这个当事人没几个月居然直接变成了同行!

同行好啊,他终于抱到了大腿!

再不赚钱,他就要喝西北风了!

第1章 第 1 章 颍川,以颍水得名……

颍川,以颍水得名,秦王嬴政十七年置颍川郡,治所阳翟。此地自古以来就是个钟灵毓秀、繁华富有的好地方,更是世家大族聚集之地。

时维九月,白露为霜。

学舍内,先生散课后,弟子们开始高谈阔论,讨论学术、畅谈时政。此处乃颍川郡的郡学,东汉的官学中央京师有太学,地方州郡有郡学。

韩珏见郭嘉没有多少舌战群儒的兴致而且一直扭脖子,便问道:“嘉郎今日似乎身体违和?”

此时郭嘉年方十三四,未及弱冠,没有表字,所以如此称呼。

跪坐在席的郭嘉闻言下意识的揉了揉脖颈微微一笑,解释道:“昨日挑灯夜读,不慎失枕。”

而后又道:“珏郎可有缓解之法?”

昨夜卧榻之上,辗转反侧,思索白日所学,不晓得何时入眠,一早起身方觉颈肩疼痛、颈部不得扭转。他与韩珏年岁相当,私交尚可,又知其所知驳杂,故有此一问。

既然郭嘉求助,韩珏当然点头答道:“有一古法,可以一试。”

就算郭嘉不开口,韩珏也会主动设法送温暖。她本是后世之人,怎知一觉醒来变身成为颍川韩氏同宗。所谓同宗,即“五服”以外九族之内的同姓之人,祖上同一祖宗,但血缘关系已淡薄。

韩氏,始于春秋晋国,现乃颍川、南阳之著名郡望。韩氏的韩韶与钟皓、荀淑、陈寔齐名,因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被称之为颍川四长。

虽然韩氏是颍川郡响当当的世家大族之一,但韩珏却是出身寒门庶族。庶族,门第寒微,又称寒门,但并非指贫民阶层,也不算贫穷,而是社会地位在世家之中不入流。

像韩珏,其父在世时仅为县尉,不过是一县之地的三把手,实属芝麻大的小官。而同为颍川韩氏的韩馥现任御史中丞,身居高位,这才叫门第高贵。

至于郭嘉,出身颍川郭氏,郭氏累世衣冠,乃法学世家主攻律法,先祖郭躬官至廷尉。不过郭嘉同自己一样,门第不高。韩珏女扮男装混迹于郡学之中,实属无奈。加班睡了一觉再一睁眼,直接穿越时空变成这么个情形,暂时无法改变,也不想改变。

原身的母亲牛氏因丈夫病逝于任上,携独女返乡,恐族人因无子收回祖产而无所依靠,不得已让女儿韩瑛顶替早夭大儿韩珏的身份。本是想等遗腹子出世后看看是男是女再做打算,结果怀胎十月一朝生产一尸两命,留得孤女韩瑛伶仃无所依。

韩氏族老还算厚道,代为料理后事后,只收回了一半的土地,所以韩珏现在依然是位拥有数百亩良田的小地主。如果她性别为男,现在好好读书,将来或许可以通过韩氏的关系谋个一官半职。

然而,身为后世之人,哪怕未熟读史书,也知道眼下身处的时代是东汉末年。现在是光和六年,也即公元183年,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一年后便是燎原之火。

顶着亡兄的名头,对外号称十二岁,实际上这副身体满打满算才十岁。这个年纪,能干什么?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这首歌她会唱,但谁能告诉她,此时的曹操在哪里,刘备又在哪里?时间点儿不对,大腿还没有成为大腿,不知道正在哪里颠沛流离。更何况,以她的身份到时候大腿看不看的上都难说!

据后世某位史学家统计,在无休止的战争、大规模的屠城、饥荒、瘟疫的连番打击之下,等到三国初年,中原大地人口总数锐减达70%以上,许多地方更是赤地千里、十室九空。生活在这个时代,如果能平安过完一生,简直跟中“双色球”一等奖一样幸运。

只有努力闻达于诸侯,才能苟全性命于乱世,所以韩珏的计划是徐徐图之。趁此机会,努力交好未来的名人能士,使劲的刷好感,多个朋友多条路,这样以后无论投奔谁都能有故交照拂。

可惜的是,颍川郡的官学内似乎并没有除郭嘉之外的其他历史名人。没有研究过三国的历史,只知道上学时课本上曾经出现过的历史名人,颍川郡确实很多名人。比如,后世大名鼎鼎的颍川荀氏荀彧、荀攸,陈氏陈群,钟氏钟繇……

可这些都是世家之人,门第太高,她一个父母双亡家境贫寒的破落户,唯一能用的名头还是韩氏,哪里高攀的起。更何况,颖川郡领十七县,韩氏跟郭氏正好都在阳翟,荀氏在颖阴,陈氏在许县,钟氏在长社,都不在一个县。

说实话,穿越已数月,她还没出过城,未见过这些名留史册之人。唯有郭嘉,同属寒门又离得近,有意结交之下,略有私交。

自从搞清楚所处的时代,韩珏努力读书,发奋练武。别人读书练武是为求功名货于帝王家,而她读书是为了方便社交,练武是为求自保,可惜目前为止,文不成武不就。如果不是经历过后世知识大爆炸的洗礼,这些晦涩的简牍简直犹如天书!

至于说练武,以她的小身板,没有天纵之资,纵使日日饮羊乳强身健体也练不成三流武将。可以说是拉不开一石弓,砍不断碗口粗的树,愁啊!

第2章 第 2 章 学舍外,树叶泛黄……

学舍外,树叶泛黄飘落满地,秋收已过,街道上贩夫走卒往来不绝,偶有叫卖声。韩珏的食肆就在这附近,主卖豆花豆浆,不仅在这里,城内其他人流密集的地方也有她开设的连锁食肆。

众所周知,学校附近的小卖铺生意都不错,阳翟繁华,所以食肆的生意还算兴隆。

路过自家食肆时,她笑眯眯的建议道:“不若用些吃食再回去?”

郭嘉点头应允,豆花有甜口有咸口,软腻细滑百吃不厌。他知道这是韩珏的产业,听闻乃黄豆所制,不禁问道:“此物果真是豆饭?”

“果真是。”韩珏笑道:“嘉郎若有兴致可以观摩一番。”

豆饭,泛指以豆类为食。大t豆以及各种杂豆,此时还属于主食之一。这里正常的吃法是将各种豆类放入釜甑也就是锅中蒸煮,味道口感嘛,反正韩珏是吃不习惯,而且多食易胀气放屁,极其讨厌。

后世的大豆属于经济作物,可以榨油可以加工成各种高附加值的豆制品。豆腐豆花豆浆只是最基本的豆制品,她那两三百亩田地,一半种的都是大豆,剩下的才是麦粟等,因为大豆的产量相对较高。

刚接手自己的土地后,韩珏已经着手改良耕种方式,开始套种高粱大豆以增产;至于农具改良,因铁器太贵成本太高无力承担。她现在的主要目的是多赚钱广存粮,然后伺机招募壮丁以自保。世家大族奴仆成百上千,自然无需担心一般的安全问题,但她全家上下仅有手无寸铁的奴仆数人,连远门都不敢出。

各自用过一碗豆花后,两人继续前行,及至集市又见人群聚集嘈杂不已,中间两位头戴黄色布巾的中年布衣男人正在施舍符水。郭嘉见状问向韩珏,“珏郎以为符水可否祛除病痛?”

大贤良师的足迹想必已经遍布大汉十三州,若是符水一点儿功效都没有,也无法发展教徒几十万。韩珏甚至亲自求过一次符水,尝过之后才发现其中的奥妙。

“符水能否治病取决于里面加有什么药材。”正是因为尝过才能确定,所以她断言道:“大贤良师,医术高明。”

广施符水,如此大手笔,看来张氏三兄弟家资巨丰!

当然,没有哪个医生敢包治百病,“符水”也会遇到没有治好病的情况。到时候施符水之人大可说是你心里没有真正信太平道,所谓心不诚,所以治不好;被治愈者,自然成为教众。

韩珏一语道破机隐秘,郭嘉并不意外,如果连这种小把戏都看不穿,也不配成为他的朋友。只需看上一眼便知,定是事先将符纸浸泡于药水之中而后取出再用。

“故作玄虚装神弄鬼妖言惑众,太平道所图甚大!”

太平道要造反,后世之人当然知晓,可郭嘉居然能见微知著的预知,韩珏不禁扭头看了他一眼。颍川多奇士,果然名不虚传!

百姓信鬼神,符水的功效有目共睹确实治愈了不少穷困之人。如果张角醉心医术,将会是一代名医,可他所图乃是大汉江山,最终成为引燃乱世的导火索。罪魁祸首当然是统治阶级,所以韩珏叹息道:“时疫频发,民众无所医,朝廷若能施药救治,哪里还有人信奉什么大贤良师?”

这么简单的道理谁都知道,可国库没有余钱,赈灾布施,陛下怕是不舍得!所以郭嘉转而问道:“国库空虚,珏郎以为朝廷应当何以应对?”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与一个十岁出头的儿童在讨论国家大事,已经见怪不怪,学舍内时常有人议论时政,韩珏现在终于相信传说中甘罗十二岁为相的历史小故事。东汉王朝积重难返已经病入膏肓,充盈国库这种高难度的事还是少费心,她只想积攒实力在历史的洪流中保全自身。

郭嘉笑而不语,在他看来韩珏此人颇为与众不同,虽不热忱侃侃而谈,但却善于经营,重钱财。有时候不知道此人是不想直抒胸臆还是确实毫无看法。

第3章 第 3 章 落枕是常见的小毛……

落枕是常见的小毛病,即便不治疗也可自行缓解,就是得难受几天。前世偶有落枕,经常是热敷按摩拔罐以缓解,韩珏对此很有经验。

如今她练武时常浑身酸痛,所以置备有竹罐。因为没有酒精,无法使用火吸法只得采用水吸法,就是把竹罐放在热水里去煮,煮完之后趁着热力的时取出竹罐扣在身上。

让郭嘉褪去上衣露出肩颈在卧榻上趴好,回忆一番后韩珏开始动手,一番折腾之后终于把三个竹罐扣在了他肩颈的穴位上。初次拔罐会有疼痛难忍的感觉,她问道:“疼吗?”

“尚可。”大丈夫何惧疼痛,郭嘉面不改色的好奇道:“不曾想珏郎竟通晓岐黄之术。”

“略知皮毛而已。”这话不是自谦,确实是碰巧知道如何治疗落枕。

等待一刻钟后将竹罐拔掉,从让郭嘉脱衣直至拔罐完成,韩珏表情自然动作流畅,没有丝毫扭捏。任何谁都无法从肢体动作中判断出她的真实性别,既然女扮男装,就要贯彻到底。

她希望自己的身份不会有暴露的那一天,乱世之中,女人更难。就连曹操刘备等霸主还经常被人挟持老婆孩子,尤其是刘备,三番五次的逃亡中,曾数次抛妻弃子。这是大汉的传统,刘邦不仅丢老婆还丢老爹。

如孙夫人这般桀骜不驯的女中英豪,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夫君,何况自己这种无权无势的小人物?韩珏早已决意,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马甲。

“唔……”郭嘉起身试着扭扭脖子,发现果然舒服多了,便戏谑道:“不知应付医资几多?”

韩珏挑眉轻晒也开了个玩笑,“先记录在账,待所需之时一并结算可好?”

而后两人相视一笑,关系拉近了不少。事实上,郭嘉此人甚是聪颖,虽然表面和善令人有如春风拂面之感,但实际上跟他打交道浅交容易深交难,不过没关系,她韩珏也不是省油的灯!

过完年就是公元184年,这一年大贤良师终于按捺不住揭竿而起,但起义究竟是哪一天以及怎么爆发的,具体详情一概不知。等于是只知大概的结果不清楚过程,也不知道颍川郡到底会怎么样。

提前知晓即将发生的大事件,依旧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的被迫当旁观者。至于说去告密揭发太平教的逆反之意,阻止起义的发生?韩珏没有这么蠢,张氏三兄弟经营一二十年之久,告密有用没用先不说,万一遭到报复怎么办?她惜命还不想这么快领盒饭。

时间紧迫,秋收之后她已开始着手招募人手,可她势单力薄,既非权贵又非世家子弟,这种身份根本招募不到什么优质的护院。如果是身份贵重或者声名远播之人,甚至不用主动招募,自然会有门客投奔而来。

可关键是这一穷二白的身份,就连添置奴仆的钱粮还要抠抠搜搜的积攒一番。再者说,没有足够的威慑力,贸然招募反而容易被反噬。

为保小命,顺利渡过东汉末年的滔天巨浪,她的策略是广撒网多结交,择优而从之。同时还要保持与韩氏主枝的友好关系,关系至少要达到在遭难时求助不被轻易拒绝的程度。

知道的越多越忧虑,学舍内韩珏正襟危坐装作一副认真听讲的模样,但在心里测算自己食肆的收益,考虑把五铢钱换成多少粮食储存起来。

散课后,学舍内又开始批判宦官,郭嘉旁听韩珏陪听,她甚少与人争辩,主要是以后世之人的眼光来看,某些问题根本不值一辩纯粹浪费口水。

比如现在,这群人言辞激烈义愤填膺的在抨击宦官。党锢之祸究其本质乃因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结局是士大夫之流落败,被禁锢不能入朝为官。此间读书人均为士人,所以当然会对宦官口诛笔伐。

宦官做乱,宦官真的就是罪魁祸首吗?杀尽宦官就能海晏河清?不论本质只谈现象,费再多口水也白搭!

有人激愤不已高声道:“陛下应诛宦者,还天下以清明!”

此言一出,附和之声震耳。韩珏抬了下眼皮撇撇嘴,无动于衷,心道口号喊得再响,陛下也不想听。

“这位小郎一言不发难道是要为宦官抱屈不成?”

说话之人年及弱冠头戴褐色布巾,面带怒意,看向韩珏。

韩珏抬眼审视此人,记得自己与他应该远日无怨近日无仇才是,为何要故意找茬?

“小郎为何默然以对?”

她不应声,对方还要咄咄逼人。

韩珏站起身来,淡淡的开口反问,“以仁兄之见,陛下不诛杀宦官是因为陛下不知宦官之恶?”

此人不屑的冷哼一声,“陛下受宦官蒙蔽天下皆知!”

“嗯嗯,仁兄所言极是。”韩珏点头表示附和,转而又道:“宦官之恶海内皆知,天下之人皆未被蒙蔽,为何单单就陛下被蒙蔽?”

这话问的极其直白,忠于昏君的思想她是没有,在场之人皆为读书人,有几人会认为汉灵帝是任人摆布的傻子?与其讨论这些没用的东西,不如来说说为何汉灵帝不愿意杀宦官。

东汉言论还算自由 ,但也无人敢直骂帝王是昏君。天地君亲师,仁义、忠孝、名分都是名士所追求的,忠君必然摆在第一位。君王有错就是为人臣子的错,昏君也是君主。

所以此人立刻便道:“宦官近而民远,是以如此!”

韩珏继续追问:“陛下近宦官而远民,t何故?”

此人又道:“宦官善蛊惑,陛下亲近之!你这小郎,竟无知至此!”

后面这句纯粹属于人身攻击,等于是指着鼻子骂人是蠢货。郭嘉丝毫没有出声帮忙的意思,正静待韩珏如何反击。周围其他人见这边争吵,侧目不已。

韩珏淡然如故,“依仁兄之见,陛下亲近宦官乃因其善蛊惑,又因宦官善蛊惑而陛下近之。三岁小儿皆知,其喜蜜饴,乃因蜜饴甜,又因蜜饴甜其喜之。仁兄此番糊弄,莫不是故意逗弄于我?”

这是赤裸裸的在讽刺自己的见识如同三岁小儿,此人顿时气愤不已,可事实就是如此,难道不是吗?

“小郎莫不知理通于此者,通于理者!”

对方在回避问题,这场辩论里她不能落于下风,否则会被轻视,不利于维护和谐的友情。没看郭嘉一言不发的正在验自己的成色?

“见阶边之草,一岁一枯荣,却不知何故?谓之知其然,未知其所以然。”

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她就是想说汉灵帝是昏君。

此人冷哼一声,“依你之见,陛下何故受蒙蔽?”

瞥了对方一眼,韩珏反问道:“陛下受蒙蔽,何以见得?”

屎壳郎喜欢屎难道是因为屎善于蛊惑?还不是因为屎壳郎就好这口!

“陛下乃万民之主,宦官存在乃因陛下需要,宦官之权乃陛下赋予……”

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哼!不过是托辞,尔等之流同荀氏并无二致,均惧于宦官之势,具要同流合污!”

此人说完一甩衣袖,愤然离去。

哦?韩珏听明白了,此话明显是意有所指,看样子自己是被殃及池鱼了。据她所知,所谓的同流合污应该是指荀绲之子,少有才名的荀彧娶妻中常侍唐衡之女。

荀彧的亲事就跟后世沸沸扬扬的花边新闻一样,士子之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偶尔就会被人提溜出来口诛笔伐一番。所以荀氏的人都不入官学,荀氏家学渊源,子弟们在家闭门苦读也能名扬天下,更何况荀氏还有私学,入学门槛据传高的很。

不过名士一旦沾染上宦官,身上便有了无法洗脱的污点。若非荀彧有真才实学,才名远播,讥讽之声更甚。

所谓名门世家也不是清高孤傲不食人间烟火的皎皎之月,荀绲忌惮宦官就让儿子娶宦官之女。说明名士亦常人,只不过比常人更懂得如何趋利避害。

“甚是无趣。”韩珏摇头叹息,整天听这一群人在讨论如何匡扶社稷,耳朵都磨出了茧子。

汉灵帝不杀宦官是因为他傻吗?他不是不敢杀,而是不想杀。杀尽宦官谁来制约外戚,靠世家?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帝王、外戚、世家,谁不是在争权夺利?

她的暗含之意郭嘉明白,意在指责帝王亲小人才致如此局面。不过总觉得似有未尽之意,故而凑过来接着问道:“珏郎以为宦官之根源在于陛下,可又当如何化解?”

能如何?不如何啊!韩珏两手一摊,看着只比自己高了那么一丢丢的郭嘉,语重心长的说道:“少年郎,忧思过重不易长高。”

想这么多无用之物作何用?还不如多想想晚上吃什么好。

见他不欲多言,郭嘉识趣的换了个话题,感慨道:“荀氏迎娶宦官之女,世人谤之,足见宦官之恶!”

不知现在的郭嘉与荀彧是否有私交,无论荀彧的老婆到底如何,韩珏都要先夸上几句,博个未见面的好感。

“先贤曾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氏门风高洁,故而其妻身在其中必定是已洗尽淤泥而不染。”

郭嘉闻言哈哈一笑,“珏郎善夸赞!”

岂不是说我擅长拍马屁?韩珏在心里默默吐了个槽。

第4章 第 4 章 三秋已过,凛冬将……

三秋已过,凛冬将至。

宿麦已出苗,而来年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形。韩珏身着纯天然野生皮草盘坐在卧榻上,一旁还放着火盆取暖。没有棉花,取暖全靠皮草。棉花现在哪里不知道,如果安稳下来羽绒服倒是可以一试。

“郎君,芽菜和豆花已送,这是主家的回礼。”管家拎着两只鸡说道。

他是韩氏的家生子,自幼跟着韩父,主母鱼目混珠的事情他当然知情。可身为奴仆,其中的利害关系他拎得清,背主有什么好处?韩氏族长难道就会饶恕他?事已至此,只能打起精神硬着头皮一条道走到黑。

况且女郎性情变得跟与以往不同,沉稳的让人捉摸不透,对他们这些奴仆也比主母在时更宽厚。无论如何,这个秘密一定要守住!

所谓的芽菜就是黄豆芽,《神农本草经》中又称“大豆黄卷”,不过此时的豆芽只做食疗不做菜用。送出去一筐黄豆芽外加一桶豆腐脑,收到回礼两只鸡,算起来还是她赚了。

一公一母两只鸡扑棱棱的扑哧着翅膀,尖嘴黄爪,又凶又有精神,韩珏对主家的印象又好了几分。拥有良田三百亩依旧不能实现吃肉自由,此时她嘴馋的吩咐道:“宰杀公鸡,母鸡剪短翅膀放入鸡舍。”

鸡舍里现有母□□只,公鸡一只。公鸡多了会打架,所以这只多出来的公鸡还是吃掉为好。圈养的鸡,平日里喂食野菜拌麸糠。年初大旱,据说某地旱情严重,闹饥荒的时候人都吃不上麸糠,鸡能有麸糠已属高规格待遇。

不仅养鸡,韩珏还养了三四只羊,家中原有仆从四人,后又招募六人一共十人。其中,一人负责放羊养鸡,四人负责喂养耕牛,耕牛可是大宝贝,春种秋收全靠它。剩下的五人才由她使唤,干点儿跑腿的杂活,比如负责照看食肆。

冬季日落早,夕阳的余晖打在麻纸糊成的窗户上,使得室内还有昏暗的微光,靠坐在窗前,指尖的五铢钱“叮咣”声悦耳。豆花一钱一碗,日卖上百碗,基本上日入数百钱。颍川多良田,此时粮价一石数十钱,而一亩良田所产不过三石,如此看来还是经商有钱途。可惜不逢太平盛世,否则坐拥良田再经营个小生意岂不乐哉?

这些铜钱,没有买多少粮食,反而其中大部分都用来购买马匹以及兵刃。乱世将至,有马逃命也快,有刀才能护身。市价良马一匹少则数千钱,多则百万钱,这东西就跟后世的汽车一样。豪车买不起,但至少也得买个能跑的。林林总总算下来,赚的没有花的多。

岁末听闻在京师任职的韩馥归家省亲,韩珏打算前去拜访。韩馥,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门生,时任御史中丞。身为袁氏的门生故吏,他才得以借力任此职。

韩馥此人,因将物阜民丰的冀州拱手让与袁绍而被后世之人评价为窝囊无能的庸才。他能被袁绍吓到自杀,必是无勇无谋之辈,应该比较容易讨好。

作为颍川韩氏有头有脸的人物,博得他的好感,应该能更多的得到韩氏的关照。弱小无依之人,想要在这乱世之中生存,不得不想方设法使自己有所依靠。

晚辈登门拜访长辈,理所应当,但长辈愿不愿意赏脸垂怜是未知数。颍川韩氏宗族占地阳翟半条街,族人众多,族中晚辈尚且提携不过来,哪里顾得上同宗之人?

韩珏摸着下巴,不提前做点儿准备怕是根本难以被接见。她有自知之明,一位秩千石的高官不会见一个寂寂无名的黄口小儿。

身处这个时代,才发现名气真是个好东西。声名远扬之名士,走到哪里都是自带光环,经常还会被奉为座上宾,不愁没人收留。但既没有显赫的出身又没有惊人的才华,拿什么博得好名声呢?

孔融让梨美名扬,没有兄弟,梨让给谁?

为父母报仇手刃仇人可扬名,父母双亡。

仗义疏财有侠义之风,无财可疏……

默默的叹了口气,韩珏发现自己所想过多,其实不需要太大的名声,毕竟她只是打算靠关系混日子,没有辅佐某位谋主逐鹿中原的打算。那些名留史册的谋士各个智商超群,干嘛要跟这些心眼比筛子还多的家伙们竞争上岗,太累了。

眼下只需得韩馥青睐,以期获得韩氏暂时的庇佑即可。待安然渡过黄巾起义,发展几年之后她应该会拥有一定的自保能力,到时再考虑抱哪条大腿。

数九寒天,哈气成霜。城外颍水应已结冰,韩馥喜食鲜鱼,这是她打听到的唯一有用信息。既然是巴结人,自然要投其所好。鱼好啊,便宜,贵重的礼物哪里送得起?

冬日河鲜断绝,破冰求鱼方能显出赤诚。招呼仆从备上绳索、斧头、镰刀、渔网、木桶等工具,一应妥当之后,步行出城。

仆从扛着渔网招摇过市,大冬天的这是去打鱼?不多时,偶遇的街坊好奇的驻足相问。韩珏皆回答道:“家父生前曾言受族父相助颇多,时t常教导我要拜谢长辈。今族父从洛阳归家省亲,故而想去打些河鲜以表敬谢之意。”

族父就是已出五服的父辈长辈,从洛阳回来的族父让人一听就知道指的是韩馥。这话倒不是胡乱编造,原身的父亲确实是通过韩馥的门路才谋得县尉一职。

“哎,小郎莫不是不知颍水早已结冰,如何打鱼?”

“是啊,冬日里如何能打鱼,不慎掉进冰窟窿里小命不保!”

冬日里自然能打鱼,就是需要点儿技术还有运气。笨重的渔网只是用来博人眼球,否则怎么会有人知道自己要为韩馥去打鱼。面对劝阻,韩珏态度坚决的拱拱手,“既然夏日有鱼,冬日里也是有的,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多谢诸位关心,待打到鱼后必分与大家尝个鲜。”

......

《三国求生攻略》作者:西瓜拌酱 全文免费观看_夸克网盘
点击观看

盘夸夸 - 全网热门短剧、影视、学习和工作资源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