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迫她二嫁》作者:岫岫烟全文夸克网盘观看

时间:2025-02-19分类:小说浏览:10评论:0



简介:核心梗:强取豪夺(坚韧美人&疯批太子)

孟春二月,梁王长子陆镇戍边归京。前来迎他的人群中,沈沅槿静默而立。

入眼的女郎眉横翠岫,目若点漆,明丽绝俗。乃是他阿耶后院中一妾室投奔而来的内侄女。

这样的出身,倒是可惜了这副好样貌。陆镇这般想着,目光却迟迟未能从她身上移开。

光阴似箭,一晃数月过去,成婚后的沈沅槿携夫郎陆昀前往梁王府探亲,僻静无人处,陆镇窥见花树后举止亲昵大胆的两人,只觉满目姹紫嫣红都变得刺眼起来……

*

昭平元年,梁王起兵,登基称帝,立长子陆镇为东宫太子;同年十一月,沈沅槿为救身陷牢狱的夫君,冒着风雪求至东宫。

殿中光影摇曳,陆镇负手而立,灼灼目光落于沈沅槿的芙蓉面上,“今日过后,去大理狱寻陆昀签了和离书。”

这晚过后,陆镇频频于宫外留宿;素纱帐后,年轻的女郎发髻散乱,泪光莹莹。

次年,东宫选妃当日,内侍慌忙来报,道是别院里的那位娘子在观中打醮祈福时失了踪迹……

*

从梁王长子到东宫太子,陆镇战功赫赫,一路顺遂,直至沈沅槿嫁与陆昀做了新妇,他方知晓抓心挠肝是何滋味。

即便她已嫁做他人妇又有何妨,当初他能在暗中促成这桩婚事,如今也能轻而易举地将其毁去。

1.女主跟前夫解除关系后才会跟男主展开情感线或有亲密互动

2.强取豪夺味超浓,看不了的慎入

3.男主洁

第1章 身份着实尴尬

冬尽春来,天气渐暖,长安城中一派盎然春色,草木青葱,红紫迎人。

兴道坊,梁王府,青丝高绾的婢女有条不紊地卷起窗前半旧的竹帘,擦地抹桌,焚香布膳。

沈沅槿执笔坐于案前,往那小册子上画花样子,时而抬眸去瞧罗汉床上小口吃林檎毕罗的陆绥。

陆绥将满四岁,正是事事好奇、活泼好动的年纪,若非有那林檎毕罗绊住她的手脚,这会子怕是早往沈沅槿那处摸爬去了。

檐下,盈袖伸手推了门,与身后针线房的媪妇一道入内。

那年近五旬的媪妇将填漆托盘往她面前搁了,因笑道:“沈娘子,这是针线房为您和县主新制的春衫,还请娘子过目。”

沈沅槿闻言莞尔一笑,当即立起身来,凝眸去瞧那托盘内的衣衫,无需上手去触,便知乃是上好的绸缎所制。

“劳烦老媪跑这一趟,这些钱便拿去吃茶罢。”一壁说,一壁去钱罐里抓了小把铜钱出来送与她。

刘媪年长,往日里没少拿各院主子的赏赐,当下也不与她客气,大大方方地将拿那把铜钱接过,还不忘与人说道两句吉利话。

沈沅槿浅笑着搭了两句话,便让身侧的枳夏送她出去。

待她二人离开后,沈沅槿自去取了衣衫来,先叫陆绥试了,见皆合身,这才匀出些心思来瞧她自己的。

因是量过身后制作的,且她如今的这副身躯上月才刚满的十六,几乎不会再长个子了,故而倒也不必担心穿不上。

梁王陆渊早些年也曾有过一个长女的,只那长女命薄,未活过十岁便早早离世;直至陆绥降生前,陆渊没再有过女儿,故而对于陆绥,年近四旬的陆渊甚是宠爱。

沈蕴姝原是汴州陈留人氏,二八之年嫁与汴州长史的次子为妻,不曾想婚后两年便守了寡,因无子嗣,为婆家所不容,遂寡居母族沈府。

因沈沅槿乃其胞兄沈炀的独女,加之怜其年幼失恃,沈蕴姝视她为己出,常悉心照料,无微不至。

又三年,正值盛年的陆渊奉旨巡视汴州,下榻沈府,于园中邂逅沈韵姝,见之忘俗,欲纳为侍妾;沈氏家主为攀附梁王,便以沈炀和沈沅槿相胁,迫使沈蕴姝与陆渊为妾。

自沈蕴姝随陆渊离开汴州后,缠绵病榻多年的沈炀深恨自己未能护胞妹周全,更兼思念早逝的亡妻,导致病情越发沉珂,不过两年后便匆匆离了世。

沈炀那厢弥留之际,沈沅槿不过十一的年纪,恐她独自留在沈家孤苦无依,便托旧友办了过所,命心腹护送她前往长安,投奔身在梁王府的姑母沈蕴姝。

一行人舟车劳顿近两月,方来至京中,入梁王府拜见沈蕴姝,留在梁王府中。

沈沅槿打娘胎里带了弱症,身子不似寻常女郎那般康健,初至千里之外的长安不免水土不服,不出半月便病了一场。

病情最为凶险之时,人竟烧得昏死过去,药也吃不进,沈蕴姝在床边守了半日,观她气息渐弱,不由心凉半截;正要听从身侧有年纪的仆妇之言预备后事,沈沅槿却是忽然睁了眼,开了口,嘴里却只透出一个“渴”字。

在场众人不知,自那时起,沈沅槿便已换了个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芯子。

起先,沈栀并不适应这里的一切,因害怕被人瞧出她并不属于这个时空,鲜少与人说话;直至每日细心留意此间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模仿她们的言行举止,方渐渐融入到此间的生活中去。

饶是沈栀努力适应了数月,然而对于这个世界的诸多事情,譬如吃饭、穿衣、解手等等,还是不大习惯。

沈栀头一回沉下心来翻看这个时代的书籍时,方惊讶地发现,除却小部分笔画相对较少的字她能识得外,笔画略多些的,竟是有一大半都不识得。

那一日,沈栀面对书本上多到数不过来的生字词,叹息数次过后,无奈地接受了自己在这个冷兵器、农耕文明的时代,就是一个半“文盲”的事实。

有此认知后,沈栀不得不恶补这个朝代的文字和语言,每日除开吃喝拉撒和陪伴原身姑母外,其余的时间几乎全用在了读书识字和睡觉上。

沈蕴姝的记忆中,这位内侄女本就是极为文静温吞的性子,忽而见她这般好学,并未生出什么疑心来,只觉眼前女郎自病好休养几月后,瞧着倒是比从前活泼了些,不似先时那样总不爱与人说话,叫她安心不少。

沈栀发奋读书识字那会子,沈蕴姝尚怀着身子,两个人独处时,沈栀常兴致勃勃地朗声念书;有时读到她喜欢的诗词,还会兴致勃勃地同她肚里的胎儿说话,沈蕴姝见她那副自说自话的模样,总要笑一笑她。

沈蕴姝自入府以来就甚是得宠,即便在她未有孺人的名分前,府上众人亦不敢轻慢了她,纵有看不过她寡妇二嫁的,也不过是私下里偷嚼两句舌头,沈栀穿成她的内侄女,在王府的日子并不难过。

沈栀寻不到回现代的方法,想要保住这来之不易的第二次生命,便只能去接受和适应沈沅槿这个全新的身份。

沈蕴姝素日里对沈沅槿的关怀和喜爱之情,泛月居内的婢女媪妇看得真切,自是悉心侍候;便是在别处当差的人,亦不曾轻易怠慢了她。

沈沅槿在此间的时日长了,对自己所处的朝代和环境有了不少新的认识。

赵国并非是她在二十一世纪学习过的历史上的朝代,但唐末及之前的朝代却又是存在过且有书籍记载的。

开国皇帝赵武帝终其一生只有明献皇后杨氏一人,二人的独子亦为皇后萧氏虚设六宫,然而这样的局面,最终止于他们的孙辈。

当今圣上陆临乃赵国的第五代君王,梁王陆渊则是陆临一母同胞的胞弟,先帝还未驾崩之时,因他非长子,即便战功赫赫,声名远播,亦未能撼动陆临的东宫之位。

陆临尚未登基前,便对这位功高盖世的嫡兄多有防备,但因赵国之北有契丹、党项、吐蕃虎视眈眈,西北边境亦不安稳,偏朝中又无将才可用,故而十数年来,对他多行笼络赏赐之举。

梁王陆渊不似旁的宗亲权贵,对于女色并不十分上心,现如今府上也不过一位继王妃,两位孺人,膝下除早夭的长女外,另有三子一女。

长子陆镇天资聪颖,精通骑射,乃发妻萧氏所出,深受先帝宠爱,六岁上便封了长平王,十六岁起随父出征西北,后又北上迎击契丹、吐蕃、高句丽,战功累累。

二子陆则的资质尚可,乃孺人郑氏所出,八岁上封了中山郡王;三子陆禹聪慧好学,方是继室崔氏所出,三岁封新平郡王。

陆渊的独女陆绥,便是原身的姑母,孺人沈蕴姝所出,周岁时得圣上亲封永穆县主。

沈沅槿尚还记得,陆绥周岁宴那日,梁王与圣上于人前做出一副兄友弟恭、君臣和睦的模样,实则彼此猜忌,各自防备,字字句句,滴水不漏。

陆渊自先帝时便为赵国开疆扩土,长子陆镇亦是少年成名,戍边御敌,屡立战功,国中军民多有拥戴他父子二人者,天长日久,不免有功高震主之嫌。

况圣人陆临现四十有二,子嗣单薄,后妃所出的几位皇子皇女接连夭折,膝下独有一子尚存,因其生母韦婕妤早逝,过至皇后王氏膝下抚育,单名一个琮字,时年七岁,虽于去岁被立为太子,到底年幼,能否担此重任,尚无定论。

梁王府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早已是圣人的眼中钉,这偌大的长安城中,欲附它而生之人众多,盼它冰消瓦解之人怕也不少。

寄人篱下,终非久长之计,况她所倚仗之人,亦是仰人鼻息,她的身份着实尴尬,故不欲在王府久留,更不愿等到年纪大了由梁王夫妇为她择定婚事,盲婚哑嫁;思量再三,终究是尽早离开此处才好。

沈沅槿设想着离府后倒要往何处去落脚方好,笔下的墨珠便也跟着停顿,蓄满后,轻轻砸在纸上,染出一抹灰黑色来,遮住小片字迹。

春日的微风拂动花枝,云意嗅着那抹随风散开的清浅花香,进前推门,朗声朝内传话:“孺人归。”

沈沅槿闻声搁笔,将那册子置于案沿待其自行晾干,起身相迎。

陆绥甚是黏人,尤其黏沈蕴姝,这会子见了自梁王妃处请安回来的沈蕴姝,自是笑盈盈地扑进她的怀里,小嘴里撒着娇:“阿娘抱,阿娘抱。”

“今日晨间阿娘不在,永穆与阿姊在一处可有听话?”沈蕴姝将爱女抱在怀中,往那罗汉床上坐了,温声细语地问。

陆绥学着大人的样子认真点头,瓮声瓮气地道:“永穆听话,永穆早膳和阿姊一起吃馄饨,方才还吃了毕罗。”

沈沅槿的目光悉数都被沈蕴姝和陆绥母女吸引过去,看着她们言笑亲昵的模样,不觉想起自己的母亲。

多想再唤唤她,再被她吵一回瞌睡。

眸光微暗,沈沅槿略沉了下巴。

沈蕴姝甫一偏头,对上的便是这副若有所思模样的沈沅槿。

她的这位内侄女,自来到梁王府中大病一场后,性子似乎同在汴州时大不一样了:她在汴州城时,大抵都是沉闷寡言的;如今虽也会有那样的一面,但大多时候,还是随性率直的。

细细想来,沈蕴姝还是更希望看到现下这般笑容多些、话语多些的她。

沈蕴姝笑容微敛,因问道:“三娘可是想起在汴州城中的日子了?”

她的话音落下,沈沅槿便已收回思绪,微微一笑,摇着头道:“尚还不曾记起。”

“记不起来也无妨,横竖日子还是照样过,只要你能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要紧,你耶娘的在天之灵也能安心。”沈蕴姝说着话,瞧见桌上托盘内还未动过的绸缎春衫,便又起了心思让她换上试试。

沈沅槿视她和陆绥为此间唯一的亲人,又岂会拂了她的好意,自去里间的屏风后更衣,不必细说。

掌灯时分,陆渊过来陪陆绥玩了一会儿,当晚宿在泛月居,三更天时叫了水,次日天将明时离府上朝。

云意服侍沈蕴姝起身洗漱,枳夏牵着陆绥过来一道用早膳。

这日晌午,府上管事命人前来传话,道是嗣王明日酉时二刻至三刻之间回府。

陆镇戍边归京,沈沅槿早有耳闻,原以为还要两三日方能到,不承想竟是足足提前了两日。

沈蕴姝备受陆渊宠爱,又为他诞下一女,现下整个梁王府上下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泛月居的人看,嗣王戍边归京这样重大的场合,自是不好缺席。

沈沅槿清楚这里头的厉害,不欲落人口实,亦不想惹人注目,少不得多费些心思,只管拣那不甚起眼且又不至失了王府脸面的衣衫和首饰穿戴。

朱漆高匾的府门外,众人簇拥着梁王夫妇,犹如众星拱月一般;如今沈蕴姝亦是府上的正经主子,携陆绥立于梁王妃崔氏右侧,她的左侧则是郑孺人母子。

约莫小半刻钟后,随着马蹄声渐近,一匹高头大马率先进入众人的视线,其上所乘之人正是梁王府嗣王、长平王陆镇。

陆镇的身量体格皆是随了他的阿耶,肩宽腰挺,于身高上,还要高出陆渊一些来。

天边落日西斜,橙黄余晖下,但见陆镇头戴凤翅盔,身披黄金甲,腰悬一柄玄铁长剑,气势如虎;细细观之,甲胄未能遮住的肌肤泛着均匀健康的麦色,生得剑眉星目,鬓若刀裁,然而眉宇间却透着一股与其并不相符的威严之气,令人见而生畏,难动亲近之意。

陆镇未离京戍边前,因与陆渊时常出征在外,鲜少在府上,故而沈沅槿不过同他打过几回照面,二人之间说过的话手指头就能数得过来。

沈沅槿不自觉地稍稍攥紧了手,虽对他无甚好感,甚至存了避讳之心,此时却还是大大方方地将目光落在他的身上,不曾显露半分逢迎、惧怕亦或是卑微之色。

陆镇离镫下马,朝陆渊行了军礼,却是未看崔氏一眼,更遑论唤她一声阿娘。

在场的婢女媪妇、小厮管事似是早已习惯了看他如此行事,当下皆是屏气凝神,生怕行差蹈错惹了主子不悦。

崔氏身旁的陆渊面上喜怒不辨,终究没说什么,只语气平平地让他认一认许久不见的小妹陆绥。

陆镇淡淡应了一声,凤目微凝,脊背挺得笔直,幽深的眸光掠过众人,只在一位年纪尚轻的女郎身上停留片刻,对上她的清眸。

第2章 可惜了这副好样貌

入眼的女郎眉横翠岫,目若点漆,明丽绝俗。

红霞烧云,春风微拂。

女郎鬓边碎发随风轻扬,发上斜簪的妃色通草牡丹栩栩如生,与她的白皙皮肤极为相称。

盈润小巧的檀口不点而赤,仿若春日新熟的鲜红樱桃。

大差不差,这三年来,沈沅槿的五官并未有太大的变化,只是略长开了些。

陆镇从前见过她几回,对她有些印象。

数息后方记起她的身份,似是他阿耶后院中一妾室投奔而来的内侄女。

这样的出身,倒是可惜了这副好样貌。陆镇这般想着,目光却未能从她身上移开。

沈沅槿被他充满审视且不算友好的目光盯得不大自在,甚至觉得他有些无礼,遂将目光一沉,情愿去瞧脚下的青石板,也不肯再与他对上一眼。

见她微垂了首,陆镇方觉自己略有些失了礼,不动声色地将目光落到陆绥身上,端详一番,终究没道出半句话,显是对这位接触甚少的阿妹无甚感情,自然也就亲近不起来。

气氛顿时变得沉闷且微妙起来。

沈蕴姝在王府中一贯谨小慎微,很快便察觉到一丝异样的气息,低下头温声细语地提点她道:“永穆,快唤大兄。”

陆绥平日里虽爱玩闹了些,却也不是全然不听话的熊孩子,加之沈蕴姝并未太过娇纵着她,时常会耐心教她诸多道理,这会子听了沈蕴姝的话,乖觉地望向陆镇,瓮声瓮气地唤了他一声大兄。

陆镇幼时因生母早逝、缺乏父爱的缘故养成了冷硬淡漠的性子,饶是听得许久不见的亲妹如此唤他,也不过淡淡应了一声便再没有其他。

此间人多眼杂,陆渊那厢亦无过多的话同他讲,只语气平平地让他进府休整一番,晚些时候还要进宫赴圣人设下的晚宴。

沈沅槿缄默无语地跟在众人生后,只觉这偌大的梁王府着实压抑得紧,陆镇戍边归来前她还未有这样大的感触,今日见父子二人三年不见尚且还能疏离至此,顿时就对天家无情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眼下梁王瞧着对陆绥甚是宠爱,可宠爱这东西是靠不住的,倘若日后王府进了新人,梁王膝下又添了新的县主,却不知会否还如现在这般宠爱她了。

一路心事重重回至泛月居,沈沅槿方将那些纷乱的思绪驱逐出去,收拾好心情,与沈蕴姝和陆绥一道用过晚膳,牵着陆绥的小手往园子里去赏了会儿花,赶在天麻麻黑时折返。

此番夜宴乃是圣上为陆镇及几位武将接风洗尘所设,便是梁王妃崔氏亦未随行。

沈蕴姝料定陆渊今夜不会过来,早早卸了妆面,褪去发上颇有几分压脖子的金银钗鬟,仅留一支引簪束发。

屋内的灯轮已有婢女悉数点燃,照得满室橙黄一片。

陆绥自去取来纸张,央着沈沅槿陪她一起画画。

沈沅槿那砚条研墨,浅笑着与她商量:“眼里看书作画伤眼,便只画一刻钟,画完我陪绥绥玩会儿石子剪刀布,再讲睡前故事与你听可好?”

陆绥考虑片刻,而后重重点头,认真道:“好,今天我要听兔子和狐狸的故事。”

这副小大人的模样,不禁让沈沅槿想起前世家中的大外甥女来,面上笑意愈深。

沈蕴姝静静坐在对面看她二人埋首作画,心内既宁静又平和。

如今这样的生活,于她而言足可称得上是幸福的,除却每回夜里伺候那人要吃些苦头外,倒也没什么不顺心的地方。

二更将至,沈沅槿现编出来的故事还未说完,陆绥已不知何时睡去了。

“三娘讲了这样久的故事,嘴里该是渴了吧。”沈蕴姝一壁说,一壁将放温的滚水送与沈沅槿喝,待她饮过,交代乳娘几句,又道:“天也不早了,快些回去歇下吧。”

沈沅槿将那茶碗置于案上,与沈蕴姝一道轻手轻脚地出了陆绥的房间。

沈蕴姝的房间在院落正中的上房,沈沅槿的则在西次间,目送沈絮晚进了房,方继续往前边走,进了自个儿的屋子。

穿越到此间五年,沈沅槿仍不大习惯旁人伺候她,身边独一个随原身从汴州过来的婢女辞楹伺候;沈蕴姝自晋封沈孺人后,崔氏又往泛月居塞了数人进来,沈蕴姝便想分两个手脚勤快的给沈沅槿使,却都被她拒绝。

水房里,辞楹早将她二人洗漱用的热水烧好了,见她回来,自去茶水间里打来热水,送至里间供她用。

沈沅槿净过面,泡了脚,自去倒水,自个儿吹了灯,执一白瓷烛台,将辞楹送至门外,叫她也早些睡下。

红木衣柜的最深处藏着一方匣子,其内存放着沈沅槿若有的家当,将烛台搁在月牙凳上,挪开遮挡在前的衣物褥子等物,取出那方乌木匣子,捧在手里放至床榻之上。

沈沅槿将那一方半大不小的木匣子抬出来,信手启开,但见其内装着小半匣的银子和十数贯钱,仔仔细细地数了数,有不下三百两银子和十五贯钱。

这其中,除开八十两和十五贯是她自及笄后卖花样子和服饰设计图赚来的,其余的则是原身的阿耶为她积攒下来,当初让她一并带来长安的。

崔氏给她定下的月钱是每月二两,勉强能够维持日常花销和打点下人,逢年节需要和购礼之时,少不得还要自个儿掏些钱出来,如此算下来便是入不敷出。

沈沅槿深谙不能坐吃山空的道理,故而及笄后,自是操持起她在现代的老本行来。

从东大的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沈沅槿便与同学合伙在某购物软件上开办了一家汉服网店,从设计图稿到挑选布料、打样定版皆是她们共同把关;

为了最大程度的还原各个朝代的汉服形制,沈沅槿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实地探访各省市的大小博物馆,精益求精,经过两年的努力,终是将她们自己的网店在汉服圈里打出了一定的名气,几乎每一套上新的汉服都有上千套的销量。

穿越到赵国的这五年里,经她细细考究过后,此间尚未有宋明形制的衣裙,因明献皇后颇喜隋唐文化,不仅沿袭和完善了女官制度,还颇为推崇半臂坦领、齐胸襦裙、齐腰襦裙,如今赵国女郎最为常见的裙衫,不外乎这三种形制。

而宋时流行的旋裙、飞机袖、褙子、对襟...明时的马面、比甲、袍衫等形制皆未出现。

沈沅槿设想,她或许可以在长安城内开一间成衣铺,试着将这些形制结合时下赵国女郎的喜好和审美加以修改,从而打开赵国的市场和销路。

过去的一年中,由她亲笔画出的设计图纸和花样子大多都能卖出还算不错的价钱,且每回都卖出去得极快,足可证明,她的审美能力与此间女郎的审美大体上是一致的。

时至今日,她已有足够的信心开办一间由她自己经营的成衣铺。

早在上元节过后,沈沅槿便托人去打探东市附近位置、大小合适的铺面了。

前儿那牙人特差人来回了信,道是在安邑和宣平两坊各寻到一间符合她所提要求的铺子,因撞上陆镇归京回府这档口,倒也没急在这两日去瞧。

沈沅槿拿起一吊钱攥在手里,合计着最迟后日,怎么也该往那两坊走上一遭了。

好一阵子后,手心处的数枚铜钱被她握得微微发热,她这才小心翼翼地将其放进匣中,合上盖子,落了蝴蝶型的小巧锁头,藏回原处。

翌日,沈沅槿直睡到辰时方醒。

沈蕴姝想得甚开,从不嫌她贪睡,偶尔有那么几回,沈沅槿睡到日上三竿才肯起床,沈絮晚怕她饿坏了胃,亦不过是婉言提点她一回两回可以,不可时常如此,若是饿坏了肠胃就得不偿失了。

大多时候,她都是打趣沈沅槿还在长身体,多睡一会儿也有的。

相处的时日长了,沈沅槿眼中,原身的这位姑姑简直就是活神仙一样的存在。

枳夏过来寻沈沅槿时,她正坐于妆镜前疏发,似是早就料想到会这幅场景,笑盈盈地来至她身侧,仔细打量她身上所着的衣裙一番,而后拿起妆惬内的一朵杏色牡丹通草花,往她发髻上比了比,因问道:“娘子瞧瞧,这花可衬你今日的裙衫?”

沈沅槿毫不怀疑她的眼光,不紧不慢地将那花头银钗簪入发髻之中,偏头看向她,莞尔一笑道:“往日里你替孺人配的颜色,便是王妃瞧了也曾夸过几回,我信你的眼光。”

“娘子既如此说,便是夸这花选的好,我可要替你簪了。”枳夏一面说,一面轻车熟路地将那通草花往她发上簪好,“今儿早膳是肉粥、蒸蛋和豆腐包,孺人叫给娘子留着,这会子还热着呢。”

沈沅槿含笑应了,疏完发,不过淡扫蛾眉,轻点丹唇,并未施粉,起身与枳夏一道往正房而去。

陆绥见她过来,几个快步跑至她身前,一双短白的小手去曳她的袖子,“阿姊,待会儿你吃,饱了,陪永穆去放,放纸鸢可好?”

这样一个惹人喜欢的小娃娃在眼前撒娇,沈沅槿如何能够狠下心来拒绝,对着陆绥点了点头,温声道:“好,阿姊用过早膳略歇一歇,就陪你去园子里寻个地方放。”

哄完她,才往那八仙桌前坐下用早膳。

且说陆镇因连日行军,不免劳顿,圣人念其戍边御敌之功,除例行赏赐外,另又准了三日假,是以今日上晌,陆镇得了闲,练过功后擦身更衣,遂欲往园子里去赏景。

昨日夜宴,圣人与宗室群臣皆在,不免多饮了些酒,若非他久在军中,酒量甚好,怕也要同圣人一般吃醉了酒去。

姜川自幼便侍奉在陆镇身侧,一贯小心谨慎,吃不准他家主子现下心情如何,自然不敢轻易出言叨扰,只默声在他身后跟着。

主仆二人出了沧濯居,绕开假山穿过一游廊,不消多时便经拱门进了园子。

王府地广,这园子建得倒是比寻常官宦人家五进的宅子还要大些。

陆镇因心中存着事,虽一路穿花夺柳,终究错过许多昳丽春光;姜川相较于他,多了几分踏青赏春的意趣。

随他过了假山、石桥,又转过一屏门,往右,但见不远处浅草青葱的旷地上,县主正拿线放纸鸢,身旁立着一位素衣女郎。

那纸鸢早叫人放得高高的,只需用手中的线圈便可调整位置和高度。

不消多想,必定是女郎先将纸鸢放好后送与县主玩的。

那女郎虽是侧着身的,姜川一时间辨认不出,少不得凝神认了一会儿,这才觉出不是旁人,乃是沈孺人院中那位自汴州投奔来的内侄女。

陆镇戍边的这三年里,姜川将沧濯居打理得井井有条,因他是陆镇的贴身小厮,在府上颇有几分脸面,便是在梁王妃的仆从面前,也能直起腰杆。

既是在王府当差,少不了往各处走动,这一来二去,自然得见过沈沅槿几回。

论起来,他也见过不少粉面桃腮、肤白貌美的女郎,但与沈孺人的这位内侄女相比,终究少了几分出尘绝俗的清泠气质;单单容貌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亦不过一两人尔。

大抵魏晋名画上清丽脱俗的洛水神女活过来,便是这般品貌姿容罢。姜川这般想着,人已行至近前,思量一番,终是轻声询问道:“嗣王,县主在前面,可否容奴过去见一礼?”

陆镇闻言,不觉脚步微顿,两个大活人出现在视线中,他又如何会没有瞧见。

视线自那身着华服的小女郎身上淡淡扫过,落在一袭藕荷色齐胸襦裙的女郎的侧脸之上。

女郎发间的杏色通草牡丹素净淡雅,银钗熠熠生辉,和煦的春风拂动她的衣摆,道道金光映照在她白瓷般的玉面上,勾勒着她的五官轮廓,越发衬得她清疏柔和、飘逸灵秀,仿若一朵盛放于晨光之下的妃色菡萏,令人见之忘俗。

姜川非是头一回得见她的好颜色,加之陆镇尚在,当下并不敢多看,只上前对着她二人行了叉手礼,“奴见过县主,沈娘子。”

话音落下,沈沅槿率先回眸来看他主仆,不偏不倚,却是又对上了陆镇的目光。

陆镇自诩不会为美色所动,然而与她四目相对之时,竟是不自觉地微微拢了手指。

第3章 端的是位意气风发的美少年

目光相对的那一瞬,沈沅槿面上未有半分惧意和羞怯之色。

陆镇仍是一副肃穆沉静之态,只那眸光里不见昨日下晌看她时的探究之情,平静的出奇。

沈沅槿自知他从未将自己看在眼里过,便是他名义上的阿娘、第二任梁王妃的内侄女,他也未必会将其视作表妹对待,故而并未有过多的思量与纠结,大大方方地朝人施礼,平声道:“妾见过嗣王。”

说完,收回目光,双眸看向他身侧的姜川,回他一礼,“姜郎君。”

话音未落,陆绥听见沈沅槿的声音,停下扯线的动作,握着线团转过身来,一脸好奇地抬起小脑袋。

陆绥年幼,加之并未将陆镇这位阿兄的印象不深,虽昨日下晌才刚见过,这会子还是觉得他眼生得紧,不自觉地靠向沈沅槿。

沈沅槿便又垂眸去看陆绥,温柔地抚了抚她的发顶,檀口轻张,轻声细语地提点她道:“永穆,这是你的大兄。昨儿下晌,你阿娘不是同你提起过吗。”

经她提醒,陆绥方记起约莫是有这么一回事,但因眼前的人太过高大,面上不苟言笑,不免有些心生惧意,将纸鸢的线团赛进沈沅槿的手里,左手攥住她的裙边,怯怯唤了陆镇一声“大兄”。

“嗯。”陆镇不过低低应了一句,却是没有出言唤陆绥,稍稍抬眸望向空中,略瞧那因为无人控制、将要落下的纸鸢一眼,转身离去。

待他走后,陆绥立时又变得活泼起来,仰着头,努力踮起脚尖去碰她的手,“阿姊,纸鸢,纸鸢要落下来了。”

......

《迫她二嫁》作者:岫岫烟 全文免费观看_夸克网盘
点击观看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