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穿香奈儿的村花》杨之玉 荣善衡全文夸克网盘观看

时间:2025-02-19分类:小说浏览:10评论:0



第1章 我不吃荠菜

杨之玉在星河SOHO一层的Wagas吃沙拉,左手拿叉,右手打字,这会功夫,她在手机上约了SKP几家sales,周末去试衣服试鞋试包儿。 与此同时,还有瑜伽馆的教练,美容会所的小芳,头皮护理的Jason,都约上了。 虽说今天才周一,可这些项目都是抢手货,得提早订。 最后一片羽衣甘蓝下肚,她撇见隔座一男同事穿了件印着红色怪兽图案的Burberry T恤,几年前的主题,过时的奥莱货。 吃完饭,杨之玉礼貌打了招呼,径直往外走。面上没什么,心里不屑,朋友圈走潮男路线而在背地里说别人老土的人,却整日穿旧款。 此时,正用力咀嚼鸡胸肉的这位男同事的饭搭子问:“这女的谁啊?打扮挺洋气。” 男同事朝她方向瞥一眼:“她你不认识?三部的杨之玉。”戏谑一笑:“她以前可土了!” 走出SOHO,外面的天是四月的暖阳,浮云不遮望眼,惠风很是和畅。 她深呼吸,爱死这座城市撩人的空气。 手机连续几震,来了多条微信消息。 想着刚才和sales说了订货的事,该是那边又发了些图片过来。 她一看,目光一凛,不是sales发的,是她妈发的。 也就四五六七条吧,也不知跟谁学的,明明一条可以说完的话,非得分成小句子: “挖了一麻袋荠菜。” “你爸开着电三轮,拉着我和你三叔三婶。” “咱村种树呢,去下边村挖的。” …… 配上两张照片,一张是那麻袋荠菜,另一张是四个人的自拍,暗糙的脸孔笑出白牙,打缕儿的头发被野风吹皱,背景是点缀着些微绿色的黑土地。 啧! 有种情绪堵在喉口,杨之玉莫名烦躁,可那边又发一条语音:“给你寄点,烫熟拿蒜末凉拌好吃,别啥都不干,自己学着做!” 她不喜欢她妈一贯命令式的语气,听着烦,于是退出对话框。赌气走几步,想想也不能这么晾着老妈,总得说点啥,于是重新打开,看也不看,按住语音键就说: “我不吃荠菜!” 也许每一位从乡村小镇走向城市大舞台的都市丽人都有着与土地割舍不掉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伴有很大落差,而…

杨之玉在星河 SOHO 一层的 Wagas 吃沙拉,左手拿叉,右手打字,这会功夫,她在手机上约了 SKP 几家 sales,周末去试衣服试鞋试包儿。

与此同时,还有瑜伽馆的教练,美容会所的小芳,头皮护理的 Jason,都约上了。

虽说今天才周一,可这些项目都是抢手货,得提早订。

最后一片羽衣甘蓝下肚,她撇见隔座一男同事穿了件印着红色怪兽图案的 Burberry T 恤,几年前的主题,过时的奥莱货。

吃完饭,杨之玉礼貌打了招呼,径直往外走。面上没什么,心里不屑,朋友圈走潮男路线而在背地里说别人老土的人,却整日穿旧款。

此时,正用力咀嚼鸡胸肉的这位男同事的饭搭子问:“这女的谁啊?打扮挺洋气。”

男同事朝她方向瞥一眼:“她你不认识?三部的杨之玉。”戏谑一笑:“她以前可土了!”

走出 SOHO,外面的天是四月的暖阳,浮云不遮望眼,惠风很是和畅。

她深呼吸,爱死这座城市撩人的空气。

手机连续几震,来了多条微信消息。

想着刚才和 sales 说了订货的事,该是那边又发了些图片过来。

她一看,目光一凛,不是 sales 发的,是她妈发的。

也就四五六七条吧,也不知跟谁学的,明明一条可以说完的话,非得分成小句子:

“挖了一麻袋荠菜。”

“你爸开着电三轮,拉着我和你三叔三婶。”

“咱村种树呢,去下边村挖的。”

……

配上两张照片,一张是那麻袋荠菜,另一张是四个人的自拍,暗糙的脸孔笑出白牙,打缕儿的头发被野风吹皱,背景是点缀着些微绿色的黑土地。

啧!

有种情绪堵在喉口,杨之玉莫名烦躁,可那边又发一条语音:“给你寄点,烫熟拿蒜末凉拌好吃,别啥都不干,自己学着做!”

她不喜欢她妈一贯命令式的语气,听着烦,于是退出对话框。赌气走几步,想想也不能这么晾着老妈,总得说点啥,于是重新打开,看也不看,按住语音键就说:

“我不吃荠菜!”

也许每一位从乡村小镇走向城市大舞台的都市丽人都有着与土地割舍不掉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伴有很大落差,而这种落差总会把人从现代化拉回解放前。

杨之玉特别讨厌这种感觉。

她的老家东塘市离星城不远,开车不到四个小时。虽离大城市近,但家乡的发展却没怎么沾光。多少年了还是靠着污染严重的煤炭钢铁发展重工业,城市生态也受影响。

眼下国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产能严重过剩的重工业企业找不到结构调整的好路子,纷纷倒闭。

倒是下边一些县镇,近年来另辟蹊径,发展生态农业,开辟了诸多发展新路。有好几个地方竟然成了知名旅游打卡地,以回归田园的招牌吸引着城里人掏钱观光。这其中就包括杨之玉的老家东塘市东塘县。

不管怎么样吧,反正杨之玉不喜欢回老家。她嫌闹腾。

在她的刻板印象中,农村老家不是说着土话、灰头土脸、整天张家长李家短的亲戚,就是电动车乱窜、鸡鸭乱飞、垃圾随处扔的险恶环境。

当然还有别的原因。逢年过节的假少,和年假一拼,都出国旅游了。家里父母早都搬进县城小区,住上高层楼。她就算回去,也是圈在樊笼里,不得反自然。

可父母不以为然。他们大半辈子生活在农村,习惯了干农活,大部分亲戚朋友也还住在农村,有这种牵绊,父母回村的频率极高,就算不在老房子住,也要隔三岔五去看看。

春天要挖野菜、做豆酱,夏天要看顾菜园、修整猪圈,秋天要收集柴火、采摘果蔬,冬天要生火烧炕、铲雪屯粮……

杨之玉不明白,放着清净高档的城里生活不过,怎么老回村里搓磨自己?

这样也好,家里一年四季几乎不用买菜,全被老家的菜园和亲里的馈赠承包了。父母也因时常劳作,身体还算硬朗。

可她不一样。

自从上了东塘县一中,杨之玉就下了决定,要离开东塘,去大城市工作生活。所以她不要命地学习,她不是那种一点就透的天赋型学生,她只相信努力不会辜负分数,她那时的座右铭就是“天道酬勤”。

好在,老天给面子,她的刻苦也换来了好的结果,如愿考到了星城明德大学,本硕连读,研究生毕业后,又被面进了星城出版社,成为一名编辑,不仅解决了棘手的户口问题,还凭着初入职场的一股子干劲,拉到不少选题,薪资哐哐上涨,年终奖也颇丰。

她终于成了她妈羡慕了大半辈子的、有着尊贵身份的——“商品粮”。

走了几步,手机又响了,她掏出来看,那边回复:“日料可以吗,没有荠菜。”

日料什么鬼?杨之玉诧异,定睛看屏幕,差点把手机扔出去。

她回错信息了,对方备注是“知行大学荣老师”——她的一个作者,叫“荣善衡”。

荣善衡是她朋友圈众多作者中的一个,知行大学副教授,研究化学材料的,名不见经传,没见过面也没怎么聊过天,微信对话框打开都不用下拉,只有一条语音通话,估计是当时加好友时打的,她早都忘了。

就连去年加他微信,都是受离职同事所托。杨之玉本不想接这个活,因为稿子不属于人文社科类,审起来有难度,先得送一遍外审。但那个离职的同事苦苦哀求,还特意和杨之玉说,这作者年底就会打资助款,到时候提成都是你的。

杨之玉眼珠滴溜溜转两圈,快速一算,这荣善衡要出三本书,是一个系列,资助款 27 万,提成超级可观!掉钱眼儿的她觉得自己真是捡了个大便宜,当天就请那同事吃了四季民福,虽然排队俩小时。

这会子,她忙去翻看微信,就在刚才,这位荣老师几乎与她老妈的消息同时发过来,可能稍晚了半秒吧,问她晚上有没有时间一起吃饭,想咨询下后续出版的事。

杨之玉刚才有情绪,没细看,所以手滑发叉劈了。

工作多年,杨之玉遇事主打一个波澜不惊。她沉住气,也不管阳光晒到纤白手臂,一顿操作猛如虎,把自己的公关经验一股脑用上,想要很好解释这个误会,推掉饭局。

和作者吃饭是常事,只不过自己已经买了今晚的电影票,想看电影。于是她打了一长串文字要发过去,可那边又来了一条,也发了一大段文字,主要是客套话外加订好的日料餐厅地址。

杨之玉的视线定在那句“我不吃荠菜”上,她不敢点开听,想想都扎心。

她笑笑,把自己的大段文字删掉。无所谓了,出书这种事情,如果是大作者,那编辑得求着养着,小作者则反过来,他们会养着编辑,而且逢年过节还会主动发问候,甚至送礼品。

反正荣善衡这样的作者有的是,很大可能一辈子就出这一次书,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实质贡献,而且这套书的提成年底都领了,她没必要客气解释,吃就吃吧,早吃早了,今天不吃改天他还会问。转而打开另一个 app,把电影票退了。

下了班,杨之玉稍微打扮,前去赴约。

她自驾,车牌是租的,开了有两年。

车子上了二环便堵成屎。

乌云密布的傍晚,车流蠕行,鸣笛声催促,杨之玉扶着方向盘的手有些迟钝。

四月的天,黑得不算晚,可今日不同,云层太厚,早早就暗下来。不一会儿,小雨点子稀稀拉拉落在挡风玻璃上,像细沙,像稻粒。

堵车间隙,杨之玉点开手机,快到点了,那边却没任何消息。可能他还没到吧。她心里稍微踏实些,点开 FM80.4,里面正播放孙燕姿的《天黑黑》,高潮部分,她跟着哼唱起来:

“……我爱上让我奋不顾身的一个人,我以为这就是我所追求的世界,然而横冲直撞,被误解被骗,是否成人的世界背后总有残缺……”

她越唱声越大,这首歌配着这下雨的傍晚,怎么看都是悲伤氛围的必备要素,她却有点嗨。

二环一出,往东北拐进别墅区附近,路顺畅好多。

城市伟岸的楼群渐渐隐没,在春天的细雨里只剩盈盈灯光,流露绵延不断的暖意。

杨之玉一脚油门抵达目的地——一家很隐蔽的日料店。停车位丰富,她心中欢喜,不慌不忙找了个好位置把车泊好。

日料店门脸不大,里面的空间却很敞阔,装修也考究,灯光是暗淡的暖黄,每一处卡座都如半个包间,主题不同,日式壁挂和新鲜插花随处可见。

杨之玉按照荣善衡发的位置号找过来。

只见那个座位上坐着一位西装革履并且谢了顶的中年男人,正垂眸翻看菜单。

——看来人家早到了,只是没催她而已!

她心中升起愧意,热情迎上去,弯起眉眼,亮出自己标志性少女感笑容,温和道:

“您好,您是荣老师吧?我是杨之玉。实在不好意思,下雨路上堵,来晚了些,希望没耽误您太长时间!”

她一边放好包包,一边拿起另一份菜单,新做的细钻指甲闪闪发亮。

刚坐定,忽觉不太对劲,因为这位谢顶男人正十分诧异看着她。

杨之玉也诧异,可能自己礼数不周?于是欠欠屁股,朝人伸出细长胳膊:“荣老师,初次见面,多指教哈!”

那人一脸懵,刚要张嘴说话,旁边忽闪现一个人,对她道:

“杨编辑,我在这。”

这人说话急促,像是跑过来的,但嗓音低沉,听起来很舒服。

杨之玉打了个冷颤,扭头看向男人——

第一感觉是瘦,甚至有些单薄。其次是白,面容细白,冲淡了立体分明的五官,使整个人显得素淡柔和。他三庭五眼比例协调,表情拘谨,行色匆忙。一身休闲打扮,上身穿了件防雨的卡其色夹克,里面是灰色连帽卫衣,卫衣帽子翻出来,松松压在夹克领上,下身就一简单的深蓝牛仔裤。

最关键的是,人家没有秃顶,人家顶着一头浓密的、蓬乱的偏分黑发。

杨之玉不敢确定这就是那位三十多岁副教授,说是个二十来岁大学生也有人信吧!

他眼睛氤氲雾气,有黑眼圈,看上去有点疲惫,正朝她抿嘴浅笑,对她说:“我是荣善衡。”

作者的话

阿船

作者

08-12

给大家避避雷哈: 1. 这是一本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向小说,文风朴素,带点幽默大白话,如果你觉得土,慎入; 2. 谈情说爱为主,家庭故事次之,职场生活只做辅助; 3. 男女主都不完美,会成长会改变,前期拉扯中期开车后期微虐结局HE,不是爽文,请理性购买。

第2章 “眉间有痦,越过越富”

这就尴尬了,她看看对面坐着的中年男人,那人正礼貌笑说对不起,这里是012桌。 她掏出手机一看,确实,自己看错了,荣善衡订的021桌。 杨之玉承认自己对数字不大敏感,这么多年了,印张和码洋常算不明白。 只是没想到,这么不敏感。 没等她回应,荣善衡先开口对那人道歉,客套几句,又对杨之玉礼貌说:“杨编辑,我们走吧。” 这件事堪称自己职业生涯的奇耻大辱,而且是非常低级的错误,就像翻译英文的时候,什么时态句式修饰词都注意到了,结果把主语写错了。 现在,她与真正的荣善衡相对而坐,尴尬到想凭空消失。 这是今天的第二次。 “对不起,荣老师,我今天脑子有点晕,让您见笑了。” “是我不好,今天餐厅人多,我本该去门口等你的。” 他说完,低头翻看菜单,笑意噙在嘴角,但杨之玉看得出来,他在尽力憋笑。 荣善衡稍微抬了食指,示意她点菜:“杨编辑看看想吃什么。” 杨之玉先殷勤地为他倒了柠檬水,又翻菜单来看。菜品整体偏贵,样式倒是中规中矩,只是刚才的情形让她局促,有点心不在焉,更无心点菜。 荣善衡已经看完菜单,放到一边,双手自然落在腿上,脊背很直,沉默着等她。 杨之玉很快翻完,也放到一边,对他机械微笑。人家请客,自己意思意思就行,没必要真的点菜。 “荣老师您点吧,我都行的,也不忌口。”她低头,视线落在酱油碟上。 荣善衡没接这茬儿,只问:“是不是让你失望了?” “嗯?”她闻言抬头,撞上他雾气昭昭却又盈着笑意的眼。 “觉得我不像个老师,没那个范儿?” “啊,没有没有,绝对没有!”她手挥成风扇,虽然心里确实这么想:“那个……今天是我的失误,您别笑话我就行。” 他低头:“不会。” 说到这,杨之玉灵光一闪,好奇问:“可您怎么知道是我?咱俩应该没见过面。” 他笑笑:“我见过你照片,朋友圈的。” 杨之玉明了,看来这人潜水的时候也没闲着。 她喜欢分享日常,分享那些精修美照和精心穿搭,顺便将新购的奢侈品巧妙亮一亮。 就像现…

这就尴尬了,她看看对面坐着的中年男人,那人正礼貌笑说对不起,这里是 012 桌。

她掏出手机一看,确实,自己看错了,荣善衡订的 021 桌。

杨之玉承认自己对数字不大敏感,这么多年了,印张和码洋常算不明白。

只是没想到,这么不敏感。

没等她回应,荣善衡先开口对那人道歉,客套几句,又对杨之玉礼貌说:“杨编辑,我们走吧。”

这件事堪称自己职业生涯的奇耻大辱,而且是非常低级的错误,就像翻译英文的时候,什么时态句式修饰词都注意到了,结果把主语写错了。

现在,她与真正的荣善衡相对而坐,尴尬到想凭空消失。

这是今天的第二次。

“对不起,荣老师,我今天脑子有点晕,让您见笑了。”

“是我不好,今天餐厅人多,我本该去门口等你的。”

他说完,低头翻看菜单,笑意噙在嘴角,但杨之玉看得出来,他在尽力憋笑。

荣善衡稍微抬了食指,示意她点菜:“杨编辑看看想吃什么。”

杨之玉先殷勤地为他倒了柠檬水,又翻菜单来看。菜品整体偏贵,样式倒是中规中矩,只是刚才的情形让她局促,有点心不在焉,更无心点菜。

荣善衡已经看完菜单,放到一边,双手自然落在腿上,脊背很直,沉默着等她。

杨之玉很快翻完,也放到一边,对他机械微笑。人家请客,自己意思意思就行,没必要真的点菜。

“荣老师您点吧,我都行的,也不忌口。”她低头,视线落在酱油碟上。

荣善衡没接这茬儿,只问:“是不是让你失望了?”

“嗯?”她闻言抬头,撞上他雾气昭昭却又盈着笑意的眼。

“觉得我不像个老师,没那个范儿?”

“啊,没有没有,绝对没有!”她手挥成风扇,虽然心里确实这么想:“那个……今天是我的失误,您别笑话我就行。”

他低头:“不会。”

说到这,杨之玉灵光一闪,好奇问:“可您怎么知道是我?咱俩应该没见过面。”

他笑笑:“我见过你照片,朋友圈的。”

杨之玉明了,看来这人潜水的时候也没闲着。

她喜欢分享日常,分享那些精修美照和精心穿搭,顺便将新购的奢侈品巧妙亮一亮。

就像现在,她特意换上了办公室时刻准备着的香奈儿黑金外套,基础又经典,那是用去年部分年终奖买的。以她现在的工资水平,这是顶配了,甚至超支了,但她还是毅然决然买了,她说服自己的理由是——这件衣服可以穿到自己入土为安。

还别说,这黑金外套一上身,瞬间底气十足,仿佛能感受到巴黎高级工坊的手艺,也在暗示其他人,我是个注重品质的优雅 lady。

可杨之玉现在很后悔这身打扮,因为在这个场合,在荣善衡面前,用力过度了。

荣善衡简单得就像一张白纸,身上没有一件贵东西,若是趿拉双拖鞋,就像随便下楼吃苍蝇馆子的小青年。

“你比照片上好看。”他看着她,说话温柔软糯,诚恳得有点卑微。

她一怔,没接住这突如其来的夸赞,也鲜少有人夸她好看,虽然她自以为好看。

“哦,谢谢您哈!”

她想说你长得也好看,又觉得哪里别扭。

其实夸人长得好看是非常好的赞美,承认别人美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大部分人因为审美标准差异,鲜少有百分百共同认可的好看的人,更何况,好看的人在内心里常常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好看。你夸别人长得好看,人家也爱听,无形中给人家增添了好多自信。若实在夸不出口,那就夸人家某个五官好看,或者笑容好看,再不济就夸穿的衣服好看。

杨之玉一直这么认为。

她爱听这些吉祥话,她最烦别人说她有气质、真性情、气场足。这算什么夸啊?在她这是减分的。她就要被夸长得好看、会穿衣服——执迷不悟的外貌协会 VIP 会员。

荣善衡叫来服务员点菜,点了几道后,杨之玉听不下去了,全是菜单里极贵的菜品,这一下子一千多块出去了。大学老师工资不高,请她这个已经拿了他出版提成的编辑也很没必要,真的不用这么奢侈。

“荣老师,可以啦,咱就简单吃点,我晚饭吃得也少,不用这么麻烦的!”

荣善衡犹豫了下:“那就先点这些,一会不够再加?”

“好,好。”

一身和服跪地的小姐姐微笑重复了一遍菜品,确认无误,说了句日语,荣善衡也回了句,她才起身走了。

杨之玉光听着大份刺身、和牛寿喜锅、新鲜河豚就心慌,想着一会怎么热情一点回馈人家。

等大份的刺身上来后,荣善衡撸了撸卫衣的袖子,一直撸到手肘,露出瘦长小臂,与凸出的腕骨、纤长的手指形成好看的流线型,肤色依旧白得发光。

两人沉默吃着,杨之玉瞅见他将山葵酱抹到厚切加吉鱼片上,蘸了酱汁,塞进口中咀嚼,吃了一片又一片。

他坐得端,嚼得慢,一双筷子被他手指灵活操控,在他指间暧昧碰撞。

杨之玉默默看着。

从小她妈就教育她,吃饭不要狼吞虎咽、不要说话,要夹盘子里自己这一边的食物,不要满盘子搅合。杨之玉不服,问要是蒜苔炒肉,我这边都是蒜苔,你那边都是肉,我怎么办?她妈白了她一眼,说她抬杠,说炒菜都是囫囵的,没有你说的那样。

所以,杨之玉本能觉得,吃饭斯文的人太端着,竟讲究些臭规矩。

但荣善衡不是。他很自然,也很专注,不拘束不刻意,餐桌礼仪无形融进动作。虽也说不出他到底哪里做得好,但就是让人感觉舒服。

只是,他光吃东西不说话。

眼看大份刺身没剩几片,莫名地,杨之玉觉得,他想吃回来。

于是忙抄起筷子,也去夹生鱼片,同时开启话题,聊起工作。

杨之玉逻辑清晰地阐述了后续出版事宜,无非是三审三校、做封面、下印厂,然后就是宣传工作。荣善衡出的是一套丛书,一共三本,内容是他专业化学材料方面的,由于专业性较高,普通大众很难看懂,所以宣传方面应该不会涉及。这就是普通学术书的出版思路,够不上学术畅销书水准,按部就班做就行了,当然也无须解释这么多,彼此都懂。

她说话的时候荣善衡也放了筷子,认真地听,听到一半,忽然轻声打断:“杨编辑,不好意思,其实我今天约你吃饭,是想问问你,我可不可以撤销出版?”

杨之玉发懵:“撤销?您的意思是不出了吗?”

他点头:“对,撤销选题,然后……”他犹豫了下:“然后出版资助,请退回给我。”

说实话,作者反悔毁约的情况也有,但极少。因为从申报选题到拟定合同是一个不算短的周期,需要与上级领导和作者反复确认,毕竟出版费水涨船高,也有作者因为项目报销着急打钱的,还有因写不出论著来延缓好几年的,但打了钱又想要回去的,而且数额这么大,杨之玉还是第一次碰见。

这就有点不厚道了。

不过没关系,安抚作者她在行,于是组织了语言,诚恳问:“您是碰上什么难事了吗?说实话我特别理解,写一部书非常耗费心血,我有个作者写了八年,去年终于写完了。八年前出版费五万,现在涨到九万,人家变相赚了三万。”

“四万。”荣善衡纠正。

“……哦,变相赚了四万!”特么今天脑子真进水了,杨之玉面上波澜不惊。

荣善衡浅淡一笑,并不在意,继续解释:“杨编辑,这事是我对不住你了。这个项目是学院和企业合作的,钱是企业出,我做不下去了,钱也得退给企业那边。你也知道,数额……不算小,那边一直催,我手头暂时……总之,我急需这笔钱,还请杨编辑帮帮忙。”

他自然垂眸,睫毛直铺下来,在眼尾处形成阴影,挡住了眼神流泻出的部分光源。

杨之玉这才注意到,他面部表情稍紧,颧骨微凸,脸颊和下巴的线条是紧绷内收的,保守且凌厉,右边眉毛的中央有颗小而浅的褐色痣。

“眉间有痦,越过越富”——杨之玉想到她妈说过的一句老家俗语。

看来,也不是搁谁身上都准。

不过,他那是痣,不是痦子,有很大差别。美容院点痦子的价格是点痣的五倍。

“我可否冒昧问您,您是因为什么事做不下去了呢?”

他犹豫,回:“不太方便说,抱歉。”

杨之玉一头雾水。

“荣老师,不瞒您说,像您这种情况我是第一次遇到。按照合同要求,资助款是不能退的,也就是说,就算您这套书不出了,这钱也不会退给您。不过,您先别急,等我回头问问我们领导,看还有没有转圜的余地吧!”

他终于面露喜色,舒口气说:“好,那就拜托你了!”

餐食过半,话题也由工作逐渐转到生活。一通电话打来,杨之玉说了句不好意思,接起听筒,对方是房屋中介,说之前她拜托要看的房子已经租出去了,让她再等等,他们继续找。

听筒声音不小,杨之玉觉得荣善衡肯定听到内容了,于是撂下电话,勉强笑笑,吐槽:“星城房源太紧俏,连租房都要排队。”

荣善衡问她想租什么样的。

她有话直说,说自己现在租的房子马上到期,她想换个离单位近点的。但因为自己已经在临近六环的郊区排到经济适用房,预计年底交付,所以租房只是应急,只要离单位近些,小区安全性好,房租别高得离谱就行。

她说完自嘲:“我这要求可能有点太理想了。”单位在二环核心区,老破小居多,整租是天价,合租一个厨房改次卧都要四五千。

荣善衡笑了笑。

杨之玉问:“荣老师有资源吗?”

荣善衡夹起一贯鳗鱼手握,去沾酱汁。

“你一个人住么?”

“对,我一个人。”

“接受合租吗?”

“嗯……房子大的话可以,但最好对方也一个人,别是情侣或夫妻,不然会太吵。”

“对房子布局有要求么?”

“不要开间,我自己住的话,至少也得两居室吧。”

“为什么?”

“方便以后我父母来看我。”

“你父母常来吗?”

杨之玉笑着摇头:“不常来,确切地说,他们只在我大学开学的时候送过我一次,之后再没来过星城。虽然,我挺想让他们来的。”

荣善衡笑,说父母送你来上大学的情景,应该挺难忘吧?

或许是淡黄灯光烘托得很暖,或许是寿喜锅冒出的热气很香,再或许,是周遭时而飘过来的谈笑声欢快,总之,杨之玉觉得这一刻极为放松。

话匣子也打开了。

“我还记得,那时我和我爸妈开学报到去得早,他们陪着我去学院登记、买日用品、收拾宿舍卫生、铺床,把我安顿好。但是,等我其他舍友陆续报道进来,和我聊南聊北的时候,他俩就不声不响地走了。我一转身,啊?爸妈不见了!他俩行李也没了!我就急了,赶紧下楼追出去,我跑啊跑啊,跑得都岔气了,可人家俩人早都走到学校西门口了……我远远看见我爸妈一边抹着泪,一边一个劲儿地挥手让我快回去,说出租车都到了,你别送了……”

第3章 “通房大丫鬟”

杨之玉突然意识到自己话有点多,理了理耳边头发说:“不好意思。” 荣善衡不介意:“没事,我喜欢听,特亲切。” 杨之玉笑笑,夹起一片雪花纹理的和牛放寿喜锅里涮,叹道:“不瞒你,我老家在农村,后来才搬到城里。我一直觉得我爸妈不喜欢大城市,所以就不来。” “可能觉得你忙,不想让你操心,怕来了打搅你吧!”荣善衡说。 细想来,自己还从未特意对谁说过老家在农村的事,起码同事之间没有说过,大家都是都市丽人,身份平等,不问出身。可能觉得这位荣老师面善,让人忍不住想多聊,也可能觉得见这一次,以后就再也不见了,说了也无所谓吧,杨之玉思忖。 “您老家也在农村吗?”她笑着问。 “嗯……”他眼里闪过一丝忧郁,稍纵即逝,转而笑笑:“我老家在登海,我爷爷奶奶在农村有座靠海的房子,我是他们带大的。” “理解,您父母在拼事业。”杨之玉秒懂,她小舅家的弟弟就是这个模式。 他垂了眼睫,略微自嘲地笑:“我一出生他们就离婚了。” 听到这,杨之玉有点措手不及,不是因为他父母离婚他显得可怜,而是头一回吃饭就和陌生人说自己家庭隐私,有点太敞开怀抱了,毕竟不是相亲。 不过,看样子荣善衡应该没有一个完美的童年,她大致勾勒出他的成长历程,从一个命途多舛的留守儿童成长为凭本事吃饭的凤凰男。 “不好意思哦。”杨之玉说,涉及个人隐私还是礼貌为敬,不要打探,言多必失。 荣善衡只是因业务关系偶然遇见的人,况且还要毁约要钱,若谈不拢,她说不定还会与他发生口角,以后的事荆棘丛生,没必要现在与人谈笑风生。 荣善衡却无所谓地笑笑:“没事,不用不好意思,说实话我对父母没什么概念。” 杨之玉礼貌陪笑,心里揪了下,转换话题说:“登海是个好地方啊!” “去过吗?” 她摇头。 “有机会去看看,我可以当导游。” “好,谢谢您!” 饭快吃完了,荣善衡说:“杨编辑回老家一般会带什么,会买什么礼品送长辈?” 倒也不是个难题。她家里祖辈四位老人只有姥姥还健在,她只…

杨之玉突然意识到自己话有点多,理了理耳边头发说:“不好意思。”

荣善衡不介意:“没事,我喜欢听,特亲切。”

杨之玉笑笑,夹起一片雪花纹理的和牛放寿喜锅里涮,叹道:“不瞒你,我老家在农村,后来才搬到城里。我一直觉得我爸妈不喜欢大城市,所以就不来。”

“可能觉得你忙,不想让你操心,怕来了打搅你吧!”荣善衡说。

细想来,自己还从未特意对谁说过老家在农村的事,起码同事之间没有说过,大家都是都市丽人,身份平等,不问出身。可能觉得这位荣老师面善,让人忍不住想多聊,也可能觉得见这一次,以后就再也不见了,说了也无所谓吧,杨之玉思忖。

“您老家也在农村吗?”她笑着问。

“嗯……”他眼里闪过一丝忧郁,稍纵即逝,转而笑笑:“我老家在登海,我爷爷奶奶在农村有座靠海的房子,我是他们带大的。”

“理解,您父母在拼事业。”杨之玉秒懂,她小舅家的弟弟就是这个模式。

他垂了眼睫,略微自嘲地笑:“我一出生他们就离婚了。”

听到这,杨之玉有点措手不及,不是因为他父母离婚他显得可怜,而是头一回吃饭就和陌生人说自己家庭隐私,有点太敞开怀抱了,毕竟不是相亲。

......

《穿香奈儿的村花》杨之玉 荣善衡 全文免费观看_夸克网盘
点击观看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