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名称: 七零之从高考开始
本书作者: 远上天山
本书简介: 林叙一觉睡醒,发现自己回到了8507年,自己命运的转折点。
那一年,父亲顾国前铁饭碗的工作被后妈的儿子顾征顶替,外公替自己讨回公道,却被后妈骂到生病,离开人世,外公离开后,外婆也离开了,林叙失去了最关心自己的亲人。
此后数十年,林叙一直记得自己和外公去找父亲的场景。
他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远不及顾征风光。
可他慢慢发现,对失去铁饭碗的怨恨,远不及对外公外婆的怀念与后悔。
所以他回到了8507,距离恢复高考的通知还有一个月。
他有弥补的机会。
本文全文虚构,请勿带入,涉及到科技方面的内容,须知科技的进步是所有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不是某一个人的力量能够达成的。
第1章
铁饭碗之争
“你这样对得起孩子吗?”
一道熟悉的声音把林叙惊醒,再睁眼时,先嗅到的是夏季雨后青苔与霉斑混在一起的潮味,视线所及则是一根生锈的栏杆和水泥墙面上被烫黑的烟头痕迹。
宁安市的夏天,一直是这么潮。
林叙此刻却无暇顾及周围环境的变化,目光牢牢盯着记忆里早已离开多年的外公。
外公很瘦,头发只有一点白,嗓门大,整个人一直很精神,谁能想到这样的外公会在半个月后离开人世呢?
外公是被气死的,被顾国前和王书梅气死的,就为了给他讨回公道。
多年以后,林叙午夜梦回都会想起这一幕。
老房子的潮气钻进鼻尖的那一瞬,他以为自己还在梦里,可这个梦实在太过真实,很多在他记忆里模糊的画面都变得清晰起来。
比如墙上“计划生育、勤俭持家”的标语,还有8507年8月的月历……
梦是不可能这么清晰的!
林叙脸上的失魂落魄,在林正祥眼里,就是被顾国前和王书梅气狠了,他不由轻拍着林叙的后背,示意林叙自己一定会辩出个理来:“你把顾叙丢出去当知青,丢到农村我都没说什么,可你不该连工作都不给他,没有这样当爹的!”
林叙恍然想起来,自己这个时候还叫顾叙,他爸顾国前,铁路七级工,一个月工资19块,住着单位分的房子,在当时手头连几块钱都没有的他眼里,是真正的大富翁。
所以他才一门心思想接顾国前的这份工作。
顾国前不知该怎么开口,就悄悄拍了王书梅一下。
这个细节林叙上辈子压根没注意到,这会儿却看得仔细。
林正祥为人实在,从来不在林叙面前说顾国前的不是,林叙也以为顾国前是关心他的,只是碍于王书梅在,不好表现。
现在想来,哪有什么父爱?都是他的臆想。
果然,王书梅收到“指示”,一张尖嘴叭叭了起来:“叔,话可不能这么说,家里地方小,确实住不开,顾叙去乡下当知青也是,那会顾征刚好生了病,一家得去一个,我们也没办法。”
“那工作呢?”
8507年的7月,顾国前瞒着顾叙提前办了退休,他的铁饭碗由继子,也就是王书梅的儿子顾征接了,顾征经验不足,没法立刻到铁路上,就在铁路下属企业先过渡一下。
这也是林叙人生噩梦的起源。
果然,林正祥这话一问,王书梅脸上立刻露出嘲讽的笑容。
“顾征表现好,被他们厂里看中了呗。”她上下打量着林叙,眼里的嫌弃自己都没有察觉,“顾叙平时话都不会说,不会搞材料办板报,人家厂里就要会这些的人才。”
论说理,林正祥根本说不过王书梅,王书梅要是真没点本事,不可能把顾国前每个月的工资把得牢牢的,还让自己的儿子顺利接了顾国前的铁饭碗。
上辈子听说顾征接班的消息之后,林叙心里又羡慕又恨,他羡慕城市的繁华,不顾外公外婆对自己的好,一门心思进城,过人上人的生活。
他自己不敢当面和王书梅起冲突,怕挨骂,就把外公林正祥拉了过来,外公外婆对他最好,一定会帮他。
就在这间屋子外面,林正祥被王书梅冷嘲热讽地骂了很久,回去之后就病倒了,外公过世之后,身体不好的外婆没能撑多久,也离开了人世。
林叙怎么也想不通,当时自己怎么就跟着魔了似的想要这个工作,想当城里人,想跟着顾国前过好日子?
……
“小叙也是读过高中的。”林正祥深吸一口气,“不给他机会,怎么知道他不会?”
王书梅依旧是那副讥讽的神情。
今天过来,她话里话外就是林叙不行,她要是找些别的借口,这一关也就过去了,她偏偏只会挑林叙的刺。
林正祥平素最疼林叙,比自己的亲孙子都疼,根本容不得旁人说林叙的不是,王书梅虽然没有撒泼打滚,林正祥却已经被她气到了。
林正祥还想说些什么,林叙忽然拉住了他。
林正祥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衬衫,棉布料子,这已经是他衣柜里最好的一件衣服了,为了和林叙进城,他特意没有上工,把身上拾掇得干干净净,剪了头发和指甲,可王书梅说话的时候还是特意避他老远。
“你别怕。”林正祥清楚林叙怕王书梅,柔和着声音给他鼓劲。
林叙却摇了摇头:“外公,我们回去吧。”
“怎么了?”
“不想在这,想吃外婆做的鱼汤面。”
“饿了?”林正祥从包里掏出一个烧饼,“你先吃个饼垫垫,等回家了让你外婆煮面吃。”
林叙还是摇头:“外公,工作我不要了。”
上辈子外公外婆死后,他和顾国前就断了联系,给自己改了姓,这辈子要他继承顾国前的工作,林叙根本不乐意。
他甚至不想看顾国前和王书梅的脸。
“小叙,你怎么了?”林正祥盯着林叙,表情严肃,“有外公在,你不用怕谁,今天要把话和他们说清楚了。”
“叔,顾叙都说他不要了,你不能逼着他要啊。”
“我不是怕谁。”林叙冲自家外公笑了笑,“我就是觉得没意思,人家是一家人,我一个外人在里面掺和什么,就当我没爸呗。”
林叙看都没看顾国前和王书梅一眼,放在以前,他总要亲亲热热叫顾国前一声,还惦记着王书梅给他带一些乡下没有的物什,好让他回家和小伙伴们炫耀。
但现在,难得重生了,他不知道这个期限会有多久,与其看顾国前夫妻俩的脸,他宁愿去看看活得好好的外婆,告诉她自己想她了。
林叙这话一出,顾国前终于朝他看了一眼。
他还想摆出当爹的威严,可对上林叙的视线,他却只看到林叙似笑非笑的表情,这和他以前见的林叙完全不同。
那时候林叙对他总是有些讨好的,不管是为了工作,还是为了从他手里要些零钱。
但今天,林叙的表情让他觉得,他是一个无所谓的人,甚至是个脏东西,他找的那些理由借口林叙都看出来了,只是懒得揭穿而已。
林玉文当年也是这么看他的,林叙长得十足像林玉文,他眼神扫过来,顾国前立刻想起了林玉文看他的样子,他顿时恼怒了:“有你这么说话的吗?”
顾国前伸手就要打林叙,林叙往后一躲:“你打我一下,我就去顾征厂门口坐着,要他们领导给我解决工作,我时间多得是。”
王书梅原本还在看戏,一听这话,连忙把顾国前拉住了。
这一年里,宁安市下乡返城的知青多得让人发愁,各个厂都被上面安排了安置知青的计划,顾征虽说接了班,这个班还没接稳,林叙真去闹了,对顾征绝对有影响。
王书梅对自己儿子很了解,顾征比谁都上进,他的前程是绝对不能被耽误的。
何况顾征确实和顾国前没有血缘关系,从名正言顺这一层说,他确实不如林叙。
林叙抱着胳膊,冷冷地打量顾国前和王书梅:“我不要工作,也请你们别来打扰我,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就行。”
上辈子顾征得势之后,对顾国前的态度大不如前,王书梅为人也势利,顾国前日子过得不如意,就去找林叙,想给他弥补失去的父爱。
林叙清楚他是想找人给他养老,并没有理会顾国前,可顾国前只要一露面,他难免会想起外公外婆的死,既恨顾国前,也恨自己。
“外公,我们回家吧。”
林叙扶着自家外公下楼,来时还下着雨,到了回家的时候,天已经亮了,虽然远处还有隆隆的雷声,但这雨估计不会再下下来。
宁安市区到乡下要坐汽车,坐上两个多小时到镇上,再从镇上坐熟人的车回村里,回晚了就没车坐了。
林叙送林正祥上了汽车,自己却没坐:“外公,我去高中同学家里有事,过会再回。”
他回了市区,买了纸和笔,在公交车上飞快地写了起来。
等公交到了大桥附近,林叙下了车,循着记忆走了差不多一公里,终于找到了车辆厂的门头。
宁安是林叙的伤心地,他有好些年没来过了,不过他年轻时候毕竟在宁安住过一阵,对车辆厂还有些印象。
这就是顾征临时分配的工厂。
林叙交了举报信,就转身离开了。
他工作确实不要了,但顾国前和王书梅做过的事他可没忘。
他写举报信,是因为顾征这时候已经和厂里主任的女儿谈上了,但顾征原来是有对象的,他一边和对象谈,一边又冲着主任的地位攀主任女儿,后来两个人结了婚。
他那个对象一直到他结婚还被蒙在鼓里,那时候她已经怀孕了,上门找顾征算账的时候被王书梅一哄二骗,孩子没了,王书梅嚷嚷着说这不是顾征的孩子,骂她勾三搭四生活混乱,加上顾征和她谈的时候也有意瞒着旁人,别人都以为王书梅说的才是真的。
顾征那个对象一时之间想不开,直接跳了河。
林叙是很久以后才知道这件事,那个时候顾征岳父退休,他地位已经稳固了,这件事没有对他产生任何影响。
算算时间,顾征应该已经偷偷和主任女儿在谈了,他对象还没怀孕,还来得及。
林叙没有挽救某个人命运的想法,他只是觉得,为顾征这种人去死实在没必要。
第2章
关于高考
从车辆厂出来,天色已经慢慢暗淡了,红霞铺满了西边的天空。
几十年后城市高楼大厦遍地,林叙几乎少见西沉的落日,而此刻,他一边在青石板路上奔跑着,一边望向不远处的夕阳,车辆厂不远处一排排的平房让他有种回到七十年代的真实感。
就算下了雨,8月的傍晚依然是又闷又潮的,林叙胸口却莫名觉得畅快。
在梦里,他一次次地试图回到这个时刻,想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现在终于有了改变的可能。
“还上不上啊,不上就别挡路。”
身后不耐烦的声音让林叙想起来,这个时候从宁安市回乡下的汽车很挤,汽车一到,人就像潮水一样往车上涌,好在他年轻,个子也高,还能抢到一个座位。
就是汽油味让他受不了,这个年代的车汽油味特别重,震动还大,又没有空调,几乎是人贴着人坐的,林叙占了一个靠窗的座位,把窗户打开了一点,新鲜空气钻进来,他才觉得整个人活了过来。
汽车开得不快,随着天越来越黑,车上闲聊的声音越来越小,公路两侧没有什么住户,偶尔只有一丁点光出现在林叙视线里。
他静静回忆着,白天去见了顾国前和王书梅,放弃了他上辈子心心念念的铁饭碗——这个结果和上辈子没什么不同。
不同的是,上辈子外公因为这件事被气死,外婆也离开人世了,他虽然听说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也报了名,整个人却浑浑噩噩的没有准备,直接落榜了。
77年是年底考,第二年二月入学,78年则恢复了正常的夏季高考。
可78年的夏天,林叙考前生了一场大病,他原来身体挺好,偏偏在那几天又吐又发烧,吃药打针都不见好,有人说,那是他外公外婆相着他了。
78年的高考,林叙再次以失败告终。
到了后来,他年龄越来越大,高考竞争越来越激烈,林叙备考前信心满满,可一到上考场,他心里总会想起外公外婆维护他的情景,发挥总是失常,他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和精力一直参加考试。
他一直想考船舶相关的专业,因为家里离海不远,外公会带着他去海边看船,外公手很巧,会折出比一般人更好看的纸船,也会自己劈木头做木船,他做的龙骨肋板都特别精细。
外公自己没有机会读书,所以他希望林叙可以好好读书,林叙下乡当知青,包括后来被顾国前踢到农村,他都想办法给林叙找书来看。
可惜林叙没实现考上大学的愿望,距离船舶自然越来越远,他只迫于生计上过船,跟着船老大种海鳗、拾泥螺,有时候船出现了小故障,林叙都能说个七七八八,他自己也会买和船有关的书看。
年纪大了之后,林叙也不惦记着高考的事了,后来高考有了年龄限制,他也就彻底没了希望。
说起他人生的遗憾的话,几乎就是从8507年开始的。
……
林叙到了镇上已经晚上9点钟了,镇上到红河村也就三四里路,没有车只能自己走回去了。
“小叙,这儿。”
听到熟悉的声音,林叙鼻头不由一酸。
他有多少年没见小舅了?
虽然天很黑,看不清人脸,他依然能从一团黑乎乎的轮廓里认出自家小舅。
小舅林玉华只比他妈小两岁,他结婚早,所以他儿子林培是林叙的表哥,林叙住到外公外婆这边之后,小舅和小舅妈承担了父母的责任,这次小舅本想陪着林叙进城的,公社有双抢任务,他属于壮劳力脱不开身,就只由外公和林叙一起去。
上辈子外公外婆接连离世,小舅一时之间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对林叙就有些逃避。
林叙虽然是他的亲外甥,可外公外婆的死和他亲爹顾国前有关,哪怕过错不在林叙身上,但林正祥陪他进城却是事实。
但就算这样,村里的风言风语小舅还是替林叙挡了不少,77、78两届高考,都是他负责林叙的生活,也由他把林叙送到了高考考场。
“听你外公说,你不要那个工作了?”
小舅骑着辆二八杠自行车,林叙坐在后座上,这是辆旧车,链条老坏,一骑只听见“嘎吱嘎吱”的响声。
“不要了。”
“不要也好,王书梅这人心坏,跟着她过日子难呐,你老去,又要听她说那些闲话。”林玉华叹了口气,“你有手有脚的,到哪儿都能有口饭吃,公社最近在招会计,我帮你到主任那问问?”
“小舅,暂时不用。”林叙问他:“林培在家吗?”
“在,他非要来,我说这车老坏,他又不会修,他来了也没用。”
林培性子像舅妈,一点就炸,跟炮仗似的,林玉华特别为他发愁。
林培念到了高中,人也聪明,就是不太会人情世故,但这个年景,会读书不是第一位的,懂人情世故才是。
就算在公社里,辅导员妇女主任这些都是有门路的,就算是小队长,也得懂为人处事。
林叙都可以想象林培急得猴子一般的模样,他笑了一声,忽然对林玉华道:“小舅,我听说今年要恢复高考。”
一直骑得稳稳的二八杠忽然转了个急弯,林玉华双脚踩着地面,停了下来:“真的假的?”
“真的,下个月可能就有消息了。”
“你这次进城听说的?”
林叙声音笃定:“说是现在还没发通知,下个月通知了的话,年底之前应该就考了。”
林叙说的话林玉华倒不疑有假,毕竟恢复高考是大事,林叙没必要在这种事上骗他。
林玉华记得,73年的时候有过一次重教育的传闻,本来以为会恢复高考,但后来这事还是不了了之,不过77年毕竟不是73年,动乱已经结束了,各个方面都比从前放开了一些,恢复高考也不是不可能。
林玉华就林培一个儿子,林培读书行,别的做什么什么不行,干体力活倒是能靠高中学历多挣几个工分,可如果林培能靠高考考个好大学呢?那光景自然又是不同。
现在高中毕业生读书的渠道只有工农兵大学一条路子,推荐入学,林家虽然说几代贫农,也没有海外关系,可论根正苗红根本比不过公社的领导们。
林玉华陷入了沉思,林叙道:“小舅,这个消息我也是听人家说的,公社这边暂时没人知道。”
“我晓得,我不会往外说。”
这个年代的人大多谨慎,清楚祸从口出的道理,林叙说要恢复高考的事没有凭据,出去瞎传的话,上面恐怕要找上门了。
“我打算这段时间就开始复习,我和林培一起,先找些书,再定个复习计划。”
“我回去和他说。”林玉华脚踩着踏板,重新骑了起来,“你们俩都聪明,先把基础打好了,不管考什么大学,先考上再说。”
“等你考了大学,就是国家干部,你爸那个工作就没什么了不得了。”
这是在林叙面前,林玉华还对顾国前用你爸这个称呼,在小舅妈和外公外婆面前,他基本直呼“顾国前这个XX”,其实林叙一点也不介意,在他眼里,顾国前就是一个“XX”。
舅甥两个慢悠悠骑到了村口,林叙个子都有175了,他坐二八杠脚可以直接碰到地面,每次坐都得把脚收起来,这个姿势特别不舒服。
不过家里也就这么一辆自行车,小舅专属,外公外婆不是没想过添一辆,但那都得是林培或者林叙说亲之后再考虑的事。
“怎么去这么久?”舅妈郭萍是个直爽性子,车才骑到门口,她声音已经响了起来,“今天我遇到陈秋,他给小叙培培带了个甜瓜,我泡在了井里。”
“培培呢?”
小舅才问出声,林培忽然猴子一样窜了出来:“林叙人呢?”
他正要冲去隔壁投奔小伙伴林叙,却被林玉华一把揪住衣领,林玉华冲郭萍使了个眼色,三人一道进了屋,林玉华就把刚刚从林叙那里听来的消息说了。
“真的?”郭萍皱起眉,“我没听陈秋说起这事。”
陈秋是公社的妇女主任,平时大大小小的消息都是从她嘴里说的。
“村里暂时还不知道,我也不清楚小叙听谁说的。”
“反正听小叙的意思,再过三个月就要考试了,这三个月我们反正等得起,就算是假的也没关系。”
郭萍踱着步子:“家里钱倒是够。”
农村人存钱虽然困难,但她就林培一个儿子,平时又没什么开销,钱都是省给林培的。
“我想的是,小叙那边要是不够,到时候要报名,要出去考试,我再给他贴点。”林玉华没往后说,但潜台词郭萍已经听出来了。
报名考试不是重点,重点是后面读大学的费用。
“贴就贴呗。”郭萍只犹豫了几秒钟,“孩子也可怜,摊上那么个狗东西,人家说宁要讨饭的娘,不要做官的爹,道理一点不假。”
第3章
高考回忆
这年景谁家条件都不好,林玉华郭萍靠着工分过日子,林培高中毕业了也算一个工分,一家三口能吃饱都不容易,虽说攒了一点钱,但外公外婆年纪都大了,林培也成年了,不管是给两位老人养老,还是林培的将来,都需要他们夫妻俩考虑。
不过林玉华郭萍都是好人,尤其是郭萍,可以说是嫉恶如仇,林叙虽然是林玉华的外甥,但他一直和林培玩得不错,对林玉华这个舅舅也很尊重,郭萍待他比林培差不了太多。
前些日子林叙一门心思想进城,惦记着城里如何如何好,郭萍虽然不太喜欢他这副想飞奔到城里的模样,却也能理解。
城里人和农村人的日子确实不一样。
尤其顾国前吃的是公粮,每个月拿着那么高的工资,他一个人赚钱,王书梅和顾征都跟着享福。
何况这工作是林叙该得的。
顾国前确实丧了良心。
……
外公外婆就住在小舅家隔壁,这时候两家都是老房子,砌的红砖,主屋铺的六角砖,里面印着花朵图案,厨房就是泥地,林叙和林培经常在墙根看到癞蛤蟆,农村里传,手直接摸癞蛤蟆会长癞子,两人就找块布把癞蛤蟆扔到外面去。
可就算这样,到了夏天,墙根还是会有癞蛤蟆,根本丢不完。
外公外婆这时候还没睡,就等着林叙回来,林叙白天说要喝鱼汤,外公林正祥和外婆王仁凤都记得,外公家门口就是一条小河,河里水多鱼多,还有从入海口流过来的虾和螃蟹。
几十年后,野生的虾蟹都是难得的美食,现在却不算什么。
王仁凤早就听林正祥说了林叙不要工作的事,她心里想着,就算这话是林叙自己说的,他恐怕也未必甘愿,但这会儿,林叙脸上不见伤心,整个人看起来反倒比前阵子精神了不少,便也安下心来。
林叙喝了鱼汤,人也累了,洗漱完就睡了。
他在这间老屋住了不少年,条件虽说旧了点,可一点也不拥挤,相对之下,顾国前在城里的房子才是真的逼仄。
王书梅给顾征安排了一个房间,林叙每次去却只能打地铺,用顾征的旧被子旧枕套,就算这样,王书梅还是会敲打她,说顾国前挣钱如何不容易,让他没事少进城。
上辈子林叙已经想不起这些事了,忽然回到七十年代,有关这段岁月的记忆又慢慢回到了他脑海里。
……
第二天早饭喝的是玉米粥,小菜是萝卜干,林叙最怕喝玉米粥,嫌它又稀又没味,玉米面和高粱面他都不喜欢,主要是吃怕了,不过他灵魂虽然还没习惯过这种苦日子,身体却早就习惯了。
林叙在村里也要上工,今天他特意请了一天假,去镇上派出所改姓。
到农村当知青之后,林叙的户口就跟着他本人走了,他回城之后想转回户口,王书梅推三阻四,不肯让林叙的户口重新落在顾国前户口上。
事情一耽搁,就耽搁到了现在。
但对林叙来说,这样反倒方便了,他改姓不需要得到顾国前的同意,转农业户口也容易得很。
“小叙,你要想好了,户口转过来就是农村人了。”
在这个年代,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之间仿佛有一道天堑,人人挤破了脑袋要进城,像林叙这样反向操作的基本没有。
林叙笑了笑:“外公,我早就是农村户口了。”
......
《七零之从高考开始》作者:远上天山 全文免费观看_夸克网盘点击观看
继续浏览有关 bg 的文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