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庶长子》作者:邈邈一黍全文夸克网盘观看

时间:2025-01-13分类:小说浏览:19评论:0

《庶长子》作者:邈邈一黍

文案:

穿越古代,还是七品知县的庶长子,文科生魏时在蜜糖罐里度过了前十年,直到嫡母有了亲生儿子。

从大少爷到小可怜,从一介白身到官居一品。

看文须知:

1.男主生母生得貌美,小白花一朵,真恶毒姨娘

2.男主不是圣父

3.有女主

4.科举文,男主努力奋斗型

本文参与“科技兴国”征文大赛,参赛理由:男主依据掌握的知识,主导造船,并用于远航,为国家开辟了一条海上贸易路线

内容标签: 穿越时空 励志人生 科举

搜索关键字:主角:魏时 ┃ 配角:完结文嫡次子

作品简评

男主穿越到古代,还是七品知县的庶长子,前十年顺风顺水,一直等到嫡母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从大少爷的小可怜,从一介白身到官居一品。男主一路走来,初心不改,前期主要写的是科举立命,后期则是为官做宰那些年。无论是作为读书人,还是作为官员,男主始终极其自律,以极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本文描述了一个不受宠的庶长子一步步做到正一品的故事,人物刻画真实用心,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具有其多面性,能够给读者带来真实感。

第1章

过年之后的第一场大雪,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外面的世界已经是银装素裹的一片,屋内,魏时的心里头同样冰冷异常。

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十年了,从一个刚刚从母胎里生出来的小婴儿,到一个十岁的少年,重新走一遍人生路,他好像也没有长进多少。

上辈子的时候,他家庭美满和乐,自己又是独生子,一直到大二那年出车祸一命呜呼,也都没经历过什么勾心斗角的事儿。

这辈子情况就复杂多了,他是家中白姨娘所出的庶子,却占了长子的名分,打从一生下来开始,就被抱到了嫡母身边。

要不是他生而知之,怕是都不知道生自个儿的是姨娘,而并非母亲。

是的,在嫡母生下自个儿的亲儿子之前,魏时一直都是被当成嫡子教养的,周围所有的人,包括父亲在内,都告诉他,他是夫人的亲儿子,而非被抱在身边教养的庶子。

他不是不知情,只是不管是母亲,还是自幼带大的奶嬷嬷,还是一直都对他退避三舍的白姨娘,都让他不得不揣着明白装糊涂。

不过去年年初,母亲被诊出孕事,他这个假嫡子就被冷落了不少,等真嫡子生出来之后,假嫡子就打回原形了。

一团乱麻,理都理不清楚。

“你明天就要去学堂读书了,好好收一收心思,别想家里的事儿,读好书才是要紧的。”哪怕多年没有养过这个儿子,甚至在夫人生下嫡子之前,她都没有跟这个儿子说过几句话,但是白姨娘这会儿丝毫不把自己当外人,语气可以说是相当熟稔。

魏时也不想让自个儿一直沉浸在悲伤的情绪里,母亲如今见都不肯再见他了,过年那两天是没法子,不过每次瞧他,基本上都是视而不见,好像多往那些关心,真的就是只是做样子而已。

魏时自认不是个死皮烂脸的人,母亲养育他多年,如今这情分虽不是说断就能断的,但他也不愿意用自个儿的热脸贴人家冷屁股,更不愿一腔情谊被人弃若敝屣,谁离了谁还不能活了。

“姨娘放心,我都已经想明白了。”看父亲和母亲的态度,日后为了嫡弟,不把他往泥里踩就算是好的了,还能指望什么,人活一世,总得立的起来才行吧,读书是他最优的一条出路了。

“夫人的性子,你以后慢慢就知道了,别对她抱太大的希望,你老老实实的读书,自己挣出路,别碍了她的眼,更别挡了少爷的道儿。”

白姨娘对自己的儿子是有什么说什么,一点都不藏私的,反正夫人有了亲生的儿子,不可能再跟自己的儿子亲近,难道还不允许她亲近自己的儿子吗。

“嗯。”魏时低头瞧着自己的书本,真想赶快去学堂里头读书。

作为文科生,大学学的是古汉语,魏时从小就喜欢古诗词,所以穿过来之后,对‘之乎者也’这些东西,并不感到烦闷,反而如鱼得水,在现代可学不到这些东西。

不过,在读书上,魏时只能被人称赞聪慧,算不得什么‘神童’,一来,他确实不是神童,没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只能说天资尚可,二来,他也无意出这样的风头。

有成年的思想和自制力,魏时确实比同龄的小伙伴们更用功一些,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上更多,更适合自己,学到的东西,自然也比学堂里的其他小伙伴更多。

真要是卯足劲儿了表现自己,倒是也可以博一个‘神童’的美名。

不过,神童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在没有神童能力的前提下,早晚有一天,会被人发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甚至有可能会更惨,直接从‘神童’泯然众人。

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做一个普通人吧,年少时过高的赞誉,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难得的,今晚,魏仁晚膳之前就到了白姨娘这边,陪白姨娘母子俩用膳。

三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子上,这还是头一次。

“你也大了,日后好好读书,平时不用去正院请安,你母亲她忙,就别打扰她了。”魏仁开门见山的道。

他夫人不是好脾气的,在得了嫡子之后,就把嫡子当成了碰不得、伤不得的心肝宝贝,魏时虽被夫人养了十年,可到底只是庶出,以防家里日后闹出什么事儿来,还是把两个人隔开的好。

魏仁是燕县的知县,虽说只是个正七品的小官,可在这巴掌大的地方,知县就是官衔最高的了,县里头的事情,基本上就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魏仁还是挺满足的,一辈子待着这燕县不挪窝也挺好的,燕县虽算不上是什么大县,可也不是什么贫困之地,算不错的了。

就知道父亲会这么说,魏时也不觉得失望,更不觉得伤心,这么些年,父亲在家基本上都是不管事儿的,没为哪个人出过头,他不觉得自己在父亲这儿是特殊的。

家和万事兴,这话是父亲常说的,所以在他们府上姨娘是不需要去跟夫人请安的,免得相看两相厌,生出祸端来,这些于父亲而言,都是麻烦。

如今,他也是一样的待遇。

唉,还是去学堂读书好,没这么多烦心事儿。

魏仁向来心大,嘱咐完儿子,就该吃吃该喝喝了,本来嘛,他现在年纪就已经不小了,十八岁跟李氏成婚,二十二岁才得了第一个孩子,他的嫡长女——蓉娘,如今都已经订亲了,二十七岁才有了长子魏时。

之所以把庶长子抱到夫人那边做嫡子教养,还是夫人主动提出来的呢,他们两口子都已经对有个嫡子不抱什么希望了,哪成想三十七这年,夫人都已经三十五岁了,居然又有了嫡子。

若他儿子生的早,孙子差不多都要跟他的嫡子差不多大了,这个年岁能得一孩子,还是他心心念念大半辈子的嫡子,比他当年中举的时候都高兴,都快活。

长子虽伴他多年,人也聪颖孝顺,但是终究在身份上差了一大截,比不过嫡子。

比起夫人李氏,白姨娘还算年轻貌美,生魏时的时候,才不过十六岁而已,不过生完头一个孩子,就被灌了绝子汤,所以多年来,也就只这么一个孩子,指望也就这一个。

——

魏时之前是知县家唯一的少爷,对外也是嫡子,上的自然是县城里头最好的学堂,不过燕县就这么大,拢共三个学堂,教书的都是秀才公,不过秀才也是有区别的,考院试时名次的高低,教书的时间长短,以及教出来的学生成绩如何。

魏时读书的学堂是何秀才所开,老人家已经五十有一了,不过教书的口碑在整个燕县都是一等一的,而且学堂里的学生始终不会超过五十个人,哪怕再多的人上门求学,也始终坚持这一点。

别看魏时没有‘神童’之名,但是在何秀才的学堂里头,成绩也是位列一等的,以聪颖和勤奋颇得何秀才看重。

魏知县真正的嫡子出生,在整个燕县都是一件大新闻,魏府也没想着要隐瞒,不过是过了个年,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就都已经知道了。

因此,魏时这次一进学堂就收到了比之前更多的关注,好在,比旁人多了一世的记忆,又早就清楚自己的身世,不然的话,换做一个真正的十岁小儿,用不到来学堂,光是这段时间在家里头的经历,就够受的了。

“你功课做的怎么样了?依着夫子的习惯,待会儿肯定要检查咱们的背诵,好好准备准备。”黄学林不太自然的道。

以往这样的事儿都是魏时提醒小伙伴的,毕竟他的心理年龄到底是长了将近二十岁。

不过,这么别致的安慰,他收下了。

“我准备的差不多了,这段日子一直都有读书,你别担心,我没事儿。”魏时没多说什么,只是单纯的想让小伙伴别再替他担心。

没什么大不了的,庶子又怎么样,他又没做什么亏心事儿,照样坦坦荡荡的立于天地之间。

这气魄,黄学林都想给好友拱拱手了,佩服佩服,若他碰上这样的事儿,眼睛都得哭肿了,甚至有可能会因为怕被人笑话,而不想出门。

反观好友,太能稳的住了,心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真挺让人佩服的。

哪怕是庶子,那也是知县家的庶子,跟普通的小平民百姓不一样,在各方面都不突出的燕县,没有世家,没有大族,知县差不多就算是整条食物链的最顶端了。

就算是要议论魏时,那也是在私底下,不会摆到明面上来,更不会让魏时听见。

所以除了在府上之外,出了门以后,魏时收到的注目有很多,但还算清静,最起码比在府里头清静。

何秀才很快就过来了,不着痕迹的瞧了一眼得意学生,这才放下心来,甭管现在的境况如何,精气神起码还在。

只要一个人精气神还在,就不至于被现实压弯了腰,而就此颓废下去,魏时在读书上是有天分的,人也肯用功,这个学生不应该倒在内宅之事上。

第2章

何秀才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对学生一直都很严格,布置的功课是必须要完成的,完不成直接用戒尺打手心,魏时四岁入学,六年里,哪怕自制力远超同龄人,也是挨过打的。

何秀才注重因材施教,所以在布置功课方面,并不是一刀切,而是分出层次和等级来,至于划分的依据,也不完全是根据成绩,依着魏时分析,多还是根据学生的潜力。

天赋这种东西是确实存在的,在读书上也尤为明显,聪慧的人,可能读上几遍,就可以把一篇文章记下来,愚笨的人,可能读上几十遍,仍然不能够把一篇文章记全。

当然大部分人是处在这两者之间的,何秀才也多是根据学生的潜力来布置功课。

魏时的功课向来都是属于比较多的那一类,甚至何秀才私底下还会单独给他布置功课,和同窗比起来,他的优势还在于有一个中举的父亲在。

作为燕县的父母官,他父亲虽然两次参加会试都没能考中,只能止步于举人,但是对于小小的燕县来说,能够考得举人功名就已经够稀罕的了,没瞧在私塾里做先生的都只是秀才功名吗。

魏时有些拿摸不准的东西,或者是不太能够看懂的地方,甚至是跟先生理解相悖的地方,都会找机会去问父亲。

不得不说,父亲能够考中举人,内里还是有真材实料的,只不过于民事上,实在是惫懒了些,连他一个小人家都知道,燕县的父母官不爱管事儿。

何秀才逐一考校学生,压根儿就不需要拿书本,一只手拿着戒尺,一只手捻着胡须,背诵过程中有一丁点的错,就立马能够听出来,当即指出,然后……戒尺就派上用场了。

很多学生刚到何秀才这儿来上学的时候,压根就适应不了,被中途打断,手心儿挨了一棍之后,很多能背下来的东西,后边也忘得七七八八了。

不过,短则三五天,长则几个月,慢慢的总能适应过来,某种程度上,也算是锻炼了胆气。

魏时上辈子大考小考经历了那么多,高考那种大场面都经历过了,如今不过是小意思,丝毫不受影响,当然这跟他基础打的好也有关系,毕竟四岁入学之前,他就已经把三字经背下来了。

一番考校之后,向来严肃的何秀才难得露出个笑模样来,“不错,好好保持。”

若不是魏时的身份突然变得这么尴尬,他本来都想着让这个学生明年下一场去试一试呢,童生功名应当是十拿九稳的,就是不知道能排到什么名次。

但是现在,他虽然不懂官宦人家的弯弯绕,可也是听说过的,为了嫡子打压庶子的例子比比皆是,知县一家未必不会如此,太早冒头了,对这个学生未必就是件好事。

魏时可不知道自家先生已经为他考虑的这么长远了,自己的水平在哪个位置上,他心里头也是有数的。

明年,最迟后年,他一定回原籍参加考试。

别说什么藏拙的事情,他不过就是比旁人多了将近二十年的记忆而已,这让他比大多数同龄人更有自制力,但是也仅此而已。

资质在一个水平线上的,自制力强的人,学到的东西可能会更多,但是资质比他高出一截的呢,快马加鞭都不知道能不能追上人家,再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那就更追不上人家了。

说到底,要想藏拙,真的是要有一方面远胜于常人,但是现在的魏时还没有这个资格。

至于母亲会不会为了嫡子打压他,他只能抵抗,不能预防,否则的话,就要心甘情愿平庸,活在嫡弟之下。

嫡弟若是日后能成为一品大员,他自然没什么不乐意的,毕竟这个上限够高,可若是嫡弟日后成为一介农夫,难道还要他去做乞丐吗。

把自己的上限放在一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奶娃娃身上,魏时不只是意难平,而是压根就接受不了。

“中午要不要去我家酒楼吃,我请客。”黄学林憋了半天,才哼哼哧哧的道。

小伙伴摊上的这事儿,他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安慰的好,又怕提起来,惹得魏时伤心,所以……还是去吃好吃的吧,吃到美食,心情就好多了。

魏时去他家酒楼吃饭,他爹一定让大厨准备最好的饭菜,他也顺便跟着沾光了。

“不必了,刚过完年,好东西吃太多了,对鸡鱼肉的没什么胃口,还是在学堂里头吃点清淡的。”魏时拒绝道。

这份心意他领了,但是出去吃饭就算了吧,比起走那么远的路出去吃顿好的,还不如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练字。

魏时的字之前是下苦功夫练过的,府上笔墨纸砚不缺,他想用多少都可以,而且一开始拿笔写字的时候,并不是先生教的,而是父亲握着他的手开始的,六年以来,每天他都至少要练两个时辰的字。

就连嫡弟出生的那一天,他也在姨娘担忧的目光下,完成了每日必须完成的任务。

现在魏时还想再给自己加加码,时不我待,府内府外所有的变化,都给了他一种紧迫感。

如果说以前是稳稳当当的往前走,那他现在更像是被人抽了一鞭子,或者说是打在身上的鞭子一直没停,让他不断的加快速度,飞奔起来。

“行吧,你不去,那我也不去了。”黄学林恹恹的道,肯定是因为知县那个刚出生的小儿子,小伙伴才会连出去吃饭的心思都没有了。

他家里是开酒楼的,他爹虽然纳了姨娘,但是家中并没有庶子,而且他还是他们老黄家的独苗,对于嫡庶之争这些事儿之前没怎么关注过,但是小伙伴碰到的这事儿,实在是尴尬。

要是之前没被当做嫡子教养还好,可是在正儿八经的嫡子出生之前,整个燕县的人,都以为魏时就是魏知县的嫡长子,而且还是独子,恐怕魏时自己也被蒙在鼓里了。

但是魏知县真正的嫡子出生以后,立马就放出话来,魏时不是正室夫人所出的嫡长子,而是姨娘所出的庶长子,刚刚出生的这个,才是名正言顺的嫡子。

这就很尴尬了,要不是马上学堂就开课了,黄学林都想着去知县家里走一趟。

说实在的,学堂里的饭菜虽说是相对清淡了一点,但绝对不简陋,有鸡蛋、有豆腐、还有萝卜和冬笋,除了味道寡淡一些之外,没别的毛病,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中午留在学堂吃饭,而不是大老远回家一趟。

跟后世学生吃饭的时候一样,也都是三三两两的搭伴,很少会有人落单,也不会全都挤在一块儿。

魏时和黄学林交情好,基本上都是他俩搭伴,不过这次刚端着饭菜坐下,陆陆续续就围过来了不少人。

“一块儿吃吧,我功课上有个问题想要请教魏兄。”

“先生老是嫌我这字练不好,魏兄也给我提点意见呗。”

“过年这么长时间没见面,我都想魏兄了。”

“今日学堂的小炒做的不错。”

……

何秀才教书并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放在一个班里,毕竟大家年龄不同,基础也不一样,魏时所待的这个班级,相对而言是基础最好的一个班级了,同样人数也不多,总共才只有十三个人而已。

但就是这十三个人,之前用午膳都是三三两两的坐着,如今却是以魏时为中心,整个围成了一个小圆圈。

圣人言,食不言寝不语,对于这些半大的少年来讲,在学堂里倒是没必要遵守这个规矩,用膳的时候,聊天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也没像如今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压根儿就没有停歇的时候。

大家颇有默契,谁也不提魏知县嫡子出生的事情,有讨论圣人言的,有把过年的乐事儿拿出来说一说的,甚至还有把自己被爹爹打手心的事情拿出来说的,卖惨图人一乐。

在这样的氛围里,魏时积攒了很久的烦闷,突然就消散了不少。

之前他总把这些同窗当做是小朋友,如今却是这些小朋友们在使劲儿安慰他。

魏时眼眶发热,整颗心又酸又涩,好像都要冒泡泡了。

努力压制住自己的情绪,魏时尽量语气自然地跟他的同窗们交流,没什么大不了的,没什么是不能过去的。

显然,魏时控制情绪的能力是不过关的,最起码在这一群关心他的同窗们眼里是不过关的。

眼眶微红,哪怕声音已经极力压制了,也仍旧带了一点点的哭腔。

同窗多年,谁瞧见过魏时这副模样,样貌好、学问好、家世好、性情好,这样的人应该没有人会不喜欢。

在这个小小的学堂里,哪怕没有什么神童之名,魏时也照样‘虏获’了一大批人的心。

这群半大的少年都还是小萝卜头的时候,就进了学堂。

不乏有哭鼻子的小家伙,尤其是在何秀才相当严厉的情况下,更不乏调皮捣蛋、喜欢打架斗殴的小家伙,还有在家里头做惯了小少爷,什么都不会,吃个饭都会把瓷碗打碎的小家伙。

魏时在学堂一开始给人的印象就是‘小大人’、‘老好人’,哄孩子可比严肃的何秀才顺溜多了,再加上颜好,哪怕刚上学堂没几天,大家人都没有认全呢,就都已经记住了魏时这个乐于助人的小哥哥/小弟弟。

等小萝卜头们慢慢长大,魏时的天资和自制力让他的功课在何秀才这儿是最好的。

学生时代,成绩应该是大部分学生都看中的,更何况魏时不只是成绩好,对大家还不藏私,什么不懂的都可以去问他。

至于家世,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个闪光点,在燕县哪还有比知县更大的官儿。

如今,所有人都知道了魏时是魏知县的庶长子而非嫡子,十岁左右的少年们,已经晓得人情世故了,知道这对魏时来说,影响有多大,倘若嫡母不慈的话,未来就更不好说了。

甭管是比魏时年龄大的,还是比魏时年龄小的,这些年来,魏时在他们心里头都已经是大哥哥一样的存在了,出类拔萃、德才兼备,是榜样,也是一座让人仰望的高山。

所以大家才都不知道要怎么安慰魏时,只能用这样笨拙的方式希望魏时可以高兴一点。

第3章

魏时的心情确实有转好,他毕竟多活了一世,又早在出生之时,便明晓了自己的身世,不管是对父亲,还是对母亲,感情上都是有所保留的。

不可能像是在上一世一样,对父母双亲的感情毫无保留。

现在看来,谨慎一些,确实是能够让自己少受到些伤害,倘若他没有前一世的记忆,这会儿指不定崩溃成什么样了呢。

白姨娘住的院子很小,而且还不是单独住一处院子,而是同周姨娘一起,不过周姨娘的年岁比魏仁还要大上一岁,也没能生下个一儿半女,所以这些年来在府上一直活得都像个透明人一样,很容易被人忽略。

魏时都已经十岁了,自然不可能跟姨娘住在一块,六岁之前他都是住在母亲的院子里,六岁之后就有了自己的小院子,紧挨着前院,方便去找父亲讨教功课,也方便出府。

自打嫡弟出生以后,他一应的待遇都从嫡子降成了庶子,好在,那处院子没被收回去,否则的话,待在犄角旮旯里没什么,就是怕待的地方不清静,也不自在。

哪怕重活一世,在学习方面,魏时也大都沿袭了上一辈子的习惯和方法,写文章、练字、看书……这些都要在相对比较安静的环境下,才能够集中注意力。

当然不是说过于喧杂了,就没办法进行这些事情了,而是效率天差地别。

至于背书,魏时还是习惯性的要放声读出来,让他不出声去记忆这些东西,记得不牢固不说,关键是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多了。

所以魏时还挺庆幸可以保留住自己的那处小院子,既清静又自在。

母亲那边,在父亲已经发话的情况下,魏时也没有跑过去自讨没趣,不过姨娘那边儿却是要常去的。

虽然他多年来一直都是被养在嫡母的膝下,但这也并非是姨娘可以选择的,不过是身不由己的可怜人罢了。

“姨娘给你做了一身内衫,等会儿你拿回去试试。”白姨娘这还真是头一次给儿子做衣服,以前儿子是养在夫人膝下的嫡子,跟她没什么关系,不管是为了自个儿,还是为了儿子,她都不可能去亲近魏时。

如今,夫人应当不在意这个了吧,满心满眼都是刚出生的少爷。

可怜她的孩子,成了这府上的小可怜。

白姨娘心里恨极,这么多年,他不是没想过夫人可能会再生出一个儿子来,但时哥儿到底也被夫人养过,就算不能占了嫡子的名分,也不应该一点情分都不讲。

可是夫人呢,自从生下了少爷以后,先是把‘魏时不是嫡子而是庶子’的消息在府内府外传播开来,一应的待遇,不管是吃穿用度,还有是每个月的月银,还是身边伺候的下人,无一例外,全部都削减了。

时哥儿以前的乳母、丫鬟、书童全都被调到少爷身边去了,不过这些人原本不是夫人身边的旧人,就是跟夫人身边的人攀亲带故的,调回去也算是合理的。

可这么多人被调回去了,没见夫人再安排别的人过去照顾时哥儿,除了一个干杂活的仆妇之外,时哥儿那处院子就再没旁的下人了。

连个书童都没有。

白姨娘这么多年来也算是老实,她原是夫人身边的丫头,当年也是夫人把她赐给老爷的,一开始便是为了借腹生子,只是她……背主了。

在怀了孩子之后,她就求着老爷把自己从通房提成了姨娘,从下人到半个主子。

可因为自己孩子被养在夫人膝下,这么多年来,她可从来都没有想抢过夫人什么东西。

夫人却真的是一点情面都没留。

魏时接过姨娘手里的内衫,这还真是他第一次收到长辈亲手做的衣服,针脚细密,料子柔软,瞧着就比从外边买来的成衣舒服。

母亲的针线活也不错,时常会动手做衣服、帕子、荷包,只不过母亲之前都是给姐姐和父亲做针线活,没有因为他动过一针半线。

或许在母亲心里从未把他当过儿子吧。

其实换位思考,如果他是母亲,也很难会把妾室生的孩子当做是自己的孩子教养,就像他也没有办法完全对母亲毫无保留一样。

大家彼此彼此,如今这样也算是好的,省得心里始终存着一个疙瘩相处,母亲倘若没有嫡子,他一年到头连跟姨娘见面的机会都没有几次。

生恩养恩,用不着他纠结,结果已经出来了。

魏时是留在这儿跟父亲和姨娘用完膳才走,倒不是他非要挤在中间当个电灯泡,而实在是迫不得已,这十年来他虽然不能说是锦衣玉食,但真的是没受过什么苦。

但是如今,下人大都被撤走对他来说倒是还好,毕竟他从一开始,穿衣、洗漱、磨墨、整理书桌和书架……这些能自己动手的事情,他大都不会让旁人去做。

院子里唯一留下的那位老妇人,平时除了打扫房间和院子之外,还要给他浆洗衣物,剩下的事情就要他自己做了,不过没人跟在身边,倒是比之前更清静了,更能够沉得下心来读书。

唯独膳食是他没法忍受的,清汤寡水,吃饱是能吃饱,但是先不说口感,就是没有油水这一项,他就受不了。

毕竟正是在长身体的年纪,他每天用来读书做功课的时间至少七个时辰,饭菜没有油水,一开始还行,时间长了是真受不了。

早上不可能吃的很油腻,学堂那边准备的午膳本身也比较清淡,一整天就指望晚膳补充点营养了,结果还没出正月呢,厨房那边送过来的饭菜就清淡到一点肉腥都没有了。

魏时在这方面可不会亏待自己,毕竟他还是要长个子的,营养跟不上,长不高怎么办。

所以每次父亲要过来的时候,他都会厚着脸皮留下来,只要父亲在,晚膳绝对丰盛,三个人是绝对吃不完的,关键是有油水啊。

至于父亲不在姨娘这儿留宿的日子,魏时也不可能专门出府去吃东西,只能是在回来的路上,用自个儿攒的银子买点儿吃食,什么烧鸡、肉饼的来者不拒,有时候还会给姨娘买一些糕点回来。

父亲在姨娘这边留宿的日子都是固定的,一个月里有十多天都是在姨娘这儿,比在正房那边留宿的时间要多得多。

但是除了来的时候晚膳丰盛点之外,对白姨娘而言,并没有什么用处。

府里所有的事情都是夫人做主,老爷压根就不管,平日里也很少会送她什么东西,所以做了十年多的姨娘,她手里头仍旧没能攒下什么银子,否则的话,也能补贴儿子一二。

这孩子瞧着她都心疼,夫人连膳食都要苛待,全然不顾往日的情分,她又没有银钱可以贴补儿子,平日里的饭菜也没比儿子那边好到哪里去,只能是老爷留宿的时候,把儿子留下一块儿用晚膳。

白姨娘这辈子就吹过两次枕头风,一次是让老爷把自己从通房提成了姨娘,另一次是把孩子生下来之后,求老爷保住她的性命,哪怕喝绝子汤也无所谓。

头两次都是为了自己,这第三次枕头风是为了儿子,夫人太心狠了,她不能指望老爷和夫人什么时候能够良心发现。

要想让从来都不肯管事的老爷发作一次,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成的事儿,不是掉几滴眼泪,说几句好话就能哄得动的。

白姨娘铺垫了得有十几日的功夫,蜜里调油十几日之后,再来一招大的。

给老爷做了十年多的姨娘,儿子也不在身边,她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着老爷转的,所有的心思也都是基本放在老爷身上。

......

《庶长子》作者:邈邈一黍 全文免费观看_夸克网盘
点击观看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