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开局给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作者: 尔徽
简介: 中国法制史专业博士生伍爱华为爱发电,论文发疯期打算给大众科普一下古代法律。
没想到第一个直播视频就被神秘力量截取,投屏去了古代。
秦始皇嬴政看着天幕缓缓读出标题:《以法治国,秦律真的严苛吗?》
汉文帝刘恒:黄老才是永远的神!
李世民:那肯定比我唐朝严苛啊!
朱元璋:什么?秦律还有这条?太棒了,赶紧给咱老朱加上!
等伍爱华发疯(划掉)科普视频做的越来越多…
宋徽宗:啥玩意儿?君主立宪?
汉武帝:继承法还能这样玩?安排上安排上!
直到后来,每次皇帝们听到视频中说出“法律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当时社会的发展情况是…”就开始掏出保心丸。
你那说的是法制史吗?你那是揭我们老底啊!!!
古代民众:原来还能这样钻空子!记上记上!
【直播间最后会上交国家】
ps:爱华主要是在科普法制史,会涉及当时的一些典型案件(包括根据古代律法杜撰的案件)
pps:每一个直播世界都会成为世界支线,不会蝴蝶效应影响主世界,主世界历史无法改变
ppps:后期发现问题后直播间会上交国家
【如果发现作者有用错的史实,请评论区说明,最好附上出处,如果确定错了会修改,作话也会标明,不要因为粉黑立场发泄情绪】
【目前研究下争议的观点会标明,可能会有遗漏,之后会反复查看前文并修改标注】
【女主人设略愤青,会有很多观点输出,雷者勿入】
第001章 第 1 章
“啊啊啊啊啊!”隔壁寝室传来一阵呐喊。
“又疯了一个。”过来借辣椒酱的师姐李想对着伍爱华说道。
“这年头,搞研究有几个能不发疯的?”伍爱华长叹一口气:“关键是毕业还需要学术创新性成果,我也不知道,咱们这专业,还能怎么创新啊?”
“你这话说的,好像我就知道一样,我要是知道的话,现在早就毕业了。”李想说道。
“呜呜呜为什么我们要学法制史!”伍爱华愁眉苦脸。
“行了,空想是想不出来的,我的经验是你先去找找工作,被毒打一下,就会有灵感了。”李想提议:“这叫做注意力转移法,特别有用。”
伍爱华:……“我谢谢你啊!”
话虽这么说,师姐李想走之后,伍爱华揪着自己的头发思考了半天,毫无头绪之后自暴自弃地想:要不然转移一下注意力,没准灵感这个小妖精也会敌退我进这一套呢?
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之下,伍爱华打开了自己大学时申请的直播账号。
“哈喽各位朋友!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第一个回归直播,咱们来唠一唠秦始皇以法治国,喜欢的朋友一定要一键三连哦!”伍爱华打开主播的人物特效,变成了一只小兔子,反正大家看不出自己是谁,伍爱华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储备信口胡诌:“老朋友都知道,我直博了本校的法制史专业,伍博士我因为论文写不出来,所以上来和大家一起发发疯,今天就和大家说一说历史上都说暴秦律法严苛,那秦律是真的严苛吗?”
就在伍爱华发疯的时候,后台某个高维存在也在发出指令。
【选取主播,绑定主播,确定投放世界,投放中……投放成功】
于是,日落而息的古代人民刚刚躺上床,就看到自家屋顶/草棚顶/帐篷顶/天空上出现了一个卡通形象,口吐人言道:【历史上都说暴秦律法严苛,那秦律真的严苛吗?】
“有鬼!”
“妖怪啊!”
有人看到房顶上的卡通人物口吐人言,吓得连滚带爬跑出了房间,却发现出来之后,屏幕是投放在夜空中的。
因为黑夜的衬托,影像显得格外清晰。
这个时间,勤政的帝王都还没有休息,第一时间就发现了问题。
“官家……”正在和宋仁宗讨论新政的范仲淹愣了一下,挡在了赵祯的面前:“当心!”
张居正这时候正在研究自己的一条鞭法,听到声音之后,不由警惕抬头。
刚准备立木为信的商鞅听到“秦”之一字,拿着刻刀的手忍不住一抖,划过竹片。
卫青和霍去病舅甥两人正切磋武艺,闻声立刻抬头。
小机灵鬼和珅这时候还是个侍卫,第一时间喊出了“护驾!”
天空中的异象就挂在那里,没有因为人们的举动而消失或者发出攻击。
为人臣子的都反应过来,各个位面雄韬武略的帝王自然不会毫无反应。
始皇一甩衣袖,大步踏前,却发现屋顶上的兔子随着自己的走动在变化位置,于是站定,意味不明地说了一句:“暴秦?”
刘邦箕踞而坐,一口喝下一碗浊酒,哈哈大笑:“暴秦,暴秦!秦律可不是严苛吗?!”
李世民作为马上皇帝,胆气也是十足,看到口吐人言的卡通兔子,也毫不畏惧,听到它的话语,当即说道:“秦律还不严苛?那肯定比我唐律严苛啊!”
几人说话间,视频上的兔子也开始了后面的话语。
伍爱华直接说道:“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以法治国,秦律真的严苛吗?》。”
“当然,大家知道主播的风格,我们就是唠唠嗑,如有出入,那肯定是主播我记错了,请以文献和著作为准。”伍爱花笑呵呵地说道:“免责声明都说了,我们就开始吧。”
不知道伍爱华打算开始干什么,帝王将相都严阵以待,平民百姓有好奇张望的,也有忍不住瑟缩了一下的。
“开始的时候,我们要蹭一下热度,现在最热的秦律是什么大家应该都知道吧?”伍爱华随意地说着:“我没事干刷短视频的时候都看到过好几次,就是秦律里面关于出轨的条款。”
“秦律里面有一条规定:夫为寄猳,杀之无罪。这话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营销号说,秦律就是要求夫妻都要对婚姻忠诚,禁止出去乱搞,如果丈夫出去乱搞,妻子把丈夫杀了是无罪的。”伍爱华笑着说:“短视频的很多博主都特别推崇这一条,大家普遍说法是‘你们看看人家老秦人!在管理方面,还是要看我们迷人的老祖宗政哥啊!’”
“目前最流行的说法,不就是长生不老丹吗?为什么不能给我们老祖宗一个!这样我们就不用学外语了!”
长生不老丹五个字一出,秦始皇的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本来躺着看天幕的汉武帝立刻坐直了身体。
嘉靖帝摸猫的手一紧,只听叫宫廷里一声响亮的猫叫。
众寻仙问道者忍不住紧盯天幕:这兔子是什么妖邪,竟然真的有长生不老丹吗?
那么,是不是自己也可以长生呢?
世人皆求长生,但也有豁达的聪明人。
“迷人的老祖宗政哥,说的是秦始皇吗?唤秦始皇老祖宗,这兔子莫非是秦国的后人?”还是少年的苏轼问弟弟。
“有可能,甚至可能也是我们的后人。”苏辙说道:“哥你注意到了吗,那兔子嘴巴开开合合,但是始终就是一个动作在重复,所以这也许是后人做出来的幻象!”
“是幻象!”苏轼同时和苏辙开口,说出了幻象一词,后而相视一笑。
只见天幕上的伍爱华继续说着:“大家之所以会这么推崇这一条,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普遍认为古代关于贞洁的刑罚是浸猪笼这一种。”
“这就是电视剧对我们的影响了,我们印象中,都是女方出轨,然后女方和奸夫一起被浸猪笼,男方出轨,好像就只是大房闹一通,然后纳妾或者养外室,没听说过有什么处罚,但是事实上,这其实是对古代律法的一种误读。”
“首先要和大家明确的是,浸猪笼是一种私刑,基本是古代的宗族私底下作出的刑罚,并不是我们古代朝廷规定的刑罚种类。”
听到伍爱华的话,永乐大帝Judy一声嗤笑:“哪个朝廷制定刑罚会把浸猪笼写上啊!要被子孙后代和后世朝廷嘲笑几千年好不好?”
听到爹棣的话,大胖儿子抬眼看了眼亲爹,总觉得亲爹高兴地太早。
这时候伍爱华说着:“在我们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刑罚主要为五种,就是我们说惯了的笞、杖、徒、流、死,笞,就是用竹板或者小荆条、鞭子抽打,杖,就是大家熟悉的打板子。”说到这里,伍爱华给众人切换了一个影视剧画面。
只见画面上的官员说道:“来人!拖下去打他二十大板!”
画面一闪而过,看过的众人却都觉得心惊。
“这衣物,貌似是我们大清的?”老年康熙抬了抬老花镜。
“这莫非是俺大明之后的朝代,看那地界的发型,难不成和元朝一样,又被异族入主了中原?”朱元璋暗自琢磨。
“那可能都是几个朝代之后了,爹您担心也鞭长莫及。”朱标无奈劝说道。
“儿子你怎么知道爹在想什么?不愧是咱的好大儿啊!和你爹想到一起去了!”朱元璋笑呵呵地说道。
朱标无奈:爹你那大声嘀咕,谁能听不见啊?
“徒刑,大家骤然一听可能觉得不熟悉,但我说两个名词大家就知道了,这个刑罚就是我们说的坐牢,我们现在叫做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这两个词一出,大家是不是觉得熟悉多了?”
“流刑嘛,影视剧里非常常见。”伍爱华说着放出了“流放岭南”、“流放三千里”表情包。
“死刑就不用多说了,死去万事空。”伍爱华抖了个机灵:“什么地府什么天堂,都没有的,反而好好发展科技,幻想一下未来往数据流里导入思想,建一个赛博地府倒是有可能实现。”
伍爱华这话说完,给众人留下了深深的疑惑:“赛博地府究竟是什么?”
显然,伍爱华也不打算解释这些,而是继续说道:“当然,这五刑是封建王朝中后期才固定下来的,在秦朝的时候,刑罚虽然分为五类,但是是死刑、肉刑包括耐刑、徒刑、流刑和财产刑。秦律关于出轨的规定让自媒体吃了个盆满钵满,但是这其实不是秦律首创的,而且全文的内容并不像营销号吹的那样好想秦律特别偏向女性。”
“目前来说,以学者们的研究,战国时期颁布的成文法《法经》也有关于出轨条款的规定。”伍爱华给大家科普道:“丈夫出轨则诛,妻子出轨则宫。”
“同时,《唐律疏议》和《大清律例》等成文法法典中都有关于出轨条款的规定。”
“这些条款的存在,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伍爱华说着:“大家总觉得古代重男轻女,必须要说的是,这种感觉没有错!”说完伍爱华笑了一下,又继续说道:“但是在统治者眼里,和自己不是一个阶层的庶民,有用才是最重要的,何必分男女?”
“所以即使是男性出轨,也破坏了社会稳定,当权者有什么理由不处罚他?”
“毕竟,学法律第一课,就是要明白: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伍爱华最终说道:“中国上下五千年,也只有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才是无产阶级人民民主专政。”
完全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要命玩意儿的伍爱华这话一出口,各个位面都陷入了一场地震。
第002章 第 2 章
无产阶级民主专政是什么?
封建王朝的人们脑海里都冒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普通百姓或许还猜不透其中的含义,帝王将相却从伍爱华口中的“只有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体会到了这个名词和封建社会的截然不同。
再结合所谓的统治阶级,无产阶级,大家不禁猜测:这兔子所在的朝代应该完全不一样?
无产阶级的字面意思是没有产的阶级,“无恒产者无恒心”中无产的含义,那难道,还有泥腿子颠覆这江山?
仅仅是猜测到这里,聪明人们就已经一身冷汗了。
无数帝王将相神色复杂地看向天幕:这天上的兔子,果然是妖邪不成?它的目的,难道是为了颠覆社稷?
在帝王将相们脑海中冒出无数无端揣测的时候,实际上只是因为论文写不出来,所以来视频网站发个疯的伍爱华已经毫不在意地将无产阶级相关话题都略过去了。
单纯的博士在读生伍爱华:听得懂中文的人有几个没学过马哲的?义务教育必修课程好不好?
“话说回来,如果大家接受了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一设定,对于古代男尊女卑的情况下居然会惩罚出轨的丈夫,也就能够很好的理解了。”伍爱华继续说道。
“作为读网络小说长大的一代,我们周边总有那么一些男同学幻想着穿越回古代之后坐享齐人之福,娶很多个老婆……”伍爱华说着都笑了:“但其实按照概率来说,他们就算穿越了,也约等于是在做梦。”
“天幕短短几句话,透露的信息很多,嘉几乎都要跟不上了。”郭嘉和曹操抱怨着。
曹操私以为正是郭嘉脑子动的太快,所以才觉得跟不上,正常人,像是自己身边的夏侯兄弟,不都是听了下句忘了上句吗?
果然,在郭嘉问出:“网络小说是为何物,与诸子百家的小说家是否有联系?男同学代表了什么?这兔子读书时竟是男女混在一起读书不成?穿越一次作何解?还是穿越回古代,概率的意思是?还有之前说的电视剧……”
旁听了郭嘉疑问的夏侯渊没忍住抱住自己的脑袋。
聪明人都记下了这些名词,听着伍爱华继续说:“事实上,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国家,或者说汉民族统治的时候,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汉民族?”萧何顿笔。
“哈哈哈哈老夫我的国号!”刘邦大笑。
吕雉看着刘邦这张狂的样子,没忍住在边上刺了一句:“是了,日后有汉民族统治的时候,也有异族统治的时候。”
刘邦的笑声一顿,内心不满:这老妇总是不知道说些好听的话。
宋之前的朝代都皱眉:这兔子说的是不是我们的后世?如果是的话,又是哪个没用的朝廷让异族入主了中原?
秦始皇微微垂下眼睑,眼中波涛汹涌:汉民族是哪个民族?竟不是老秦人吗?!
没让大家过多猜测,随意唠嗑的伍爱华直接说道:“比如说大家流行的清穿,就是女频清穿必嫁权贵,男频喊出‘清穿不造/反,菊花套/电钻’的那个朝代,人家确实是多妻制,什么福晋侧福晋庶福晋,都是妻子,格格之类的才是小妾,但是这是满人的制度,当时的汉人还是只有一个妻子,没什么侧妻之类的名号,严格来说也不能说实践中完全没有,像是很多商人,就有所谓的‘两头大’,两边都以妻子称呼,所以准确地说,是法律不承认有。”
“事实上,人家古人也是一夫一妻制度,准确说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说到这里,很多观众肯定要说,博主你这七拐八弯地,还说什么妻妾制度,和开头要说的秦律都扯到八百里远了,”伍爱华忽然看了眼标题,意识到自己偏题了,连忙往回找补:“其实博主我是要告诉大家,这古代妻妾制度和大家想象的不同。”
“很多人对于古代妻妾制度的认知,都是源自于古装剧,什么宠妾灭妻,妻妾争斗,那些乱七八糟的知识,其实多半都是假的!”伍爱华语气坚定地好想在干什么正事一样:“以我这么多年对于法制史的研究来看,宠妾灭妻和妻妾争斗在汉民族主导的王朝,除非是在皇帝的后宫,不然根本就玩不起来!”
说着,伍爱华还不忘打了个补丁:“当然,清朝满人那种小妾能变侧妻的我们不讨论哈!”
被嘴了很多次的某个清朝位面,康熙不轻不重地把茶盏放到了桌面上,轻微的瓷器撞击桌面的声音唤回了九龙的理智,一直以憨直示人的直郡王当场出列:“皇阿玛!儿臣请诛……”
话没说完就被康熙瞪了回去。
太子爷在边上温温和和地说着:“大哥还是再看看吧,莫要冲动。”
直郡王瞪了太子一眼,而后才把目光投向天幕。
“在古代,宠妾灭妻是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的!”伍爱华打完补丁之后,继续说道:“如果是当官的,被弹劾宠妾灭妻,是要上折自辨,说不出合理理由的,或者没办法举出自己没有宠妾灭妻证据的,会降职、罢免,甚至革去功名。”
“咱就是说,风险太大,文臣寒窗几十年,武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带入到他们想想,为了宠爱一个小妾丢官,实在是不值当!”伍爱华举例:“就好比你好不容易工作后当上了领导,因为这个原因,不仅没了工作,还革除了你的大学学历……现代男性做不到的,古代男性也做不到的。”
“大学学历?是太学吗?还是国子监?”明朝学子们一边听,一边嘀咕着。
“至于说家里有爵位继承的勋贵,勋爵做了,则降爵,继承人做了,则换继承人,”伍爱华幸灾乐祸地说道:“这时候有人说了,那我要是没当官没爵位,你能把我如何?”
“不好意思,你没有官身没有爵位居然敢纳妾?以身犯法啊你!”伍爱华语气一变:“人家可是有规定的,你以为随便一个人都能纳妾?!”
“《明会典》明确规定:民年四十以上无子听之。”
“明确告诉了,作为普通平民,四十岁了还无子,那准许你纳个妾再试试,当然无子不是说没孩子,特指的是没儿子,毕竟咱们都知道,男宝就是尊贵嘛!”伍爱华的声音里带着嘲讽:“不过嘛,还需要你爹娘,你老丈人丈母娘,你老婆同意才可以纳妾,这种情况下玩妻妾争斗?”
晋朝一商人听到天幕的话,带着羡慕说道:“这明朝人,无子竟也可以纳妾,而不需要门阀……”
“所以说男人就是异想天开!想一想古代四十岁是什么标准?同龄人的孙子都快成婚了,你在纳妾想办法拼儿子,大概也就是现在七十岁的年纪?”伍爱华拍拍手:“也是老当益壮啊,懂得都懂!”
老当益壮一词一出,很多古人都喷了水。
“成何体统?!”
“不知廉耻!”
如果古人的反馈能上弹幕,伍爱华此时应当是听取骂声一片了。
好在伍爱华此时啥也看不到,所以还在愉快地闲聊。
“这兔子,对男性同族的恶意似乎有点大?”宋仁宗很确定不是自己敏感了。
听到宋仁宗的话,范仲淹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这兔……这人说了男同学,通过她的话语,不难看出她对于男同学的一些话并不赞同,而既然他们一起求学,应当是存在竞争关系,可能他们那里也是以男性为主,所以她心怀怨气?”
心怀怨气什么的,真不是伍爱华这些话的原因,伍爱华是老愤青了,特别是在写不出博士论文的暴躁阶段,配合男女对立程度进一步加深的社会现状,随便嘲讽两句甚至谈不上是针对,也就是习惯嘴嗨一下罢了。
是以伍爱华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地继续说道:“所以啊,古代妻子也不是大家想象地那么没有地位,大家要知道,古代中上层婚姻讲究父母之命,那基本上双方家庭都是有利可图的,这可是联姻,现代富二代联姻,谁能完全不顾妻子的想法?”
“至于说下层,能娶到老婆都是谢天谢地了,还考虑什么小妾?男小妾倒是可能有!”伍爱华随意发散:“比如福建契兄契弟,男妻也挺多见的。”
“究其原因,重男轻女要不得啊!只生养儿子不生养女儿,儿子长大了娶不到妻子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这话题不能多说,多说了我怕直播间被审核封了,咱们说回来啊,这古代,妻子还是挺有地位的,也不是影视剧里随随便便就能休妻和离的,古代休妻有个著名条款叫做七出三不去,和离也是有规定的,离婚也不是想离就离!”
伍爱华说到这里,才看到一个野生弹幕【所以现在那些离婚调解制度和证明感情破裂的条件,都是和古代人学的吗】
这话题要是回答了,伍爱华怕自己上热门保不住马甲,于是干脆装瞎忽略了弹幕,继续对着摄像头说:“说了这么多,就是证明了一件事情,古代的妻子挺有地位的。”
“所以挺有地位的妻子,在得知自己丈夫出轨的时候杀了他无罪,这条看上去是不是也挺合理的?”伍爱华提问。
“怎么可能合理?!”无数个时空无数个人都忍不住说出了心声。
就是搭建秦律框架的商鞅,听到姚芹的话,都没忍住抽动了一下嘴角。
伍爱华停顿了一下,才坏心眼地笑着自问自答:“不!这一点都不合理!”
“根据历史学家和法学家研究,他们普遍认为,秦律有这一条,应该是秦始皇加上去的!”
“咱们刚刚怎么说的?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伍爱华再次强调:“秦朝当时的统治者是谁?秦始皇啊!”
“专家们合理推测,秦始皇是因为他亲娘干出来的那堆事,恨极了婚内出轨的男女,所以在秦律里加上了这一条。”伍爱华解释了一下:“但是寄猳的意思是借给别家传种的公猪,比喻的是进入他人家中□□的男人,所以这一条有一个前提,是丈夫去他人家中□□。”
“如果他出轨的对象本身并没有成亲,这一条能否生效也需要打一个问号,毕竟整句话翻译过来,是说有妇之夫/淫/人/妻,杀死这个奸夫不算犯罪。”
伍爱华说着,又看到零零散散的两三条弹幕。
【所以主播你刚刚说了一大堆妻子的地位……】
【那你刚刚说那些干什么?】
“所以我刚刚说的那一大堆……”绝不承认自己是没有做视频大纲随口胡诌的伍爱华说道:“都是废话!”
“啊这……”古人们第一次体会了什么叫做无语。
伍爱华犹自狡辩:“听了我这么多废话,再回归主题,大家对‘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句话,是不是已经牢牢记住了?”
【虽然但是,主播你还记不记得,你的主题是秦律真的严苛吗?】
第003章 第 3 章
伍爱华觉得,自己的心情可以用一首诗来形容: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一时口嗨结果被观众发现自己跑题了怎么办?
伍爱华表示:别着急别上火,就咱这满嘴跑马车的功力,还不能圆回来吗?
“现在大家应该都已经记住了这句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开始进一步的话题:秦律,是在为什么服务?”
“可能很多人会问,博主,你说这个做什么?和你的主题有什么关系?”
“博主?”汉文帝暗自想到:“这博主也是官职?和博士有一字相同,感觉这兔子也是在科普,莫不是也是要通晓古今的官职?”
伍爱华这时候还在口若悬河地说道:“当然有关系!我们要学法律,就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
“大家要知道,法律是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脱离当时社会实际评价法律条文是不科学的行为,良法恶法,都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来看。”伍爱华说道:“所以大家在承认秦始皇丰功伟绩的同时,也必须要认识到,秦律是非常严苛的。”
“或者说,很多时候秦律不得不严苛,比如关于种田的规定,如果秦律不规定好了苗的间隔、浇水的次数,那年代的普通农人可不懂什么科学种植法,种田的成果搞不好就是草盛豆苗稀。”
“说起草盛豆苗稀,要是陶渊明是在秦朝,那不知道要被罚多少次了,首先就是辞职,在秦国,不经批准你敢辞职?其次你把地种成这样,你说说是不是应该被处罚?”
天幕之下的陶渊明第一次看向兔子,只觉得自己简直太冤枉了:不是,你说秦律,点名我干什么啊?你怎么不点其他人?
陶渊明死忠粉苏轼则忍不住开口:“五柳先生那是有气节的表现!种地种不好也不会去官场同流合污!”
伍爱华很快让陶渊明如愿,她说起了另一个人:“咱们回归正题,说到秦律,不得不提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商鞅。”
商鞅闻言抬头,正好看到天幕上出现一幅画像。
“商鞅的具体样貌已经不可考,我就用了这张大家最常见的图,商鞅舌战群臣。”伍爱华稍微解释了一下配图的缺失,继续说道:“大家都知道,秦朝建立,是奉六世之余烈,及至始皇,才一举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姐妹你窜屏了,博主讲的是过秦论不是滕王阁序】
【哦哦哦我错了,是不问苍生问鬼神】
【哈哈哈你可真是个奇才,就没有背对的是吧?】
伍爱华扫了眼弹幕,嘴角抽搐了一下,不得不履行管理职能道:“发弹幕的各位,你们适可而止一点,今天的重点是秦律哈!贾谊什么的,我们有空再讨论。”
天幕之下,汉文帝汉景帝都破了防:有事没事啊?说秦朝和贾谊有什么关系啊?
贾谊忍不住抬头:和我有关?
“这兔子是在和谁沟通?”王安石特别敏感地问道:“弹幕可以和它沟通,有谁发了弹幕?”
在王安石说话之后,突然耳边听见声音:【捕捉到关键词弹幕,是否开启弹幕?】
改革派王安石绝对是个王大胆,听到这话丝毫没有害怕,反而在迅速权衡利弊之后坚定地回答道:“开启弹幕!”
【指令接收,开启弹幕,祝您观看愉快!】
耳边的声音刚说完话,王安石就发现天幕显示的最上方有字迹飘过。
【知道了知道了,博主你继续说】
王安石禁不住沉思:这就是弹幕吗?
“回归正题,那这六世之余烈,是说秦始皇之前,秦国连续开出了六位明君……”说到这里,伍爱华预判了观众的预判:“这不是六味地皇丸啊,一家子开出六位皇帝的六味地皇丸是唐朝!”
这时候弹幕果然飘过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六味地皇丸吗】
天下聪明又大胆的人不止王安石一个,李世民一听到唐朝,就忍不住对臣子们说:“总觉得六味地皇丸这个称号不太妙啊!”
熟读历史的后代大臣皇帝怔愣了一会儿都反应过来,不由会心一笑:天幕这个说法可真促狭。
秦始皇的气压已经让周边跪下的侍者们匍匐在地了,赵高都忍不住在内心哀嚎:这唐朝又是哪一个朝代啊!
这时候,赵高听到秦始皇点自己名:“你听到天幕说的唐朝了?”
赵高本就是博览群书的人,闻言连忙回答道:“天幕刚刚言及《唐律疏议》,想来就是这唐朝的律法,除了唐汉之外,大清律例的朝代,应当是清朝。”
始皇没有回复赵高,反而问道:“丞相、廷尉他们还没到吗?”
赵高连忙回答:“亥正已经去了人,此时应当已经到宫门处了。”
秦始皇这才点了点头,没有说话,继续听天幕上兔子“口出狂言”。
伍爱华这时候放出来一张图:“秦国这六位君主,就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
“是不是听起来一头雾水?没关系,我帮大家做了一下联想记忆,大家看这张图,首先,秦孝公有个心尖尖上的小宝贝,是大家都知道的商鞅~”
听到伍爱华这话,后世朝堂的人笑喷了一片,心尖上的小宝贝这种形容,实在是太过了。
文人也会做闺怨诗的朝代,都没有帝王会肉麻地说哪位大臣是自己的小宝贝……主要是明君拉不下脸,昏君暴君都是这个评价了,还指望他们甜言蜜语?
这其中也不是没有异类。
曹孟德就大胆开麦:“吾得商鞅,必以金屋贮之!”
以荀家人为首的智囊团:好了好了,知道你崇拜汉武帝了,知道你是大汉忠臣了,就是说,倒也不必。
“然后呢,大家都知道芈月芈八子嘛!热播电视剧,秦朝宣太后,秦惠文王的小妾,秦昭襄王他娘!”
“有了芈月帮忙定位,咱们就很清楚了,秦孝公,是芈月的公公,秦惠文王,是她丈夫,秦武王,是她丈夫的嫡子,举鼎而死的那位国君,很多人以为电视剧瞎编的,咱必须要说,是真的!”伍爱华忍不住吐槽的欲望:“现实往往比小说还要精彩!谁能想到一国之君还能解锁这种死法?”
被吐槽的秦武王已经精准定位到自己,依然不敢相信,觉得兔子就是妖邪在蛊惑人心。
“秦昭襄王呢,就是芈月的儿子,秦武王的弟弟,白起的主君。白起大家都知道,不用多说,战国四大战神!秦昭襄王是白起那活的特别久的主君,然后他儿子秦孝文王,孙子秦庄襄王就有点平平无奇了,孝文王最大的标签就是秦始皇他没有存在感的祖父,秦庄襄王则是秦始皇他抛妻弃子跑回秦国的亲爹,奇货可居成语的代言人。”
“砰!”是青铜酒樽砸在地上的声音,这一晚上也不知道多少秦国国君破了大防。
秦昭襄王的也许是年纪大了,养气功夫倒是不错,不过作为一个十九岁登基二十二岁亲政但是被掌权亲妈压制到六十岁的君王,在平均寿命三四十的战国,要不是活得够久都要成为亲妈背景板,忍功也不得不出众,所以秦昭襄王只是琢磨着:“太后她竟然如此有名气,这兔子的同伴居然要借助她的名气来分辨秦国国君?”
“我们今天的故事,就要从这六位中第一位国君,秦孝公开始。”伍爱华说着,就看到了一片弹幕。
【敢情你现在才开始啊?】
【所以刚刚果然是嘴巴跑火车了吧?】
【人家博主十个科普视频都能说完了,你还没进入正题呢!】
看到弹幕这些话,伍爱华在心里默念眼不见为净,我只是一个发疯博主,神色自然地继续了自己的科普:“按照时间划分,商鞅变法立的秦法,其实应该归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说起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很多人唯一有印象的就是商鞅变法,但实际上,不管是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都开展过很多次变法,甚至可以说,他们能够成为五霸七雄,很多都是因为变法。”
伍爱华拉出来一张思维导图:“一开始的时候,率先进行变法的是楚国,开展了两次变法,这两次在左传里都有记载,而后晋国紧随其后确立了新法,郑国铸刑书于鼎……但是春秋战国时期在法学生中最出名的,是我刚刚提到过的《法经》。”
“可能有观众要问了,《法经》是什么?为什么这么有名?”
秦国时期的很多老百姓都忍不住点头:我们就生活在这春秋战国,也没听说过《法经》啊?
“因为《法经》开了古代法律体系的先河,可以说对中华法系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伍爱华说道:“就像说起外国法制史,一定要提《汉谟拉比法典》,每个人都耳熟能详法典里那一条‘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咱们要说中华体系下的法律,就一定要说《法经》。”
伍爱华只是说了一些自己习以为常的话,弹幕的反应却不在伍爱华的估计内。
【汉摩拉比法典是什么?完全没有听说过】
【难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这个法典发明的词语?我还以为是威尼斯商人发明的呢!】
【别说,威尼斯商人难道用的是那什么法典的条文?】
看到大家的疑问,伍爱华停下来解释了一下:“是汉谟拉比,我把正确的字发在弹幕里了,汉谟拉比法典是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奴隶制时代的法典,威尼斯商人和它隔了两千多年呢!但是威尼斯商人法庭判案时候的依据确实是脱胎于汉谟拉比法典的条文,所以我才说它是外国法制史绕不过去内容,因为它的影响非常深远,《法经》也是如此。”
听着伍爱华的解释,朱元璋呵呵一笑:“别说,这汉谟拉比和咱老朱想到一块去了,这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听起来不错……”
朱元璋这话一出,陪同加班的倒霉打工人们不由将目光都投向了朱标:太子,只能靠你阻止皇上疯狂的想法了!
朱标看着兴致颇高的朱元璋,只能咬牙硬上:“爹,北魏作为异族都知道要废除肉刑提倡教化了,咱们可是正统的汉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种刑罚,它不合适。”
朱元璋原本乐呵呵的,听了这话就开始不高兴,如果说话的不是他心爱的大儿子,朱元璋早就翻脸了。
朱标对亲爹还是很了解的,看到亲爹不开心的样子,显然还没放弃自己的打算,朱标直接看着亲爹的脸色说:“总不能让人说,咱们老朱家还比不过北魏那群鲜卑人吧?”
这话可是戳到肺管子了!
第004章 第 4 章
作为一个在元朝统治之下活不下去的小农民家庭出身的孩子,朱元璋这辈子最恨的就是异族统治者。
别的都好说,但是你要说我比不过北魏孝文帝?!
就是他是史书认证的明君也不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虽然很生气,但是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作为最成功的创业者之一,朱元璋心性的坚韧程度是远超过普通人的。
举例而言,普通人被一群人质疑,会觉得可能确实是自己不对,朱元璋这一类的创业者被人质疑,只会觉得他们是一群蠢人,根本不会听他们的质疑。
这才是百官把希望寄托在朱标身上的原因,因为朱标说话,朱元璋多多少少能够听进去一点。
果然,朱标说完之后,朱元璋先是生气,而后犹豫了一瞬间,才说道:“咱就不应该和异族学!他们都被儒生教傻了!”
朱元璋这话一说,朱标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亲爹是个倔老头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这时候马皇后过来了。
马皇后是被听到朱元璋赞同汉谟拉比法典内容的官员派人紧急找来的,路上就已经听说了前因后果了,一进来就说:“要是你答应了,以后就是太子劝帝王宽免刑罚,也给咱标儿积一个好名声,你不答应,别人不觉得你多有真知灼见,只觉得太子在你这里不受重视。”
朱标万万没想到,亲娘一来就把自己当作了工具人。
都说朱元璋在乎的家人只有两个,或者说别人都是妃嫔臣子,只有马皇后和朱标才是他的家人。
听到马皇后的话,想想这能够给儿子带来的功绩,朱元璋只能遗憾地说道:“那就依标儿所言吧。”
在明朝最尊贵的女人和第二尊贵的男人想方设法劝解最尊贵的男人时,伍爱华早就继续了后续的内容。
“《法经》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是战国时期魏国丞相李悝组织编著的,”伍爱华首先提醒一些喜欢发言的史学爱好者:“咱们说法制史,就没必要讲什么六国笑话了,关注在《法经》上就好。”
伍爱华这话一说,不少古人都好奇起来:六国有什么笑话啊?
但是伍爱华说不提就不提,直接继续说道:“《法经》有六篇,分别是《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前面四篇一看名字,大家应该都知道是用来专门打击盗贼的,《杂法》呢,就是除了盗贼这种重罪之外,其他的犯罪行为,因为杂七杂八,所以叫做《杂法》,至于《具法》,大家猜猜看是干什么的?”
【是程序法?】有弹幕提问。
“这位同学有点东西啊,还知道程序法和实体法,但是《具法》准确地说不是程序法,它就是刑法总则,告诉大家怎么量刑,类似于刑法规定未成年人、精神病人从轻减轻量刑这一类的。”
【又想起地狱笑话,未成年人保护法】
【就是,明明没能保护未成年人,只保护了未成年坏人】
伍爱华看到这些发言,没有顺着他们说下去,因为一说就容易封号,但是也不能完全不理,那样就违背自己的良心,于是伍爱华又开始了自己常规的跑题发散:“说起未成年人保护法,秦律里面也有关于未成年人从轻减轻的规定,这让秦律的也显示出了一些温情。”
【秦律可是征夫暴雨失期就会被全部杀掉的,居然还会保护未成年人?】
这个弹幕一出,秦始皇就眯了眯眼睛:“朕竟不知道,秦律何时规定因暴雨失期,征夫需要处死?”
李斯这时已经赶到了始皇身边,闻言铿锵有力地说道:“秦律绝无此条!”
伍爱华也看到了这一弹幕:“观众小可爱这么问,是被陈胜吴广误导了吧?”
伍爱华不得不替老祖宗解释一下:“现在的考古发现还没办法证明秦二世时期的律法有没有变化,但是根据目前已经出土的秦律记载,最起码始皇时期是没有这种规定的,研究观点普遍认为失期当然是重罪,但是因为天气意外,也罪不至死。”
“我个人倾向于认为,陈胜吴广不这么说,谁会跟着他们起义呢?虽然振臂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确实霸气侧漏,但是这可是掉脑袋的事情啊!”
“这么说吧,我们课本上陈涉世家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将尉罪,广故数言欲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负责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很多次刺激他,说自己想要逃跑,于是‘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将尉拔剑,吴广夺过剑杀了将尉。”
说起这个,伍爱华要申明一下:“下面主要是结合了我个人的观点,就是明明‘失期,法皆斩’,为什么将尉还喝得酩酊大醉?”
“学界一般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在秦律的规定中,暴雨这一类不可抗力导致的失期是不会全部处死的,甚至可能会免去处罚,所以将尉在浮生偷得半日闲的下雨时间喝了酒,另一种认为不处罚的只是傜役,兵役和傜役应该有所不同,既然司马迁这样记载了,秦汉相距又很近,肯定是有这么一项规定的,最起码头领肯定要问罪,陈胜吴广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将尉会喝醉的原因,就是因为知道自己要被定罪,所以只能买醉,如果这样,将尉为什么会在乎吴广逃亡呢?刘邦不就是确定自己押送的囚犯跑了太多,送到也是死,所以干脆把人都放跑了吗?”
“我个人研究认为,如果需要问罪,那就是因为将尉有爵位可以抵罪,并且不想要连累家人。”
“这么一看,刘邦也正是够渣的,吕雉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嫁了这么个烂人,适合做皇帝的人可不一定适合做丈夫。”
秦始皇迅速提炼了核心信息:“秦二世,陈胜吴广起义?好好好!好一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人,给我查国内名为陈胜、吴广之人!”
吕雉等人也心里一惊:“刘邦?难道就是刘季不成?刘季竟然当了皇帝?”
这时大家只能庆幸刘邦是刘季后改的名字,而吕雉的大名很少有人知晓。
始皇也很自然地以为这是更后一些的事情了,毕竟伍爱华也没有说秦二世而亡,只是说秦二世的时候有陈胜吴广造反。
但是出于谨慎考虑,始皇还是吩咐道:“让人也查查刘邦和吕雉。”
伍爱华此时还继续说道:“司马迁说了,当时秦朝是‘发闾左谪戍渔阳’,同时也记载了‘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首先我们要知道,闾左代表的是贫民,闾右代表的是中产小康家庭,秦朝打仗的时候最精锐的士兵就是老秦人的闾右人家,其次是老秦人的闾左和其他国家的闾右,最次就是其他国家合并来的闾左。”
“因为当时秦朝吞并六朝用时太短,秦吏一直是空缺的状态,所以在六国原本的地界,秦律的执行并没有那么严格,就说刘邦天天不干活在家里蹭吃蹭喝,当个亭长还总是喝酒,搁在老秦人的地盘,早就被罚了。”
......
《开局给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作者:尔徽 全文免费观看_夸克网盘点击观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