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
姚颜卿曾赴琼林宴,打马御街前,人人赞他美姿仪,是名满京华的探花郎
他生于权贵府邸,长于豪奢之家,死于盛宠之下
重活一世,姚颜卿只琢磨着怎么能在保命的前提下,为自己谋得一个锦绣前程
爽文,宅斗,权谋,不可考究架空文,只愿博君一笑
内容标签:宫廷侯爵 宅斗 重生 爽文
主角:姚颜卿 ┃ 配角: ┃ 其它:
作品简评
姚颜卿曾赴琼林宴, 打马御街前,人人赞他美姿仪,是名满京华的探花郎,他生于权贵府邸,长于豪奢之家,死于盛宠之下,重活一世,姚颜卿只琢磨着怎么能在保命的前提下,为自己谋得一个锦绣前程。本文文笔流畅,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借由夺嫡之争展现出波云诡谲的朝堂争斗,随着朝堂如波云般变幻莫测,姚颜卿逐步踏上青云之路,成为一代权臣。
==============
第1章
广陵有一姚姓人家,祖上起经商,在广陵提及姚家大多人都要道上一句金银窝,单如此倒也算不得什么,毕竟在广陵这样的地界,最不缺少的便是豪奢之家,只是这姚家却另有不同,这不同之处就在姚家老爷曾有一幼子姚修远,当得起惊才绝艳四字,以弱冠之龄连中三元,且得先皇下嫁福成公主,一时传为美谈,只可惜天妒英才,姚修远却是个短命鬼,与福成长公主成亲不到三载就丢了命去,彼时福成长公主的胞兄已龙袍加身,福成公主自然晋封为福成长公主,他怎忍看着唯一的妹妹自此守寡,自是下旨另赐一桩金玉良缘,若只是这般,不管福成长公主曾与姚修远如何夫妻恩爱,姚家也算是断了这门贵亲,让人想不到的是,近三载不曾有孕的福成长公主却在此时诊出已有一月余的身孕,竟为姚修远留了后。
今上为福成长公主所赐的夫婿是定远侯杨锡,两人一个丧妻一个丧夫,若不是福成长公主此时有了身孕,倒也算得上是一桩良缘,然,福成长公主与姚修远伉俪情深,说什么都要为夫婿留下子嗣,竟挺着肚子嫁进了定远侯府,七个月后产下一对龙凤胎,各取了姚修远表字中的颜华二字为名,姐姐添一若字,弟弟添一卿字,若是在寻常人家,这双遗腹子自是要给夫家养育成人,可姚颜卿之母乃是福成长公主,是断然不肯把一双儿女送回姚家的,可身为姚家骨血,这对龙凤胎的存在于定远侯府来说不免显得尴尬,故而皇太后劝言,姚颜卿与姚若华的存在于定远侯府来说是极尴尬的存在,就是日后两人长大,得知自己身份,又如何立足于定远侯府,倒不如交还给姚家养育,左右有福成长公主这个母亲在,姚家又怎敢怠慢了两人,是以,这对姐弟转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姚家,更为姚家维系住福成长公主这位贵人,且因这两人的存在让姚家在广陵无人敢轻看了去。
再说这对龙凤胎,姐姐姚若华生的仙姿佚貌又婀娜多姿,性情柔顺,已于一年前由福成长公主做主嫁给了宣平侯府的四郎君,外人说起,都道是一桩好姻缘,弟弟姚颜卿,倒是不负其父惊才绝艳之名,自幼便展现出不同寻常的聪慧,且因他幼时生的一副观音座下童子样貌,又伶牙俐齿,惹得姚老夫人直把宠的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养出了一副娇气的性子,姚老夫人并不以为意,于她看来,娇气些又有何妨,她姚家又不是养不起,况且依着姚颜卿的身份,合该是养的金尊玉贵的,这不,前儿个姚颜卿受了寒,连着两日姚老夫人都不允他出屋,就连请安都是不舍的,每日都要使丫鬟来问上三问方才安得下心来。
姚颜卿被养的娇也不是嘴上一说的,打他被养在了姚家,直至到了启蒙的年纪,那一双小脚丫都不曾沾过地面,出门不是下人背着,就是兄长抱着,连姚大老爷都给他当做马骑,更不用说身上穿戴的,送入口中的,不拘哪样不是好的都不会上身入口,身上的衫子日日换着尚且换不过来,身边伺候的下人,模样亦都是整齐俊俏的,簇拥在他身边,更是把他衬成了神仙公子样,走出姚府大门,当真不负广陵第一公子之名。
姚颜卿歪着身子靠在软塌上,手指漫不经心的敲打着小几,带着几许漫不经心,目光游离没有焦点,他素来不是多愁善感的人,年幼时性子跳脱,爱笑爱闹,少年时更是拘不住性子,日日与友人打马踏春或是酒肆嬉闹,没有一刻得闲,直至因春闱进了京都,未及弱冠之龄被今上钦点为探花,本以为仕途于他一路顺遂,不免少年轻狂,言谈之中稍显锋芒,却不想竟在盛宠之下丢了性命,姚颜卿微声一叹,只觉得昨日种种竟好似一场荒诞无稽的梦。
丫鬟白薇挑了帘子进来,见姚颜卿醒着,且歪在窗边,不免一惊,忙道:“郎君醒了便醒了,怎得还跑到窗边坐着,若是再着了风寒,可是让老夫人要了奴婢的命去。”一边说着,一边吩咐小丫鬟拿了毯子过来,她知姚颜卿的性子,到不敢开口劝他回到床上歇着。
姚颜卿摆了摆手,那双可以称得上是顾盼生辉的桃花眼漫延出些许的笑意,道:“连着歇了两日,也该去祖母那问声安了。”
白薇有心劝上一句,却也不敢多言,只吩咐小丫鬟打了水来,拿了熏了雅香的长袍,一边服侍姚颜卿穿衣,一边窥着他的脸色,轻轻的道了一句:“一早老夫人还使了立夏姐姐来问了郎君,说是让郎君多歇几日,就是念书也不急于这一时,先生那老爷让大郎君亲自去请了假。”
姚颜卿漫不经心的点了下头,道:“歇了两日身子骨都歇懒了,在歇下去可让人笑话了。”
白薇没在多嘴,只拿了一枚祥云玉佩比在姚颜卿的腰间,又拿了一银镏金扭丝镶宝石的香薰球给他系上,笑道:“谁敢笑话郎君,昨个三郎君还使人来问了两次,说是柳二郎君问起郎君不止一次,若不是老夫人不让郎君见客,定是要亲自来瞧瞧方能放心的。”说道这,白薇捂着嘴笑了起来。
姚颜卿勾了勾嘴角,这一笑倒当真当得起色如春晓之花的评语来,饶是白薇见惯了他的颜色,不免脸上也是一红,他倒无察觉,如他这般千娇百宠养大的儿郎,又怎会在意一个丫鬟。
姚老夫人的永安居在姚府的正堂,姚府的奢豪不是嘴上说说的,只说这永安居花团锦簇不必说,楼台亭阁更是少不得,幢楣平伸出的四根石花柱由上至下雕着画草图,色彩斑斓,显得富丽堂皇,纵观下来,合院相叠,条条通道相间,却是主次分明,房舍雕梁画栋、明柱花窗、浮雕的图纹远远望去更是栩栩如生,精美绝伦。
永安居的丫鬟瞧着姚颜卿来,脸上立时带了笑,有那伶俐且得几分脸的丫鬟更是说道:“老夫人和大太太适才还念叨着五郎君,五郎君来的可巧。”
姚颜卿抬起手中的玉骨玳瑁折扇在丫鬟头上轻轻一敲,径直朝正堂走去,未进门,就听见一阵笑声传来,门边留守的小丫鬟瞧见姚颜卿忙请了安,打了帘子请他进去。
姚老夫人瞧见姚颜卿便是眉开眼笑,不等他问了安就把人拢进了怀里,还当他是那龆年孩童,笑眯眯的让人端了茶点来。
“瞧着可是瘦了,日后在不许冒雨出去耍子,且安生的在家养上几日。”
那厢姚大太太亦跟着点头,笑道:“听你祖母的话,你这一病,可把她老人家吓着了,日后若是想出去耍也要瞧瞧天气如何,若实在耐不住,便邀了人来府里就是了。”这姚大太太是姚颜卿大伯父的嫡妻,至姚颜卿到了姚家就由她一手养大,说句当了亲生骨肉也是不为过的。
姚二太太皱了下眉头,她与姚老夫人和姚大太太不同,素来不是溺子之母,便道:“老太太说的话,你且记着,安生几日吧!落下的功课总要补回来,离乡试也不过两个月的时间了,这一试总要中举才是,总不能日后进了京让人瞧着只有个秀才功名傍身,没得让人轻看了去。”
姚老夫人听了这话有些不高兴了,搂着姚颜卿道:“秀才怎么了,一般人连秀才功名都是没有的,更不要说阿卿才多大的年纪。”想了想,又添了一句:“咱们这样的人家就是不走仕途也是无碍的,总是养得起阿卿的。”
姚二太太知道姚老夫人的脾气,素来拿这个小孙子当成凤凰蛋一般,容不得人说上一句,可事关前程,有些话她确是不能不说。
“像您老人家说的,咱们这样的人家,莫说一个阿卿,就是十个阿卿也是养得起的,大郎几个哪个不是把阿卿当眼珠子护着,但凡有什么好的,就是自己不要,也要先可着他来,可阿卿又怎能与常人论,他是个什么样的出身,难不成将来一辈子行那商贾之事?莫说您舍得不舍得,福成长公主就第一个不会允了,您仔细算算,这十个年头公主使人来了多少次要接阿卿进京,为的不就是他的前程。”
姚老夫人很有些不悦,又仗着屋内没有外人,嘟囔了一句:“接阿卿进京做什么,受闲气不成。”
姚大太太也是不舍的:“京城气候不好,依着我看还是留在广陵好,气候养人,一个秀才功名也是够了的。”
姚二太太当真是哭笑不得,与两人解说道:“有福成长公主在,更有那一年四次的船货提醒着广陵的人公主不曾忘记阿卿,这才没得人敢小瞧了他,可日后呢?说句不敬的话,福成长公主又能陪着阿卿一辈子不成?咱们这样的人家,银钱倒是不缺的,可身份到底是上不得台面,瞧见知府大人都要陪着笑脸,这委屈你们当真舍得阿卿受着?如今有福成长公主在,今上又是阿卿的嫡亲舅舅,他又随了小叔的聪慧,中了举,进了京,今上瞧见还能不关照几分?这前程哪里能少得了,又何必与人陪着笑脸。”说完,姚二太太一叹,掰着手指道:“咱们家小辈的不算,统共五个哥儿,二郎撇开不算,嫡出的就四个,大郎、三郎、四郎哪个是读书的料子?也只有五郎随了小叔是个读书人。”话音儿一顿,见姚老夫人与姚大太太面露迟疑之色,忙添了一句:“二郎倒也读得进几分书,可他到底是庶出,难不成捧了他出来压了嫡出一头?”
这话一出,姚大太太却是坐不住的,姚二郎正是她的庶子,她怎肯让姚二郎压了自己儿子一头,忙道:“乱了嫡庶之分乃是祸家根本。”说罢,又与姚老夫人道:“弟妹此番话说的在理,不说头悬梁锥刺股,只说近些日子,是该让阿卿收心好生跟着先生念书。”
姚老夫人向来没有什么主意,见两个儿媳都这般说,只得点点头,拉着姚颜卿的手,道:“那就听你二伯母的话,暂且收收心,等乡试过后由着你耍。”
姚二太太不觉好笑,乡试过后还有会试,哪里有时间由着阿卿戏耍,到时福成长公主自是要接了他进京备考,想到这,姚二太太便道:“阿卿莫怪二伯母多嘴,公主每年不知使了几次人来接你进京,往年你都躲了去,来年开春你却是躲不得了,难不成真要顶着一个秀才的功名进定远侯府?”
姚颜卿又不是不知事的孩童,如何不晓得姚二太太是他着想,忙道:“二伯母说的哪里话,我又不是小孩子,自是晓得二伯母是为了我好,必是要收了心好好读书的,如父亲一般为姚家光耀门楣。”姚颜卿虽未想到日后的路要如何走,却也知晓仕途一路万不能断。
姚二太太嘴角露出笑意,一脸的欣慰,道:“好孩子,二伯母也不是不让你出去耍,该松散的时候还是要松散的,只是乡试临近,怕你被旁的物儿勾了心。”姚二太太见姚颜卿点着头,一副乖巧模样,不由笑道:“之前回你外祖家你大舅舅为你打了一套白玉黑玛瑙的棋子,算着日子,过几日也该送来了,松散时可寻了友人来对弈一番。”姚二太太口中的大舅舅所指是她娘家兄长,许家靠漕运起家,到如今已是富了三代,只可惜银子哪怕是堆积成山也没供出来一个读书人,故而对他妹子婆家这个小小年纪已颇有才名的侄儿极是喜欢。
姚颜卿嘴角一翘,二伯母当真是把他当孩子了,一时却忘记了,依着他如今的年龄可不正是少年最喜嬉闹,当年可不就是由众人哄着他方才静下心来读书。
第2章
姚三郎至外吃了酒归来,身上的酒气未曾散去就跑去了春在堂,姚颜卿在屋内就听见一阵喧闹声由远至近,紧接着一个爽朗的声音伴着脚步声而来。
“五郎,你可算舍得出屋了。”
姚颜卿笑道:“三哥这话是怎么说的,我不过歇了两日,倒好似我整日都不出屋了一般。”
姚三郎挨着姚颜卿坐下,不耐烦的摆手推开丫鬟奉上的茶,与姚颜卿挤眉弄眼道:“虽你歇了两日,可柳二郎几个可觉度日如年,只盼着你赶紧好了好与他们出去耍耍。”
姚颜卿手一摊,笑道:“怕是不成了,祖母发了话让我近些日子都不得出去耍,要安心在家读书。”
姚三郎嘴角一翘,便笑道:“祖母最疼你不过,哪里舍得拘着你,只管与我一处耍耍,四郎在月扬楼开了席面,只等着你来好开席。”
姚颜卿摇了摇头,道:“不妥不妥,今年乡试我是要下场的,若是不能中举可没脸见人了。”
姚三郎这才想起乡试之事,却依然有几分不以为意:“就是不中又能如何,要我说你就安心在广陵住着,去与那些酸腐争个什么,京都再好也比不得广陵富饶,再者,如今乡试就要巴巴的拘在家里,真若中了举,等会试可要如何是好,只管听我的,你这在家歇了两日,若是再不露个面,柳二郎几个可要寻家来了。”
姚颜卿想到那几个友人的性子,不免头疼,便道:“如此今儿就走一遭,只是明儿个起我当真要好生念书了,若不然二伯母该念叨了。”
提到姚二太太姚三郎也是怕的,一肚子的话都咽了下去,忙道:“是这个道理,既二伯母督促你念书,便考个举人回来哄她开心也是好的。”心下却打定主意,待今日过了少不得不让人来叨扰五郎,免得耽误了他念书,考不回一个举人让二伯母迁怒自己,到时候可不是一顿板子能了事的。
丫鬟半夏那厢端了点心过来,正与姚三郎打了个对头,险些撞在一起,见他拉着姚颜卿,忙问道:“郎君是要外出吗?”
“嗯,若有人问起,就说我出去会友了。”姚颜卿点了下头,被姚三郎拉了一个跄踉,险些跌倒,也只来得及交代这么一个句,就被连拉带拽的出了门。
广陵繁华,更有一洒金街在此地是出了名的富家子弟吃酒玩乐之地,寻常百姓向来不会踏入这条街,免得惹了麻烦身上,而月扬楼正是在洒金街最繁华的地带。
还未上二楼,姚颜卿就听见笑闹声,里面起哄声最大的正是姚四郎,姚三郎拉了姚颜卿上了二楼,人未至,笑骂声已先传入众人耳中。
“好你个老四,我不过去接了五郎,一时不在你就拿我寻了乐子。”
姚三郎话一出口,众人轰然而笑,那厢已有人高声叫道:“四郎何止拿你寻乐子,正与我们说你前个勾眉画眼唱了一出贵妃醉酒却险些被人当了戏子调戏。”话罢,又是惹得一番大笑。
姚颜卿长眉一挑,不免勾唇展露笑意,问道:“这一出我怎么不曾听说?”
与姚颜卿极是交好的柳二郎已上前勾了他的肩,笑着与他解说道:“前个许二哥置了一桌酒席,正巧你病了,老太太不许你出门就给挡了,姚三那日戏瘾上来就去唱了一出,谁晓得有那不开眼的把他当了戏子来打赏。”
姚颜卿原当是友人之间开的玩笑,听柳二郎这般说,才知当真有那棒槌,心里顿时有些不快,道:“哪里的不开眼的连三哥都不识得?”
广陵虽大,可如他们这样的圈子却很小,常年打着交道,哪个又不认识哪个,是以姚颜卿才觉得稀奇。
柳二郎给姚颜卿斟了一杯酒,才道:“新来的巡盐御史到任了,前个许二哥开席正是请他家的公子。”柳二郎口中的许二哥与姚府正是沾亲带故的,是姚二太太的娘家侄子,许家早年以漕运起家,洗手后又贩起盐来,如今是广陵盐商中的翘楚,新的巡盐御史到任许家少不得要试探一下对方的态度。
柳二郎继而又轻笑一声,道:“也无怪姚三被错认,他那扮相当真一绝。”这话,调侃中多少带了几分无可奈何,像他们虽是身家丰厚可挥金如土,可论起身份来又哪里够瞧,在官宦子弟面前少不得要伏低做小,就是受了闲气也要忍上一二,免得给家中招祸。
与姚四郎勾肩搭背的少年在那厢听了几耳朵,颇有些忿然的开口道:“那小子仗着父亲官位,委实嚣张,拿咱们当乐子来耍,也不瞧瞧他们家尚且还没站稳脚跟就敢这般猖狂,也不怕跌了跟头。”
姚四郎以扇敲桌,冷笑一声:“且由着他猖狂几日,这广陵又岂是一家之言。”
姚颜卿眸光微闪,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他本就心较常人多一窍,又曾在官场中历练过,到如今若还不晓得此番话究竟为哪般,岂不是凭白多活了一世,当即便开口道:“广陵是否他一言堂尚且不明,只是这盐运却委实由不得旁人插上一手。”说罢,姚颜卿也不看旁人脸色如何,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姚四郎一笑,凑到姚颜卿身边,又为他斟了一杯酒,道:“旁人许是插不得手,可五郎你若出面,又是另当别论了。”
姚颜卿把玩着酒杯,嘴角衔着淡淡的笑意,却稍显几许冷淡,好半响,才开了口:“许家的事我如何出面。”若是姚家,他尚能不顾脸面去拜会那巡盐御史,可许家,却尚不值得让他这般费心。
姚四郎见姚颜卿面色微淡,众人也不在言语,面上不免有些挂不住,便带了几分恼意,道:“难不成我舅舅你不曾叫过一声舅舅?往日里有什么好的东西二表哥不都挂着你,如今这点小事你都不肯帮忙?”
这话,听在姚颜卿耳中倍感刺耳,只道是姚四郎故意拿话来打他的脸,他嫡亲的舅舅是哪个,是金銮殿上坐着的那位,可偏生他的出身极其尴尬,莫说叫上一声舅舅,就是见上一面也不曾。
姚颜卿这点心结倒无人所知,只柳二郎多少窥出一丝半点,见他沉了脸,忙打岔道:“今日本叫了五郎来吃酒,怎么说起这些糟心事来了。”说罢,招呼着众人吃起酒来。
姚颜卿哪里还有心情吃什么酒,也不愿留在这里扰了众人的兴致,当即便起身道:“原不过来瞧瞧各位,眼下乡试将近,家里长辈发了话,让我专心念书,今日便先回了。”说罢,起身便要离开。
姚四郎恼他不给自己脸面,又怎会留他,不过冷笑一声便自顾自的吃起酒来。
姚三郎瞧了瞧姚四郎,又瞧了瞧姚颜卿,拍着大腿“哎”了一声:“自家兄弟怎么还起了口角。”临了也不知道该劝哪个哄哪个,急的一脑袋汗。
柳二郎微声一叹,对着姚三郎摆了下手,送了姚颜卿下楼。
姚颜卿心下不痛快,面上便微沉了几分,只是不好与柳二郎使了脸子,想了想,便缓了脸色,问他道:“二郎过了年可要进京?”
柳二郎笑眯眯的摇着手上的扇子,走在姚颜卿左侧,右手略护在他的腰上,说道:“不去,京里的气候我受不得。”
姚颜卿略显诧异的看着柳二郎,问道:“这一届会试你还不准备下场?”说着,皱了皱好看的眉。
柳二郎“唔”了一声,见姚颜卿皱眉看着自己,便笑道:“你知我的,若说看了话本子什么还使得,念那些八股文章却是耐不下性子来,考个举人也不过是应付家里罢了,免得让父亲日日叨念,使我不得清净。”
“你若肯静下心来念书,伯父又怎会叨念你。”姚颜卿摇头一笑,也不急着上马,劝说柳二郎道:“凭你的悟性,只要肯读书,考中进士是早晚的事。”
柳二郎不应这话,反问姚颜卿:“刚听你说要专心念书,怎么?这一次乡试准备下场?”
姚颜卿想了一下,才慢慢的摇着头,道:“念书是真,却不准备下场。”他自己有几分斤两他自是一清二楚,虽说以他过来人的经验,这一次乡试必会中举,可名次却未必是好的,前世他得中探花,自以为是凭借的真才实学,等进了翰林院才知他不过是借了生母的势才被今上另眼相看。
柳二郎颇有些意外姚颜卿如此谨慎对待科举,不由笑道:“我原以为你今年必是要下场的。”
姚颜卿嘴角勾了勾:“若取不得好名次,下场也不过是旁人口中的笑料罢了。”
柳二郎微叹一声,抬手拍了拍姚颜卿的肩膀,说道:“莫要把自己逼狠了。”
姚颜卿轻“嗯”一声,踩着马蹬跃身上了马,与仰头瞧着自己的柳二郎挥了下手,扬起马鞭打马而去。
第3章
姚府内宅当家的是姚二太太与大奶奶丘氏,这与姚大太太性子软和有很大的关系,姚家虽是商户,可也是家大业大的,内宅总要有个管事做主的人,姚大太太扶不起,就抬了姚二太太来管家,大奶奶则跟在姚二太太身边打个下手,是以姚府内宅一切事宜皆逃不过姚二太太的眼睛,姚颜卿被姚三郎拉出去吃酒的事她自是一清二楚,而姚颜卿早早回府更没有逃过她的眼睛。
姚二太太是个聪明人,自不会寻了姚颜卿的小厮来问话,免得让他多心,只待姚四郎回了府,叫了他身边的小厮来问话,这一问,却让她火气直涌,赶紧打发了人叫了姚四郎归家来。
姚四郎今日被姚颜卿扫了颜面,心情自是不好,少不得多吃了些酒,虽说沐过了浴,又喝了解酒汤,可酒意依旧未散,因此进了屋就抱怨了几句,按他的性子,原在姚二太太面前是不敢放肆的。
姚二太太是个急脾气,姚四郎这一点倒是随了她,只见她拧着姚四郎的耳朵,张嘴就开骂:“孽障,好端端的又惹阿卿生气,我说过多少次了,眼看着乡试将近,莫要惹阿卿心情不好,你把老娘的话当耳边风了是不是。”
姚四郎“哎哎”的疼得直叫,好不容易逃开了魔爪,一边揉着耳朵,一边嘟囔道:“娘你就会偏心,问都不问就知道是我惹了他不高兴了?怎么不说他惹我不高兴呢!”
姚二太太冷笑一声:“你这糊涂东西,我怎么生了你这么愚笨的。”
姚四郎眼睛睁的大大的,恼道:“我怎么就愚笨了。”
“你今日说的什么浑话,什么叫你的舅舅阿卿不曾叫过一声舅舅?什么叫二郎有什么好的都挂着阿卿?糊涂东西,这话是你说的?你舅舅为何在这广陵能成为盐商翘楚,瞧得还不是我们姚家?我们姚家依仗的又是哪个,还不是福成长公主,若没有阿卿,福成长公主又会记得姚家是哪个,你这话,是要阿卿承了你舅舅的情不成?”姚二太太没好气的骂道,上前又拧住了姚四郎的耳朵,骂道:“若阿卿当众应了你,日后别人求到你大伯和你父亲那里,你让他们应是不应?”
姚四郎疼得“嗷嗷”直叫,哪里晓得这里面还有这么多的弯弯道道,一时间又羞又愧,忙道:“娘,我错了还不行,我认错认错,您松松手,我去给五郎赔不是。”
姚二太太啐了一声,到底是松了手,没好气的道:“再有下次我就与你爹说,瞧他打不打你板子。”
姚四郎连忙讨饶,陪着笑脸,嘴上说着讨巧的话,免得真被告上一状,落得板子上身,后见姚二太太露了笑脸,开口问道:“娘,要我说咱们姚家自有家财万贯,何苦让五郎去走仕途之路,都说伴君如伴虎,想来官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姚二太太闻言却是哭笑不得,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生了这样一个蠢货。
“姚家纵是有万贯家财也掩饰不了地位低下,如今是有福成长公主为依仗,姚家才得了几分脸面,若有朝一日这依仗没了,姚家的家财万贯就要成为有些人眼中的肥肉,恨不得人人都咬上一口。”说道此处,姚二太太微声一叹,若是小叔尚且在世,姚家必是另一番景象,又何必逼着阿卿入仕。
姚四郎是在蜜罐子里长大的,哪里知晓这其中的弯弯道道,听了姚二太太这番话,方知姚家处境,当下不由一愣,好半响,才磕磕巴巴的说道:“儿子不孝,竟不能为家里分忧。”
姚四郎能说这番话已是难得,姚二太太眼里不由露了笑意,嗓音柔和下来:“你有这份心已是难得。”话音落,见姚四郎扭着身子,就知他是耐不住性子了,便道:“自去耍吧!这些日子莫要拉了阿卿胡闹。”
姚四郎忙应了下来,出了滴翠轩犹豫了一下,便朝着春在堂的方向而去。
姚四郎脾气虽火爆又性情冲动,可却有一优点,有错立即改之,倒是放得下脸面来与姚颜卿陪个不是,自家兄弟,便是有了口角,气恼也不过是一时的,姚颜卿又怎会记仇,这事自是自此掀过。
次日一早,姚颜卿来到永安居,早膳过后,与众人提及入学一事,姚家虽为他聘请了先生,可到底不过是一寻常秀才,他所图甚大,自是不愿让这秀才先生继续教导自己。
姚大老爷颇显诧异的看着姚颜卿,他这侄儿虽天资聪颖,可因年纪尚小,终未定性,倒不想今日竟转了性子,自请入集贤书院。
姚颜卿两世为人,所求终逃不过权势两字,且前世他便入集贤书院进学,若不然凭借他在家中所学,实难被今上钦点为探花郎,虽前世为探花郎其中有借势之故,可若没有几分文采,也难以服众,是以他打定主意,必要入集贤书院静心读书,以求来日及第。
“侄儿觉得若今年下场一试,未必能取得好名次,倒不如静下心来读书,等三年后在下场。”
姚大老爷喜他有大志气,不免点头一笑,摸着长须道:“难为你小小年纪能有此念,只是那集贤书院虽好,可终究离家远了些,你自幼娇生惯养,可能吃得了那苦?”
姚颜卿起身拎起桌子上的茶壶为姚大老爷斟上茶水,微笑道:“侄儿以前不董事,不免贪玩,如今已想明白,若能进集贤书院,又有什么苦是不能吃的。”
姚大老爷抚掌大笑,当下便要应允,哪知姚老夫人眉头一皱,却是一百个舍不得孙儿,连连摇头:“不妥不妥,你想念书自是好的,既这个先生你不喜,就让你大伯另为你聘请良师就是了,怎得还要离家求学。”
姚颜卿自知因父亲早亡的缘故祖母把他当作眼珠子一般珍视,因此听了这话也不急,他素来嘴甜,只缓了声与她道:“祖母,那集贤书院有一沈先生,不知教出了多少有才之士,孙儿若得他教导,日后少不得有大造化,指不定还能与父亲一般连中三元,光耀姚家门楣,再为您老人家请一诰命封赏。”
姚老夫人听了这话,脸上不由露了笑模样,摸着姚颜卿的头顶,笑眯眯的道:“我们阿卿就是孝顺。”
姚颜卿被姚老夫人拢在怀里,闻言便道:“既如此,祖母就依了孙儿吧!”说罢,摇了摇姚老夫人的胳膊。
姚老夫人上了年纪,可受不得姚颜卿摇这几下,忙摆着手,笑骂道:“依了,依了,你这坏东西,我若不依你,你非要把我这把老骨头摇散不可。”话是如此说,姚老夫人一脸的宠溺之色却是掩盖不住的,少不得又嘱咐姚大老爷几句,又让姚二太太好好打点一番,就是求学也不必学那寒门学子一般拿腔作势,小厮总是要近身伺候的。
姚二太太一脸的笑意,道:“老太太只管放心,我一定打点的妥妥当当,保准让阿卿在书院也不为旁的事操心,只管安心的念书。”
姚二太太办事,姚老夫人是一百个放心,只可惜她办事在妥当,也架不住规矩二字,沈先生虽收了姚颜卿,却不允许他坏了规矩,小厮什么一概不许入集贤书院,好在平日里书院有下人为这些学子打扫房子浆洗衣衫,倒也不至于难倒素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姚颜卿。
在集贤书院念书已有三年,论悟性姚颜卿在书院中算得上数一数二,但却不是沈先生最为得意的学生,于他看来,此子聪慧,日后若入仕,必然主政一方,只是却必不会是直臣,甚至以他心性,对于权势更会极为热衷,于国而言未必是幸事一桩。
姚颜卿自是晓得沈先生对他的观感,只是略有几分不以为意,在他眼中,沈先生有育人之才,却不懂为官之道,若不然先皇也不会在他辞官时不加以挽留,不得不说,以沈先生之大才,这也是一桩憾事,每每思及,姚颜卿都不免为沈先生感到可惜。
秋闱将近,这一次集贤书院共有三人下场,除了姚颜卿外,还有沈先生的得意之徒张光正与陈良,是以沈先生少不得加以嘱咐。
沈先生虽对姚颜卿观感不佳,却也不至于厚此薄彼,把三人叫来,细细提点一番,言语间直指春闱,对于乡试并未多有言说,在他看来,这三人必会中举,且解元必在三人之中产生。
“乡试过后,你三人便早日进京吧!”
这春闱也是有讲究的,早日进京,打响名头更能让考官注意,且批阅卷子时更容易留下印象,是以沈先生才如此提点道。
三人称“是”,且早有打算,约定一同上京,张光正与陈良倒是和沈先生对于姚颜卿的观感不同,对于这个小师弟颇为喜爱,平时里更是经常在学业上指点于他,作为回报,姚颜卿也乐于和两人分享世家做派,免得两人进京后被人小看。
这年头,做官也讲究人脉,除非你想做一纯臣,且不说这纯臣是否是人人都能做得的,只说下场,多数凄凉,是以但凡不是那等一根筋通到底的人皆不会有此念,曾有诗道:同窗同师同乡人,同科同榜同殿臣,可想而之,同朝为官者,是极看重同窗、同乡、同榜之谊,张光正、陈良与姚颜卿三人正占了同窗、同乡之谊,此次下场,说不得又能占了同榜之情,情分自是非寻常人可比拟。
拜别沈先生后,姚颜卿与张光正和陈良道别,这才动身回了姚府,却也不过歇了三日,就带了小厮奔赴考场之地。
第4章
陈良与张光正比姚颜卿早三日动身,已先入住和乐楼,这两人家中颇有些薄产,又有宗族支助,自是不差些许银钱,同要了上房,且不忘为姚颜卿订下一间,姚颜卿到后,谢字若提不免显得生分,便邀了两人一同下去用餐。
眼下参加乡试的学子已注满了和乐楼,大堂用膳者不知几何,姚颜卿三人等了许久,才寻了空位坐下,又按着店小二儿的介绍,点了几道招牌菜,要了一壶梨花白。
姚颜卿三人都是风华正茂的大好年华,又自有一股翩翩风采,是以很是惹眼,坐下不久后,就有人过来相邀。
“郎君好相貌。”来人拱手一揖,眼底略带了几分惊艳之色。
晋唐崇尚美,尤其是姚颜卿这样形貌昳丽者最受人追捧,是以来人才会开口就赞他好相貌。
姚颜卿微微一笑,邀来人入席,彼此一番交谈之下,已杨兄姚弟加以称呼,似有亲近之感。
姚颜卿几杯梨花白下肚,面上便呈现一抹薄红,玉雕似的修长手指漫不经心的轻敲在桌面,目光看向窗外,忽儿的眸光一定,露出了一个笑意。
张光正不解,顺着姚颜卿的目光朝窗外望去,见一华服青年正进了和乐楼,没多时上了二楼直奔姚颜卿而来,甚是亲昵的叫着姚颜卿。
“好你个五郎,我还使了人去姚府问你何时动身,想着与你一道来,你倒是早早就出发了。”来人一边说着,一边勾了姚颜卿的脖颈。
姚颜卿眉眼一弯,拍了拍来人的肩膀,笑道:“我也只比你早到了半日,再者,我哪知你要来此。”姚颜卿嘴角勾着,拉着人上前,与张光正等人介绍道:“这是我在家中时的好友,姓柳名英东,在家中排行第二,只管叫他柳二郎便是。”说完,又把张光正三人介绍给了柳二郎。
彼此见过礼后,柳二郎与姚颜卿道:“我紧赶慢赶的追你,这才晚了半日,若不然怕要明日才得相见了。”
姚颜卿一笑,问道:“你可订好了住的地方?”
“家中在这有一处宅子,倒也不必住了客栈,一会让秦艽收拾一下,你随我回去,这地方乱糟糟的,哪里能让人静心读书。”柳二郎皱了皱眉头。
“我在这住的好好的,可不愿来回折腾,再者这离贡院也近些,你那宅子说不得养了一群莺莺燕燕,那才是扰了我读书呢!”姚家与柳家几十年的交情,姚颜卿与柳二郎又私交甚好,说起话来自是随意。
柳二郎也没有勉强,只与姚颜卿道:“我去姚府的时候正巧听说那边要来人了。”因顾及有外人在场,柳二郎只含含糊糊的说道。
姚颜卿却是明白柳二郎话中那边所指为何,脸上的笑意不由淡去,轻“唔”一声,半响后,才道:“往年这个时候她们也是要过来送东西的。”
柳二郎嘴角动了动,道了一句:“你心中有数便好。”
柳二郎口中所指正是定远侯府一行人,福成长公主虽位尊,却不曾分府另住,只因定远侯府杨氏一族是真正经年累世的簪缨门阀,而福成长公主又是二嫁之身,且怀着他人之子嫁入侯府,饶是今上,也没脸开口让福成长公主移居公主府中。
定远侯府一行人中有一人是福成长公主身边的管事邱妈妈,在侯府中也是非寻常下人可比,素有几分脸面,就连侯府几位郎君待她都极是客气,是以姚家也不敢托大。
邱妈妈微胖,脸若福饼,鼻头有肉,很是有些福相,笑眯眯的看着姚老夫人,说道:“公主知姚家这些年的辛苦,养育郎君甚是不易,如今郎君长大成人,不日就要考取功名,这些都是托了姚家的福,公主心中感念,特备了薄礼与众位以示感谢。”
这话,姚老夫人是一百个不乐意听的,姚颜卿是姚家子嗣,教养他本就是自家事,哪用你一改嫁之人来感谢,只是福成长公主身份尊贵,这话姚家上下却是无人敢说的,且还得陪着笑脸,谢过福成长公主赏赐。
姚二太太抿嘴一笑:“妈妈说的哪里话,阿卿自小聪明伶俐,哪里用得着我们费什么心思。”
邱妈妈闻言笑的牙不见眼,说道:“还是姚家教养的好,公主虽日思夜想,可到底鞭长莫及,若无老夫人和两位太太抚育,郎君也不会这般出息。”
姚老夫人闻言笑意显出了几分真诚:“不是我说,阿卿这孩子在出息不过了,原我家老大还想着早些让他下场,可偏他是个稳重的,硬是在集贤书院多念了三年书,这才肯下场。”
姚二太太对于邱妈妈这番话倒是在心中细细琢磨了一番,总觉得这客套的不像是定远侯府的做派,要知道往年来人惯来是眼睛长到头顶上,哪里肯定把姚家放在眼中。
“要不怎么说老夫人会调理人呢!知道郎君去了集贤书院念书,公主高兴的都不知怎么好了,逢人就说郎君最出息不过,就连三娘子都跟着很是得脸,今科郎君若能高中,哎呦!那真真是老夫人的大福气。”邱妈妈笑眯眯的说道。
邱妈妈口中的三娘子正是姚颜卿的胞姐,在姚家时行五,至五年前进京后就按了定远侯府中娘子的排行来论,是以邱妈妈才唤她做三娘子。
姚老夫人一时没反应过来邱妈妈口中的三娘子指的是哪个,亏得姚二太太机敏,忙问道:“华娘可好?这孩子嫁进了京里,还得公主多费些心思了。”这三娘子自小跟在姚二太太身边,她又没个亲生女儿,自是当成自己肚子里出来的一般,偏她性子极是柔顺,又嫁了高门,让姚二太太很是放心不下,只得不时让人送了东西进京,盼着宣平侯府看着这些东西的份上善待于她。
“三娘子好着呢!公主护得跟眼珠子一样,和姑爷又是和和美美,只是少不得惦记着郎君,如今好了,等郎君进了京姐弟两个来往也便宜了。”邱妈妈含笑说道,捧着茶盏呷了一口。
姚二太太与姚老夫人对视一眼,抿了下嘴角,温声说道:“妈妈这般说,咱们就放心了,说起来还是公主慧眼识人,这才让这孩子结了良缘。”
“至亲骨肉,公主如何能不想着。”邱妈妈拿帕子拭了拭嘴角。
姚二太太笑应一声,眼珠子一转,说道:“妈妈若早几日过来,还能瞧见阿卿一面,如今却是不巧了。”
邱妈妈却是一笑,回说:“倒也不急于这一时,公主特吩咐了老奴再此等候郎君乡试归来,之后在一同启程进京。”说道这,邱妈妈脸上的笑意更甚:“公主特意为郎君收拾出了一院子,就盼着郎君早日进京母子团聚。”
姚二太太眸光一闪,笑着道:“公主慈爱,是阿卿的福气,既妈妈要在广陵盘桓几日,还容我们一尽地主之谊,待今日妈妈休息好了,我带着妈妈在广陵四处走走,虽比不得京都繁荣,但也有些野趣。”
邱妈妈先是推辞之后,之后便笑应下来,晌午留了饭后,才待人离了姚府住进姚家别院。
“公主这是要留了阿卿在京中长住啊!”姚老夫人轻叹一声。
姚大太太眉头紧皱,道了句:“那邱妈妈字字暗指姚家不过是代替公主照料阿卿,如今要接了人去,时间长了,阿卿怕要与我们生分了。”姚颜卿是姚大太太一手带大的,情分如同母子,想到这些怎能不伤心。
姚二太太见姚大太太拿着帕子抹着眼泪,叹了一声,安慰她道:“大嫂这话说的我可不赞同,阿卿是在咱们家长大的,断不会与咱们生分。”话落,见姚老夫人亦跟着垂泪,忙又道:“阿卿若能高中,是否能留在京中暂且不提,便是留在了京里,咱们在京里也是置办了宅子的,不愁阿卿没有落脚的地方……”
姚二太太话还未说完,姚大太太就接了口:“就是没有宅子,咱们还置办不起不成,一会就让人先上京打点一下,没得让阿卿去侯府寄人篱下,看人脸色过活。”
姚老夫人轻叹一声,虽舍不得自家养大的孩子就此离了身边与自己疏远,可却知在那京城若无人相护,仕途一路难走长远,又不愿瞧着他对生母过于冷淡,不免为难。
“阿卿这性子,我当真放心不下,与那边远了不行,近了,少不得又要遭了闲话,说阿卿攀附侯府,说到底还是这孩子命苦,若是修远还在,何至于如此。”说起早亡的幼子,姚老夫人泣不成声。
这道理谁人不知,可奈何造化弄人,一切都是命。
姚颜卿却不信命,在他看来,我命由我不由天,而八月初八这日,正是他改变命运的起点。
第5章
乡试放榜,姚颜卿与陈良、张光正皆榜上有名,消息传来,沈先生并不感到惊讶,反倒是书院内的学生对于三人的名次颇感意外,不曾想到头名竟是姚颜卿,而非张光正,因为不免议论纷纷。
沈先生凭心而论姚颜卿虽非他得意之弟子,却是写的一手锦绣文章,且文风老辣,言之有物,只观文章,倒好似是在官场中历练过一般,恰巧这一届江南乡试的考官翁大人最为偏爱此种文风,故而头名非张光正已在他的意料之中,只是多少为他感到惋惜。
“可惜了。”
沈夫人听这话说的没头没尾,便问道:“可惜什么?”
沈先生微微一叹:“怀贤非乡试头名。”张光正字怀贤,这二字还是他及冠之年时由沈先生亲起。
沈夫人抿嘴一笑:“天下读书人多了,咱们江南又人才济济,便是他是你亲传弟子,难不成就要是解元了?”说完,有些好奇的问道:“头名是哪个先生教出来了?”
沈先生虽有几分偏好,可自己教出来的学生能为乡试头名,亦是欢喜的,不免略有几分自得的抚着长须,眼底带了少许笑意:“是颜卿那孩子。”
沈夫人对姚颜卿的观感与沈先生不同,她却是格外喜欢长得俊俏嘴又甜的,便笑道:“都是你的弟子,哪个得了头名不一样?偏你就这般偏心了。”
沈先生讪然一笑,略有几分尴尬,摇头道:“倒也不是我偏心,只是我观他三载,这孩子颇有几分奸猾之相,如今少年得志我担心他移了性情,只怕于国于民不是一件幸事。”
沈夫人是沈先生的结发之妻,两人感情非比寻常,是以她说起话来也无所顾及,只一笑道:“我知你喜欢怀贤这孩子,因他性情与你颇为相似,只是,总不能像你才是好的,依我看来,像你反倒不是什么幸事,太过耿直于仕途无益。”
沈先生叹了一声,不得不承认沈夫人一席话确有道理,只是真若让他随波逐流,他确是如何也做不到的。
......
BL重生之佞臣 全文免费观看_夸克网盘点击观看
继续浏览有关 经典 的文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