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盛京开小馆》作者:四颗杨梅
简介:
【慢热、非爽文 介意慎入】
青杏巷子有家长欢小馆,晨起点卯的大人们,瞧着卖了大半的生煎包,心中暗暗祈愿:高祖保佑,明日灌汤包还有的剩,若是不成,鲜肉馄饨亦可。
裴泓之偶然吃过一回,才知李娘子不仅早食做的好,玛瑙肉,手撕鸡更是绝佳,就连酒酿圆子,糖蒸栗粉糕也让人回味无穷。
不知贵店,还缺账房先生否?
第0章 楔子
“王妃知错了吗?”
带着一身冷凝气息的锦衣男子,绕过影壁,径直往正院走。
身后的长随脚步一顿,头更是低了几分。
“王妃她……”
男子不悦皱眉:“吞吞吐吐,成何体统,直说便是。”
“回王爷的话,王妃,”长随一咬牙,“王妃命侍女收整了嫁妆,说是要……和离。”
“什么?!”
男子怀疑自己听错了,再看长随胆战心惊,缩在一旁的样子,又不得不相信。
简直胡闹!
他加快脚步。
这个时辰,他本该在衙门处理公务。门房通传,说府里管事有事请见。
他以为是王妃终于知错,但碍于面子不肯低头,才寻了这迂回的法子,一路上也没深问。
原来竟又是她耍小性子使的手段。
“是本王平日太纵着,才让她一次次挑战本王的底线。”
男子一甩衣袖,携卷着怒火,迈进正院。
往日安静祥和的院子里,嘈杂喧闹。丫鬟小厮拿着物价,往来穿梭,乱作一团。
当庭放着十几个金丝楠木做成的大箱子,里面盛满了各种首饰布匹,陆续还有箱子被抬了出来。
“王爷!”
众人神色惊慌,行礼后,退在一边。目光隐晦的往正堂方向飘。
端坐在正堂的女子,表情平静,将茶盏稳稳放下后,才起身。整了整衣衫,缓步出来。
“王爷来了。”
她屈伸行礼,姿态一如既往的端庄。
“你又在闹什么?”男子按了按眉心,压下浮起的烦躁,“先前的事情,本王跟你一一做了解释,也如你所愿将人送走了。便是如此,你也不满意?”
“王爷以为呢?”
女子有一双极为漂亮的眼睛,宛如一泓幽泉,清澈也神秘。看向他时,总带着盈盈笑意,满载着情深。
而此时,面对这样淡然的眼神,他只觉得烦躁。
“本王以为,你身为王妃,当知何为温良敦厚,何为容人之量。”
“温良敦厚,有徽柔之质,柔明毓德,有安正之美,静正垂仪”。
这是他亲自求来的赐婚懿旨。
女子垂眸,将眼中的苦涩尽数吞下。
“王爷也觉得我德不配位了吗?”
许是这话中压抑的情绪太过浓烈,男人稍稍冷静了些,讷讷开口:“本王并未有此意,你……“
“王爷,”女子打断他的话,“既如此,我自请出府。还求王爷,签了这一纸和离书。”
她伸手,从袖中拿出早已写好的和离书,双手托举至眉心。
“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
男子俊秀的面容因为怒火,添了凌厉之势,让人不由生出一股寒意。
“果真是本王对你太过宽容,才会让你胆敢说出这番话!”
宽容?
女子苦笑。
“你所谓的宽容,是大婚当晚,许侧妃装病将你留至夜半,让全府上下看尽我的笑话,你却充耳不闻吗?还是刘侧妃仗着王府的势,欺压百姓,我按规责罚她后,却被你斥责小题大做吗?亦或是表妹借探亲之名借住王府,意图跟你有肌肤之亲的事情被撞破,你恼羞成怒,反口训斥我治理府中不严?”她冷哼一声,“若是如此,王爷对我可真是宽容!”
重翻旧账,男子方才生起的几分愧意,又被尽数打散。
“那你呢?和离后,你又要嫁给谁?是辅国公府的小公爷,还是你那没有半分血缘关系的义兄,或者是户部那位裴侍郎?”
女子被他这番质问,羞的面色涨红,身体摇摇欲坠,在侍女的搀扶下,才堪堪稳住。
“你明知道,我同他们不过君子之交……原来,你是这样想我的吗?”
她心如死灰,闭了闭眼睛,平复了起伏的心潮。眼前的人,是她情窦初开的一见钟情,至今已有三年。她曾以为,不管发生什么,至少,他们心意是相通的。可成婚不过两年,他身边的红颜知己,络绎不绝。起初他也会解释一二,而今连掩饰都不愿……
“和离吧!”
“和离?”
男子逼近,修长的手掐住她的下巴,丝毫没有怜惜,女子白皙的皮肤很快发红,泛青。
“这样的念头,你最好不要有。你是本王明媒正娶的妻子,即便是死,也只能冠本王的姓。”
他松开手,冰冷的指尖,划过女子眼见,抹去那点点泪水。
“即日起,没有本王的命令,王妃不得踏出王府半步。”
话音未落,男子便以转身离去。
“王妃。”
侍女担忧的看着,面容苍白,没了生机的女子。
萧怿。
女子攥紧手中的和离书,视线还留在男子消失的方向,眼神中的悲伤慢慢褪去,化为坚定。
是你负我!
第1章 鲜肉馄饨
“李娘子,生煎可还有的卖?”
寅时才过,天色还未透亮,盛京城就已经热闹起来。
青杏巷子的朝食铺子,早早都开了门,各色食物的香气夹在叫卖声中,让人口齿生津。
其中尤以长欢小馆门前最为热闹。
孙婆婆卸了挡板,将冒着热气的蒸笼搬到长桌上,转身去拿纸袋的功夫,门前就排起了十几人的队伍。
李玥妩将最后一点鲜肉馅包完,端着摆满馄饨的笸箩出来,立刻就有人注意到了。
“李娘子可是要煮馄饨?”
排在前面的男子,是老食客了。
他心知若是慢一步,只怕要与这为数不多的馄饨失之交臂了,也不等李玥妩回答,先定下一碗。
“郎君莫急,”孙婆婆麻利将客人要的五个生煎装好,抽空回了句,“馄饨却还有不少,只是纯肉馅儿,怕是许多郎君吃不惯。”
这就是善意的提醒了。
长欢小馆的吃食算不得最便宜,一些新鲜的吃食,也只比酒楼定价略低一点。
香菇鸡丁馅儿的生煎,一个三文,纯肉鲜儿的馄饨大抵是要贵上好些倍。
现下排队的食客,大多在附近坊市或码头做些粗活,一天也就挣个百来文,一碗馄饨,大半个时辰的工钱便没了,须得提醒着些。
方才有些意动的郎君,噤了声,眼神转了一圈,复又落回蒸笼里。
长欢小馆只卖早食,或是包子,或是生煎。包子又分荤素。肉包子一个三文钱,素的则只要两文。
虽是比别的早食铺子略贵了一些,但胜在店家实诚,包子都是皮薄馅大。做粗活,下苦力的汉子们,也只需四五个就能管饱。而且,李娘子的厨艺好,分明是一样的馅儿,偏偏她家的叫人吃了,回味无穷。
“劳烦李娘子为我煮一碗,今日不用上工,倒是可以慢慢品尝一番。”
吴大朗就在前面的杂货铺子当伙计,店家有事,铺子关门一日。他想着长欢小馆的生煎,还是起了大早。家里的婆娘还没吃过这新鲜玩意儿,听他提过一嘴,念叨了许久。
“客人里面请,馄饨这就好了。”
锅上的水烧开着备用,李玥妩抓了十个馄饨,放了进去。等水沸腾,才不慌不忙揭开另一边温着的鲜鸡汤,舀了一勺铺在碗底,将煮好的馄饨捞起,控水后倒进去。切的细碎的葱花与芫荽,并着小虾米,一同撒上去。薄薄的馄饨皮,露出几分肉粉色,汤底清白,葱花脆嫩,光是瞧着卖相,就让人食指大动。
吴大朗道了谢,拿起汤匙,迫不及待的舀了一个喂进口中。
皮很薄,牙齿轻轻一咬就破,肉馅里的汁水就流了出来,鲜美的肉味霎时在口中荡开。
虽是纯肉馅,却并不觉得厚重,很是爽口。
再喝一口汤。
芫荽和葱花并没有遮挡了鸡汤的香味,反倒有解腻的功效。温热的汤底,顺着食道落入腹中,驱散了清晨的凉意,让人忍不住喟叹。
细细体味过一番,他不得不为李娘子的厨艺再度折服。
顶着众人探究的目光,吴大朗细嚼慢咽,足足吃了一盏茶的功夫。
“孙婆婆,再包五个生煎,一并算钱。”
这时摆在长桌上的蒸笼已经少了大半,煎包锅里的生煎,也只剩下寥寥几个。
李玥妩将剩下的六个都装进纸袋里,递了过去:“生煎五个十五文,馄饨一碗二十文,总共收您三十五文,您拿好。”
早知这鲜肉馄饨不会便宜,但二十文还是叫人咂舌。
口齿间还能回味到的鲜香,让吴大朗掏钱的动作爽快了许多。
将铜板收好,李玥妩抬头看了眼将将泛白的天际,寅正了。
才想着,一辆乌篷马车就停在街边。
走下来的郎君穿着绿色官服,颈挂方心圆领,脚步有些匆忙。
停在小馆前时,方才放缓脚步,理了理衣摆,从容走了进来。
“李娘子,生煎可还有的卖?”
不等李玥妩回答,就看到一旁只剩些残渣留在上面的煎包锅,神色难掩失望。
本以为今日赶早,竟还是迟了一步。
还未走远的吴大朗,默默装着生煎的纸袋揣进怀中,加快脚步离去。
“少丞若是不急,可尝尝这鲜肉馄饨。”
王少丞瞧着她捞出来的馄饨,忙点了头。
“便来一碗,再加两个肉包子。里头可有空闲?”
不怪他有此一问。
长欢小馆生意红火,店面却只有丈许宽,不足寻常铺子一半。其中大半又搭了厨房,堪堪剩下两个桌椅的位置。
若不是客人们赶时间,并不进去吃,只怕要挤做一团了。
“少丞来得早,里面还空着。”
王少丞满意点头,捋着才蓄起的胡须,迈步走了进去。瞧这姿态,要当他进的是高门大户了。
馄饨很快端上桌。
还不等他动筷,熟悉的声音响起。
“李娘子,今个有新鲜吃食?不肖什么,给我来一碗。”
“主簿里面坐,馄饨这就好了。”
眨眼的功夫,小馆里就坐了四五个身着官服的郎君。
每人面前摆着一碗馄饨,并几个包子,各自吃的酣畅淋漓。
青杏巷子所在的坊市,算不得最热闹。因着是不少官员每日点卯必经之路,租金也并不便宜。
长欢小馆的食客,也有附近的官员。
他们品阶在盛京算不得高,行事的规矩就少了许多。
比如吃食。
高门显贵是断不会在她这蝇头小馆里委屈的。
早起才包的馄饨并不多,很快就卖完了。
李玥妩拿出账本,一边敲打着算盘,一边记录着早上的收益。
在算珠撞击的哒哒声中,小馆用一张长桌,与街上的热闹分割。
时人注重“食不言”,又是举止有度的读书人,偶尔交谈,声音也压低了几分。
“千秋节将近,圣人未有示下,胡尚书犹疑……。”
“……”
早朝在卯时,众人用过早食,一同动身离开。
孙婆子将空了的蒸笼搬回后厨,又收拾了桌上的碗筷,才坐下歇息片刻。
“娘子,今日进项如何?”
李玥妩做好记录,将账本仔细收好,看了眼外面还剩下的三层蒸笼,说道:“加上外头剩下的,约莫一贯并三百多文。”
她秀眉微蹙。
只她们俩人,准备这些就颇为吃力了,想多赚钱,还要从别的地方入手。
孙婆婆则很是满足。
小馆这才开了一年多,只做早食,就能比得上旁的店铺整日收益,属实不错。
这样下去,来年就能买个更大些的铺子。以娘子的厨艺,不愁没有客人。
第2章 少年当负凌云志
过了辰时,小馆就空了。
孙婆婆收拾好后厨,端了些茶点小食,坐在门口同隔壁杂货铺子的刘娘子闲聊。
“我家那位说,李娘子今日做了新吃食。怪他起的晚,一点儿不剩了。不知李娘子明日可还做?”
孙婆婆同旁人聊起小馆的吃食是相当的自豪。
“娘子做的乃是鲜肉馄饨。那馅儿可是足料的鲜猪肉,汤底是熬了一晚的鸡汤。只收二十文,婆子还觉得太亏了。只是娘子说,都是老主顾,让些利也无妨,大家吃着好,她也高兴。”
刘娘子一听价格,忍不住咂舌。
二十文,都能买半斗米了。听说用料后,又觉得合算。毕竟一斤猪肉就要五十文,鸡肉虽便宜些,也要三四十文一斤,这般算下来,确实没多少利润。
刘娘子在心中计较一番,决定还是尝个鲜。
“若是李娘子明日还做,定要帮我留一碗。”
孙婆婆却不应。铺子里哪天不是有人老早就要定下,可李娘子是一概不应的。
“你想吃,明日可赶早。都是乡里乡亲,给谁留都不对。”
刘娘子知道这个理,讪笑一声,只说明儿一准早起。
孙婆婆心里撇嘴。谁不知道刘娘子最是好占小便宜,明儿真要来,定要自个儿去招呼。
娘子若是跟她对上,少不了被占些便宜。
被孙婆婆当做小可怜的李玥妩,将银钱收拾妥当后,净了手往厨房走。
早上听清远提起千层油酥饼,她想着这会儿把面醒上,午膳就吃千层饼,并波棱鸡蛋汤。
要做千层饼,醒面至关重要。
将揉至光滑的面团放进陶盆,用湿巾子盖好。等着的功夫,可以调个油酥。
取白面,搁上少许调料,用温热的油浇透。她喜欢添一点荤油,味道更鲜亮。
待面醒发后,切成小剂子,擀开后抻长,抹上调好的油酥,撒上芝麻,拍成圆饼。
特制的锅子上擦上薄油,待锅热后,将饼子放进去。煎至两面金黄,便可出锅了。
香味飘出,孙婆婆再无心跟刘娘子扯闲,端着剩下的小半盘吃食,不顾刘娘子眼神探寻,忙进了后厨。
“娘子又整治了什么吃食?我在外面就闻着香味了。”
听说是清远念叨的千层油酥饼,她感叹道:“娘子对清远疼爱,清远也体谅娘子的辛苦,读书很是认真呢!将来必能蟾宫折桂,为娘子挣个诰命回来。”
李玥妩闻言只是笑笑。
“不求他能达官显贵,只求他能读书知礼,日后做个明理善良的平常人就好。”
孙婆婆纳罕。
时人读书,多为做官发财,光宗耀祖,李娘子倒是不同。不过娘子素来这个性子,不善与人相争,知足常乐。
她明眼看着,清远是个有志气的。读书认真刻苦,时常到夜半三更,李娘子再三催促才肯歇下,天未亮就要起床温书。只怕是不能如娘子所愿,做个寻常读书人。
“看时辰,清远该回来了。你先去把波棱洗了,中午就用波棱鸡蛋汤。”
李玥妩看了眼角落的漏斗,再有一刻钟,私塾就该散学了。
搬到青杏巷子后不久,她就带李清远去玉龙桥南,王举人办的私塾拜师。
王举人学富五车,高风亮节,在青杏巷子的风评很好,甚至有不少达官贵人家的孩子都在他私塾求学。
她本只是碰碰运气,未料王举人考问一番李清远的学识后,便爽快的答应下来。
掐指一算,她到盛京,已经三年又三个月了。
想到此,她心情顿时低落。
李清远心里记挂着夫子方才说的话,进门时,面上却不显。
“姑姑,孙婆婆。”
他问好后,去一旁净了手,掀开门帘进了里屋。
不大的厢房,又被分割成两部分,一边是他的书房,另一边掩在书柜后,并不引人注意。
李清远绕过书柜走了进去。
屋内靠墙而立的方桌上,摆放着十几个牌位。
他神色肃穆,行礼磕头后,拔掉香炉里即将燃尽的香烛,换上新的。
孙婆婆习以为常,摆放好碗筷后,坐在一旁等姑侄二人就坐。
她幼时就被卖入府中做丫鬟,后来又自梳为妈妈。府里主君因祸被诛,她无处可去,自卖为奴。
她在大宅子里待过,见识不浅,自然知晓人人都有几分秘密的道理,从不多打听。
李玥妩从牙行几十人中挑出她,就是看中她的识趣。
“快尝尝。你才念叨了一句,娘子就记在心上了。”
她将千层油酥饼往李清远的方向推了推,示意他赶紧动筷。
李清远眉间的苦涩,被桌上热气腾腾的酥饼冲散。
“姑姑最是疼我。”
李玥妩伸手想要像往常一般摸他的头,忽而记起,时人讲究“男女七岁不同席”,他们虽是寻常人家,但毕竟李清远已经大了,她不该再以对待孩子的方式待他。
手掌最终落在他肩上,轻轻拂了拂。
“你欢喜就好。”
......
我在盛京开小馆by四颗杨梅 全文免费观看_夸克网盘点击观看
继续浏览有关 bg 的文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