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投喂大理寺少卿日常》作者:司马兰阑全文夸克网盘观看

时间:2025-02-12分类:小说浏览:16评论:0

《投喂大理寺少卿日常》作者:司马兰阑

文案

沈鱼穿了,带着系统穿成了一穷二白,除了厨艺一无是处的十六岁小姑娘。

为了养家糊口,沈鱼一合计,系上围裙,掂起锅勺,开了一家小食肆。

系统:若想回到现代,请积攒一百万顾客的满意值,用满意值还可兑换食材哦~

为了早日攒够满意值,带着资产回现代,沈鱼开始没日没夜的搞起了事业。

椒盐羊排粉蒸肉,锅塌茄子豆腐羹。

牛乳金丝墨鱼粥,油爆河虾松皮扣。

常大哥吃了满意度+30.郑老板来了满意度+20,郝掌柜买了满意度+50。

沈鱼美滋滋地看着数值缓缓往上涨,直到有一天,系统忽然提醒她:

【大理寺少卿江砚白满意值+1000 】

沈鱼:嗯?!

————

京城众人都知道,京城出了家有名的食肆,食肆主人是个年芳二八的小娘子,一手厨艺出神入化,连大理寺的官员下了值也总往那里跑

有人说传言非虚,因为大理寺中每日都能听见这样的对话:

“江大人,今日去沈记食肆吃饭吗?”

江砚白:不去。

“江大人,去沈记聚餐吗?”

江砚白:下次吧。

“江大人,去沈记——哦,您不去。”

江砚白:...

人人都以为江大人不重口舌之欲,直到有一天,有人透过关了门的食肆门缝,看见这位江大人拉着人家小娘子的衣袖,皱着眉头问:“今日为什么不给我送饭?”

本文又名《我只想搞事业,工具人却想献身怎么破》

架空文勿考究,有私设,温馨向甜文

内容标签: 宫廷侯爵 穿越时空 美食 悬疑推理

搜索关键字:主角:沈鱼,江砚白 ┃ 配角:阿莓及一大堆 ┃ 其它:

一句话简介:工具人要有自我修养

立意:自立自强,聪慧勇敢

总书评数:190 当前被收藏数:5501 营养液数:1178 文章积分:58,875,295

第1章 肉末茄子焖面与白菜馅饼 艳阳高照……

艳阳高照,春光正好。

盛京城里街上熙熙攘攘,走街串巷的货郎叫卖声不止,很是热闹。

崇安坊街头有家挂着白幡,里间安静的可怕与外面的热闹相对。

沈鱼送走来吊唁的邻居,望着这二十来平的铺面叹了一口气。若非她是个现代穿来的,恐怕还不知该怎么活下去呢。

早上她还想着这个假期要好好玩一趟,结果就因为邻居失恋想不开自杀,点了个煤气罐她被莫名波及,睁开眼就到这儿了。

原主一家本也算个落魄大家,虽不似从前显贵,手里也算有余钱。只是沈父偏不信邪,没那个生意头脑还学人投资,赔的血本无归。本来沈母还能劝着些,但三年前她不幸染病,撒手人寰。

沈父更加肆无忌惮还酗起了酒,七天前失足落水一命归西,可怜沈鱼才二八的年纪就父母双亡。沈家家产被沈父败得差不多了,留给沈鱼的只有沈母这间陪嫁来的铺子和一些碎银。

【滴——您的美食系统已上线】

脑中突然响起电子音,沈鱼一阵头晕,这感觉好像被炸的时候。

【您好,因为您是意外死亡,只要完成任务,您就能重新返回现实世界,我是您的系统九九六号】

沈鱼听到还能回去激动不已,这古代没电没网真的很无趣啊,“那我的任务是什么?”

【通过您的劳动,获取顾客满意值,满意值可用来兑换食材和调料,攒够一百万满意值即可,还有一百万人民币奖励】

现代的她是个饭店的二厨,做梦都想有自己的饭店,可那么点死工资租房都够呛,更何况开店,想不到这桩意外倒是给她带来了希望,要是能带着巨额财富回去,就有本钱了。

【任务期限:三年】

沈鱼:“要是规定时间没完成呢?”

【永远留在这里】

沈鱼琢磨着这系统倒是挺人性化,没给出个离谱的期限,不管她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也重活了一遭,左右她都不亏。

沈鱼闭眼冥想,识海中出现了一个进度条,看着那满意值进度条上明晃晃的零,沈鱼暗自给自己打气,她一定要带着资产回现代!

眼下这铺面虽然不大,后头还带了个院子里面有两间厢房,也算是有个容身之所。何况还是皇城根下的屋子,放现代就是二环内有房,情况也不算太差。

这铺子原来是卖布的,之后因为生意不好掌柜什么的都辞了。墙壁地砖还保存完好,稍修葺下应该能行,沈鱼盘算着开个食肆。

“小鱼儿,可吃晚食了?”门口进来个四十岁左右的妇人,这是邻居钱氏,从前与沈母交好,情同姐妹,前头沈家还算富裕的时候沈母帮过她家里一个大忙,钱氏一家感恩,沈父死后一直是他们一家在帮衬着。

沈鱼笑脸相迎,“还没呢,钱姨您怎么过来了?”

钱氏手里拿了几根新摘的茄子和几个鸡蛋,“就知道你还没吃,刚摘的茄子,鸡蛋是自家养的鸡下的,还热乎着呢,你拿着吧。”

沈鱼办这场丧事可谓掏空了家底,买了棺材香烛基本就没余钱了,连丧宴都没摆,邻里也都知道情况,都只是来灵堂上两柱香便回了。沈鱼细想想还真是今儿的晚饭都没着落。

钱氏又道,“别说拒绝的话,我不爱听。”小妇人故意板起脸,傲娇起来还挺可爱。

沈鱼眉眼一弯,心头暖暖,也没推辞,“谢谢钱姨。”

钱氏是真真地心疼这个小姑娘,花一样的年纪就没了爹娘,以后可怎么活啊。她心里头有着盘算,姑娘家的早些嫁人才有出路,但沈父头七才过,此时也不宜说亲,沈鱼虽还要守孝,但也得替这姑娘留意着,成不了亲,先定下来总是好的。

两人又扯了几句闲话,钱氏晚间还要回去照看孙儿,聊了一会儿便走了,临走前说,“小鱼儿,若有什么难处,记得来寻我。钱姨帮不了你太多,救救急还是能的。”

沈鱼鼻头微酸,“我记着了。”

沈鱼将人送到家门口,回来还真有些饿了。

吃什么呢?

厨房里有些简单调料,食材却是只有几颗大白菜和一块不足五两的肉。米缸已经空了,面粉倒是还有。

她瞥见钱氏送来的茄子,那茄子歪七扭八,上面挂着些晶莹的水珠,古代种菜大多没有人工干预,茄子的卖相自然没有现代超市里的好,但胜在新鲜。沈鱼心念一动,就做个肉末茄子焖面吧!

幸好这个朝代没有什么守孝期间不准吃肉的规矩,不然真能让她这个肉食爱好者憋死。

沈鱼洗净了手,系上围裙,在瓷盆里倒出面粉来,倒得有些多了,她又抓了两把放回面粉袋子里。现在这情况,可不敢做多了。

揉面是件力气活,也是手艺活,用冷水还是热水,劲大还是劲小都有讲究。沈鱼从前特地研究过,发现这冷水揉出来的面更加筋道。

她揉的分量不多,不一会儿一个光滑白胖的面团就好了,其实揉的时间还是不够长,但她自己吃,就不讲究那么多了。

揉好的面拿擀面杖擀平,擀的时候双手用力均匀才能让面皮厚薄一致,这样切出来的面才会好看。面切好了,又切了些生姜大蒜先放一旁备用,接下来做的才是肉末茄子焖面的重头戏。

钱氏拿来的茄子很是新鲜,沈鱼将茄子切成均匀的长段,其实滚刀切也行,但她稍微有点强迫症,食材都要切的整整齐齐才好,想当初为了切出一样粗细的土豆丝,不知切了多少斤。

五两肉沈鱼舍不得全放,一刀切成了两半,其中一半放回原位,另一半细细剁成肉糜,此时加入一点料酒,酱油和盐,再接着剁一会儿,如此这肉糜会更入味。

沈鱼做完这些就想将东西下锅,突然反应过来自己还没生火。

现代煤气用惯了,一时还有些不习惯,但想起那爆炸还心有余悸,沈鱼觉得这土灶甚好。

她从小在乡下长大,生火对她来说并不难,柴火是现成的,找了些易燃的草料塞进灶里,再往通风口一吹,火很快旺了起来。

慢慢等锅热了,便可放油了,油沸先放生姜大蒜,配料很快爆香,接着加入肉糜,用锅铲将腌制好的肉糜倒进去细细滑散至熟。

待到肉糜有了六分熟,倒入切成条的茄子快速翻炒,因这土灶不好控制火候,一直都是大火,沈鱼只能凭借感觉,她用铲子压了一下茄子,觉得柔软度差不多了,再加了一大勺酱油和适量盐,可惜的是没有豆瓣酱,不然能更香一点。

这时候茄子的香味就已经出来了,最后舀上两大瓢水,开始焖煮。热气腾腾升起,肉末混着茄子香直往沈鱼鼻子里钻,她忍不住咽了两口口水。

大火收汁了一些后,再放面条,用筷子搅散是必须的,否则粘连上就不好了,接着又盖上锅盖,焖至汤汁收尽。

根根分明的面条吸饱了汤汁,露出漂亮的褐色来,出锅时撒上一点葱花,绿的紫的混着,卖相也不差。

沈鱼这一顿饭做完,早已腹内空空,夹上一筷子送进嘴里,茄子绵软面条筋道,咸淡适中,味蕾得到极致的满足。

【顾客满意度+30】

沈鱼喜出望外:这自己吃也算啊。

【只要是您付出了劳动,都是可以算的。每人每次的满意度都会有不同】

天色渐晚,沈鱼躺在床上琢磨着开食肆的事情,需要银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一时半会儿决计是不成的。既然不成那便徐徐图之,这铺子地段不错,虽不在闹市,却是官舍所在,在门前摆个摊卖些吃食也是个办法。

可卖什么呢?

沈鱼又陷入了新一轮思绪,这想着想着困意上来,便睡了过去。

翌日一早,沈鱼是被饿醒的,十六岁的身子正是需要营养的年纪,昨夜那一碗肉末茄子焖面属实有些不够。不过厨房了已经没什么吃的了,沈鱼将钱氏拿来的鸡蛋取了两个煮了吃,囫囵对付了顿早饭。

【满意值+2】

果然不被好好对待自己的舌头是没有资格得到高昂的满意值的。

崇安坊卖朝食的铺子不少,胡饼,馒头,馄饨,小面应有尽有,比起现世的早餐店也不遑多让。要从这些老店手中抢客源,她做的东西就必须有些新意。

沈鱼手上收拾着厨房的东西,脑中仍旧在思考做什么生意,低头望着空了的米缸,脑中忽然灵光一闪。

有了,卖饭团。

饭团的配料简单,所需工具也不多,正好是她负担得起的。且糯米饭团现做现卖,成本也可控一些。想当初她可馋学校门口的糯米饭团了,每星期都会去买。

打定了主意,沈鱼说干就干,想着去找钱氏让她陪着去买檽米,她才来不熟悉物价怕被坑。

上门有求于人总不能空手去,沈鱼拿了剩下的面粉和白菜,打算做个白菜馅饼。

面粉照例揉成面团,与手擀面不同的是馅饼的面团需要醒发,加入了碱面儿。面团揉好后盖上透气的白布慢慢发酵。

趁面团发酵时,将洗净的白菜切碎炒熟,馅饼馅饼,最重要的就是馅料了。沈鱼调馅极有一手,即使是简单的白菜也有讲究,炒多少时候,需多少油,放多少盐,稍有不对,这白菜的鲜味便散不出来。

调好的白菜馅放一旁备用,沈鱼戳了戳盖着纱布的面团,还有些硬,时候不到。她搬了把凳子坐着歇了会儿,静静等着面团发酵好,等着的时候也不能走神,这个时代没个定时器,发酵的时间长了,做出来的饼皮就会发酸。

沈鱼只能隔一小会儿伸出白嫩手指去戳一戳,如此反复五次,白胖的面团表面被她戳出了五六个小坑,最后一次终于差不多了。沈鱼揭开纱布,将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撒些面粉擀成薄薄的皮。

这包馅饼的法子与包子异曲同工,只不过不用捏出褶子,只需能收口,最后再揉搓几下压平。剩下的面粉不多,沈鱼只包了十个出来。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煎了,平底锅是没有的,只能拿炒菜锅煎。煎馅饼是十分费油的,沈鱼看见半瓶子晃荡的油壶,犹豫了一下,还是放了足量的油。

吃进肚子也不算浪费,更何况还有满意值,沈鱼想起早上两个鸡蛋才两点满意值还是有些懊悔,要是做成荷包蛋肯定能多涨点。有投资才有回报嘛!

第一个馅饼沈鱼因为不熟悉锅的缘故差点煎焦了,让她直呼心疼,第二个才算有了经验,她更小心了些慢慢翻动锅铲,等馅饼两面都煎出了好看的金黄色才算成了。

一连煎了十个,沈鱼额头微微冒了细汗,她随意用衣袖抹去,看着眼前十个金灿灿的白菜馅饼,大大的杏眼笑眯了缝。

白菜馅饼的油香太过勾人,早餐只吃了两个鸡蛋的沈鱼哪里忍得住,迫不及待地吃了一个。饼皮酥软,白菜咸香又带点菜叶本身的微甘。她包馅料时特地加了些汤汁进去,如此一口下去,白菜汤汁迸发出来,唇齿留香。

沈鱼吃了两个就没再吃了,满意值总共加了10个点,不多也算值得,毕竟不是荤菜。

她拿了个大陶碗,装上六个馅饼就去了钱氏家里。

钱氏家不远,沈鱼没走几步,看见她家院门虚掩着,便推了门进去,“钱姨,你在家吗?”

第2章 糯米饭团 沈鱼叩门只见院里出来一……

沈鱼叩门只见院里出来一个五六岁模样的小童,垂髫小童见她来,向屋内大喊道,“阿奶,鱼儿姐姐来了。”

时下人成亲早,别看钱氏才不到四十,已是做祖母了,怀哥儿面团子脸可爱的很,沈鱼顺手撸了一把他的发顶,“怀哥儿真乖。”

怀哥儿笑嘻嘻的,拉了她的手往屋里去,眼神却没离开沈鱼另一只手的大陶碗,馅饼的香味直往他鼻子里钻。

“小鱼儿来了,快进来。”钱氏从里院出来招呼她进屋。

小孩子藏不住什么心思,沈鱼忍俊不禁,这娃儿口水都快下来了。沈鱼把陶碗递给了他,“拿着吃吧。”

怀哥儿却没立即伸手接,小眼睛看了一眼钱氏。

钱氏拉了沈鱼的手落座,“来钱姨家还带什么东西。”

“白菜馅饼罢了,不费什么功夫。”沈鱼将陶碗搁在桌子上,开门见山,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其实是有事儿,要请钱姨帮忙......”

钱氏听完,却还有些顾虑,“这卖饭团子,能行吗?”

沈鱼面不改色扯谎,“自然不会如此简单,这是阿娘家乡那处的吃食,在那儿很是受欢迎呢。我知道您是担心我,但我一个孤女,只有这点厨艺拿得出手,也只能做做小生意了。”

钱氏一听这话当即顾虑全消,“既是你阿娘留给你的秘方,定有其奥妙之处。”

当年钱氏儿媳难产,眼看大人孩子都要不保,是沈母拿出了压箱底的老山参,给钱氏儿媳含了参片在嘴里,这才保住母子两人,是以钱氏对沈母有着超乎寻常的信任。

沈鱼适时将白菜馅饼递上,“钱姨尝尝我的手艺。”又给口水流了一地的怀哥儿塞了一个。

钱氏接过咬了一口,饼皮软糯筋道,也不知她这白菜馅是怎么调的,吃着便是与旁的不同。

再看一旁的怀哥儿,嘴里塞地满满,两边脸颊鼓起一口一个好吃,一个下肚,油花花的小胖手还欲往陶碗里伸。

钱氏一把捉住了正打算作乱的小胖手,“剩下的是给你爹娘的。”

怀哥儿望了一眼大陶碗,舔了下唇,默默低下了头,那小模样,委屈极了。

沈鱼忍俊不禁,又呼噜了一把他的圆脑袋。

晚些时候两人上街买菜,身后还跟着条小尾巴。

“要买米去西街罗家准没错,他家不论是大米小米糯米,同等价钱上杂谷都是最少的,买菜疏要赶早市,迟上一些,上好鲜嫩的就都被别人挑走了,豚肉要买刘大家的,刘大是个老实汉子,从不缺斤短两......”钱氏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沈鱼用心记着。

食材好办,摆摊的工具却不好办。

主要原因就是——太贵了!!林林总总竟要一两多的银子,都够寻常人家半年的嚼用了,只是做生意这些却不能省的,沈鱼一边心疼一边掏银子。

主要是一个带轮子的小车贵些,其他倒是还行。沈鱼还在木匠那里定做了一个用来装米饭的大木桶,和做饭团的小竹帘,还有些矮桌板凳。

器具做好还要些时间,沈鱼趁机出去做了个市场调研。

崇安坊很大,却并不很繁华,高门大户少见,多是低矮瓦舍,然治安是盛京城内最好的,皆因大理寺正处坊内。因着这,坊内不少房屋都被改成了官舍,武侯小官不胜数。

沈鱼沿着这街走了一圈,发现这条街上,竟没一家食肆,早点摊倒是不少,小吃摊也比其他地方少得多,只零碎有几个穿街巷的货郎,杂货铺子倒是有两家。

沈鱼也算个熟脸又刚没了爹,大家都同情她一个孤女,她生得好看,邻里也很愿意同她说话。

问了才知道,不是没人开,只是这地租金贵,开食肆的卖得便宜了还不够租金,卖得贵了,再走一条街拐过巷口就到了成宁坊,那是闹市所在,有家三层大酒楼,也不会选这儿,关门了几家后,便无人再开了。

崇安坊常年有武侯巡街,有些小摊贩也不敢往这儿摆,是以比起别的地方,显得有些冷清了。

沈鱼不免有些丧气,这里实在不是个好地段。但目前也没别的办法,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她东西做得好吃,总能卖出去。

沈鱼边想边回了家。

食材买回来,有些还是需要自己再加工,譬如饭团里必不可少的油条酥,她最是喜欢那脆脆的口感,当然直接用油条也可以。

黄瓜和胡萝卜这里都没有,用满意值去兑换有点不划算,沈鱼想了想还是算了,改用豆腐皮,火腿片培根什么的就用肉丝代替。鸭蛋她买了已经腌制上了,不过等咸鸭蛋好还要些时日。

配料不足就只有在酱汁上想点法子了,沈鱼从前爱吃糯米饭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里面的沙拉酱特别好吃,她狠了狠心,找系统兑换了一瓶沙拉酱,一下子花去了她30点满意值。

三日后,天还蒙蒙亮,沈鱼费了好大的劲将大木桶挪了出来,里头装了满满一桶糯米,面前小摊上摆着各色配料小菜。

因是头一天,沈鱼只蒸了五斤的量,头天夜里就将糯米浸泡上了,蒸米时又加了些香油进去。

大木桶盖子一掀开,升起腾腾热气,糯米自带的稻香味争先恐后地跑了出来,春风一吹,满街飘香。

沈鱼将昨日找大字先生写的棉布招牌挂好,托腮坐在摊子后面等客人上门。

崇安坊的朝食铺子陆续都开了门,一时间家家都有热气散出,街上的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有三五成群早起上工的,有送小娃儿去学堂的,有背着包袱赶路的,更多的还是穿着统一制服的武侯和青衫小官,形形色色。

“小娘子,你这饭团怎么卖啊?”

这声音有些耳熟。

沈鱼抬眼一看,原来是钱氏带着怀哥儿来了,“钱姨您怎么来了?”

钱氏笑眯眯的,“你这摊子新开张,可不得给你来捧个场,来两个饭团。”

“谢谢钱姨,您要荤的还是素的?”

“一荤一素。素的小些就行,给这皮猴尝个鲜。”钱氏拍了一下怀哥儿的小脑袋。

沈鱼很快做好,待钱氏问价时却只收了一半的钱,钱氏立马就觉察出不对了。

“小鱼儿可别框我这婆子,你昨日同我说的定价可不是这样。”钱氏将剩下五文钱投进了瓦罐就带着孩子走了。

沈鱼无奈笑笑,她这新摆的摊子,好些人都是瞧热闹,未曾有人上前,有了钱氏的带头,本就有些意动的人上前询问。

“小娘子来个饭团。”

“素的四文钱一个,荤的六文一个,郎君放心,一个管饱。”

问价的是个上主家做工的泥瓦匠,穿着短打布衣,他时常在这条街上买朝食,见新摆了个摊子,摊主不像旁人那般叫卖,安安静静的,只怕是年轻面嫩,不好吆喝。

汉子家中小女儿年岁与沈鱼差不多,一时有些恻隐,这四文钱是贵了些,肉包子也不过三文一个,但一个能饱,也算是划算。

“那给我来个素的。”

她素手纤纤,案板上铺着小竹帘,在上面铺开一张油纸,用木勺舀出适量糯米铺在油纸上,往里加入两种咸菜,生菜,油条酥,豆皮,再添上一层沙拉酱,料都放的足足的,最后再加上一层糯米,小手卷起小竹帘捏紧。

“好了,给您做了个大的,小心烫。”

那汉子将那个比他手还大一圈的饭团抓在手里,递上四文钱,有些不好意思笑了笑,“小娘子也忒实在。”

沈鱼微笑,“若吃的好了,明儿还来照顾我生意就是。”

汉子打开油纸咬了一口,第一口没咬到馅,但糯米醇香软弹,不粘牙,似乎还带了点油香,再咬一口,里头各种馅料混合,数种口感在嘴里交杂,白色的酱料有着奶味又有些微甜,令人回味无穷。

“小娘子,你这是什么酱啊,怎得这般美味?”那汉子一口接着一口,根本停不下来。

【满意值+30】

沈鱼有些惊诧,这没吃过食品添加剂的古人就是容易满足。

她当然不能明着说这是沙拉酱,毕竟这名字太奇怪了,想了想道,“白玉酱,家传的秘方呢!”

有认识那汉子的见他吃的如此香,也有些想买了,过去问那汉子,“常顺,这糯米饭团真这么好吃?”

常顺埋头吃着,得空才抬头,嘴角还沾了饭粒,“真的好吃,我你自个儿买个尝尝不就知道了!”

刘二得了准信,对沈鱼喊道,“小娘子给我也来一个。”

“您要素的还是荤的?”

“给我来个荤的,六文钱是吧。”刘二家中有点闲钱,不缺这两文。

沈鱼很快给他做了一个,刘二有些讶异于这饭团的个头,有些大了,他吃不下,但当咬了第一口下去,他觉得刚才有些多虑了,再来一个他都能吃下好嘛!

两个大汉在摊子前给沈鱼做起了无声宣传,很快摊子前就排起了长队,铜板投入瓦罐的声音叮叮当当响个不停。

“这白玉酱果然好吃,滋味绝了!”

“里头的料足足的,真好吃。”

“明儿还来,小娘子可千万多准备些荤的呀!素的也行吧,来一个。”沈鱼准备的肉馅不多,有人没买到,语气中掩不住的遗憾。

一桶糯米饭很快见底,过了早饭点人少了很多,沈鱼见卖得差不多了也打算收摊。

沈鱼看着识海中动起来的满意值,压抑不住要上扬的嘴角。

她正收拾着佐料台,却见街头远远来了两位年轻人。

引起沈鱼注意的是其中一人身上穿着的官袍,是绯色的。附近是官舍,有官府中人不奇怪,只是这绯袍高官倒是少见。毕竟能做到绯袍,不是圣上赐了府,便是世家勋贵子弟,哪能呆在崇安坊呢。

两人一前一后,青袍官员步履匆匆,时不时回头看一眼后面的人,似在催促绯袍官员,而绯袍那位仍是不紧不慢,从容不迫。不过距离太远沈鱼听不清他们谈话。

待两人行近些,沈鱼才看清他们的面容,那绯袍高官果然好相貌,眉骨圆润而饱满,鼻梁挺拔,一双桃花眼平静无波却更添几分沉稳,体态姿容皆为上乘。

青袍那位五官端正,生了张圆圆的娃娃脸,其实也算不错,但与绯袍一比,就相形见绌了。

青袍官员一脸愁容,眼底还有些青黑,重重叹了一声,“你这孤家寡人,哪知养个哥儿姐儿的苦,昨儿闹了一夜,我与夫人子时才安枕。”

绯袍闻言顿了顿,“嗯,确实不懂。”

青袍官员:“......”

沈鱼听着他们对话,看见那青袍官员被噎的表情十分好笑,没忍住笑了出声。

青袍官员听见笑声看过去,埋怨道,“砚白,你瞧瞧人家小娘子都在笑话咱们。”

江砚白瞥了一眼沈鱼,对黎辞舟道,“人家笑的是你。”

沈鱼忙起身行礼,“小女子无状,两位大人莫怪。”

黎辞舟摆摆手,“用不着行礼,这又不是在衙门里,小娘子这卖的是什么,给我来一个。”

......

《投喂大理寺少卿日常》作者:司马兰阑 全文免费观看_夸克网盘
点击观看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